張紅
【摘要】作為中職學校的德育老師,我發現了一些消極的學生,并想各種各樣的辦法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有針對性的閱讀來尋求解決方法,在我尋找的過程中,我發現了希望,那就是積極心理學。積極心理學(Positive Psychology)主張研究人類積極的品質,充分挖掘人固有的、潛在的、具有建設性的力量,促進個人和社會的發展,使人類走向幸福,從而區別于過去傳統的“消極心理學”。 通過學習,我嘗試運用它的方法改變自己,進而運用到教學實踐中。教師自身通過積極心理學的影響改變自己,并在課堂上運用傳遞微笑、正能量帶動、勵志音樂、分享好事、發現優點的方法,促進了學生的積極改變。積極心理學在應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改變正能量中職教學應用
【中圖分類號】G7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11-0051-03
當我還沉浸在初為人師的喜悅中,滿懷一腔熱忱地走上課堂,我卻發現了這樣一些學生,他們如此地消極,仿佛內心照不進一絲陽光,并將一盆盆冷水潑向我的熱忱。作為中職學校的德育老師,我開始了和消極學生的戰斗。通過觀察課堂上消極的學生,我發現有這么幾種類型:1.不愛聽課型,這類學生感受不到課堂的氣氛,或在下面偷著玩手機,或隱蔽地聽歌;2.睡覺型,這類學生不知道前一天晚上玩到幾點,上課就趴桌子睡覺,有的還天天睡;3.懶惰型,這類學生不跟著老師的節奏走,你問問題他不想也不答,你留作業他也不寫;4.亢奮型,這樣的學生極少,但一個班有一個這樣的學生就很麻煩,他們過于活躍,卻總是答非所問,并將負面氣氛帶給全班。我想各種各樣的辦法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并通過有針對性的閱讀來尋求解決方法,在我尋找的過程中,我發現了希望,那就是積極心理學。在網易公開課聽了哈佛大學Tal Ben-Shahar泰勒·本-沙哈爾博士的《幸福課》,這個陌生的學派對我產生了極大的吸引力,我開始學習它,嘗試運用它的方法改變自己,進而運用到教學實踐中,在運用的過程中,我更加認識到積極心理學的魅力所在,收獲很多。
一、積極心理學的概述
(一)什么是積極心理學
積極心理學(Positive Psychology),這一概念來自國外,有的翻譯為“積極心理學”,有的翻譯為“正向心理學”,也有的翻譯為“正面心理學”。
“積極心理學是致力于研究普通人的活力與美德的科學。”它主張研究人類積極的品質,去挖掘人固有的、潛在的、具有建設性的力量,能夠促進個人和社會的發展,使人類走向幸福,從以上方面區別于過去傳統的“消極心理學”。積極心理學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利用目前已經比較完善和有效的心理學實驗方法與測量手段,來研究人類的力量和美德等積極方面的一個心理學思潮。
積極心理學在20 世紀末興起于西方,是心理學界的一股新思潮。這股思潮的創始人是三位美國當代著名的心理學家:馬丁·塞里格曼(Martin E.P. Seligman),謝爾頓(Kennon M. Sheldon)和勞拉·金(Laura King)。
目前,僅僅在美國就有100余所高校開設了“積極心理學”課程。其中尤為著名的是由Tal Ben-Shahar教授在哈佛大學開設的積極心理學課,已經成為該學校上座率最高的課程。
(二)積極心理學的基本主張
怎樣才能讓一個人洋溢著積極的精神、充滿樂觀的希望、散發著春天的活力?積極心理學將為我們揭示與傳統心理學完全不一樣的心靈世界。
積極心理學主張:對人的力量和優秀品質進行研究;對人類自身所擁有的潛能、力量進行發掘;是關于愛、成長、教育、工作和娛樂的科學。積極心理學提出了積極預防的思想,認為人類自身存在著可以抵御精神疾病的力量,它們是樂觀主義、信仰、勇氣、希望、誠實、毅力、關注未來、人際技巧、職業道德和洞察力等等,預防的主要任務是建設一門有關人類力量的科學,它的使命是去研究明白如何在青年人身上培養出這些品質。
積極心理學的研究分為三個層面:1.在主觀的層面上,研究積極的主觀體驗,諸如幸福感和滿足(對過去)、快樂和幸福流(對現在)、希望和樂觀主義(對未來),包括它們的生理機制以及獲得的途徑;2.在個人的層面上,研究積極的個人特質:愛的能力、工作的能力、人際交往技巧、勇氣、毅力、寬容、對美的感受力、創造性、關注未來、靈性、天賦和智慧,目前這方面的研究集中于這些品質的根源和效果上;3.在群體的層面上,研究公民美德以及使個體成為具有責任感、有職業道德、有禮貌、寬容和利他主義的公民的社會組織,包括健康的家庭、有效能的學校、關系良好的社區、有社會責任感的媒體等。
通過這一理論,使人們超越自身的不快樂、恐懼、焦慮、憤怒、狹隘、嫉妒等消極心態,能夠以更積極的、建設性的情緒來面對生活的挑戰。
二、積極心理學在中職德育教學中的應用
(一)教師自身的認知和改變
1.對自身的認知
首先是角色認知,作為教師,所謂“傳道、授業、解惑者也”,教育學生是我們的職責所在,不管是怎樣的學生,我們都必須做好教學工作,并在教學中展現自己的人格魅力,用自己的人格去感染、帶動學生朝著正方向發展。
其次是對教學對象的認知。我任職的學校是中等職業學校,我們的學生大部分是初中畢業生中成績不十分理想的學生,這些學生長期以來形成的一些不良的學習習慣、行為習慣不是到我們這里就立即可以變好的。我們應該承認這樣的現實。
2.教師自身的改變
“同樣是一個人,在有的信息面前是消極的抵觸情緒,在另一些信息面前是積極的吸收狀態,就像一個是石頭,一個則是海綿。如果你選擇做石頭,就很難吸納外界的力量;而如果你選擇做一塊海綿,你將會越來越有力量。”這就是沙哈爾老師講的“改變自己的容器的形狀”,改變了,你就強大了。
作為教師,首先改變態度。明確了角色認知和分析了學生狀況,對于文章開頭交代的消極學生就應該接受。他們一路消極走來,只有接納他們,耐心地想辦法來引導他們。其次是改變行為,要以積極、飽滿、樂觀的精神狀態走上課堂,要去發現消極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去欣賞、去表揚這些閃光點。
(二)積極心理學在課堂上的運用
1.傳遞微笑
這是一項重要的工作,當我站在講臺上,微笑著面對學生,“大家會笑嗎?讓我們來訓練一下。”當我試著讓大家都嘴角上揚時,越來越多的學生在大家的感染下展現出笑容。這時候讓大家感受一下那句名言:當你微笑著面對世界的時候,世界也會微笑著面對你。情緒是可以傳染的,當學生看到周圍的一張張笑臉,積極的情緒便油然而生。
2.正能量帶動
作為教師,我會時時關注新聞中的正能量事件,把最新的正能量傳遞到學生中。不僅要讓學生感受到教師身上的一身正氣,還要恰當運用學生喜歡或熟知的名人作為正面案例,以他們的正能量來引導學生。比如在講《職業生涯規劃》這本書的中職生就業優勢時,我會用著名主持人汪涵和日本動畫《蠟筆小新》作者臼井儀人舉例,學生聽了都很感興趣,從而自信倍增。
3.勵志音樂的使用
音樂可以療治創傷,可以宣泄情緒,可以振奮人心,可以給人力量。從各大衛視音樂類節目的收視率就可以看出,音樂的力量是難以估量的。好多音樂能讓人振奮,有摧人上進的作用。我經常泡在一些音樂平臺,去挑選能帶給我力量的勵志音樂,然后嘗試著在課前幾分鐘給學生播放一首,在上個學期的幾個教學中取得很好的效果。學生被音樂的氛圍感染了,“惰性分子”被激活了,有效聽課率明顯提高了,課堂也比以前活躍了。
4.分享好事
積極心理學認為,人們越關注什么,什么就越有可能變成現實。所以我試著引導學生去關注那些開心事、幸福事、快樂事、幫助別人的事,甚至是搞笑的事,讓他們把原本糟糕的事也要找到好的、積極的一面。“就如同一道防火墻,使學生凡事都有意識地從積極方面去想,而把不積極的心理狀態過濾掉。”(哈佛積極心理學筆記)這件事安排在每次課后,若剩余幾分鐘,就大家一起分享一件好事。后來,學生會主動向我袒露自己的開心事,甚至把女朋友的事都開心地講給我聽。
5.發現優點,懂得欣賞
我們每一個人,都希望別人看到自己的優點,并能夠欣賞自己的優點。所以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的優點,并適時地給予表揚。例如,有一個學生,他在我上課時不聽講,我記得他在學生講故事比賽中獲得過一等獎,就給他機會讀案例故事,及時表揚他讀得好,并表明自己記得他以前獲獎的事。結果這名學生從此每次課都認真聽講、積極發言,下課還幫我拿書、送我回辦公室,讓我感動不已。瑪瓦·科林斯(Marva Collins)女士曾經這樣罰犯錯誤的孩子,用100個單詞來形容自己的優點。科林斯女士用這種方法對孩子產生積極的心理暗示,使孩子們重新認識自己的價值,找回了自信。在教學中我也學著不失時機地讓學生去發現自己的優點和別人的優點,讓學生學會欣賞自己,也學會欣賞別人。從個人的角度,學生在這樣的氛圍下,更加自信了;從團體的角度,大家開始去關注別人的優點,去肯定別人做得好的方面,學生間的關系也更加融洽了。
6.發現美,欣賞美
美,總是讓人有愉悅的體驗,從而產生美好的情懷。從精選PPT課件的背景圖開始,引導學生去關注生活中的自然美、藝術美。校園中的一花一草、一樹一木,花叢中的蜂鳥、蝴蝶、蜜蜂,樹上的小鳥,白色教學樓后映襯的藍色天空,教學樓一樓展覽的繪畫、剪紙作品……鼓勵大家去記錄那些美好的瞬間,感受那美好的時刻,分享自己發現美的視角。從體驗美,到內化美。
7.做一個好隊友
人,是不能孤立存在的,人一定在關系中成長,人需要社會支持力量。我在教學中一直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要有組長、組員,有合作,有分工。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到團隊的支持力量,每個人要完成好自己的作業才不會給小組拖后腿,出色地回答問題就能為自己的小組加分,課堂的辯論或游戲要彼此支持、合作、配合默契。在這樣的氛圍中,每個人爭取做一個好隊友,學著為他人著想,也從團隊中獲取支持力量,感受團體溫暖。當一個人感受到支持力量和溫暖,就會激發出積極向上的力量。
8.找到志同道合的人
當我們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時,就會有愉悅的體驗;當我們和一群人一起做感興趣的事,就會找到了志同道合的人,就容易融入到團體中去了。現在的學生大部分是獨生子女,孤獨、不容易與人相處是一個很大的問題,也會造成班級內的不和諧,讓壞情緒蔓延。在《職業生涯規劃》這門課程中,有一節講到興趣,我會建議學生尋找自己的興趣,并鼓勵有共同興趣愛好的同學建立興趣小組。此外,我們學校設立了第二課堂,內容很豐富,有繪畫、剪紙、舞蹈、非洲鼓、心理等,鼓勵學生去參加這樣的活動,去探索未知的領域、不一樣的人生體驗。
三、積極心理學在課堂上取得的效果
(一)聽課率明顯提升了
課堂的參與度也達到了我講課以來的最好效果。學生對德育課的態度也改變了,以前很多學生只學專業技術課,到德育課開小差,現在大家覺得德育課也很有用、也挺有趣。
(二)勵志音樂受到學生廣泛好評
有的課上學生主動向我介紹好的音樂。在《職業道德與法律》講家庭道德一節時,學生主動播放一首名為《媽媽》的音樂,全班同學都感動了。
(三)分享一件好事時,開始進展不利
好多學生不好意思說自己的開心事,還有的學生根本沒注意到身邊的好事情。這個方法還有待改善,希望有更好的方法引導學生把自己的視角轉向積極的一面。
四、結論
綜上所述,面對中職學校消極的學生,我們可以運用積極心理學的方法,傳遞一個微笑,利用正能量來引導,用好的音樂去感化,凡事都去找積極的一面,去關注學生的優點,并引導學生關注自己和他人的優點……在這個浮躁的時代,在當今貧富差距逐步拉大、財富和教育都不能均衡的歷史前提下,很多人又沒有信仰的引領,往往迷失了自己。作為教師,讓我們拿起積極心理學的武器,為我們的學生護航,愿我們的學生都能成長為積極的、樂觀的、有責任感的、自尊自立自信的人。
參考文獻:
[1]百度百科
[2]《哈佛積極心理學筆記》,王滟明、鄒簡編著。
[3]《積極心理學在課堂教學中的滲透與應用》,門瑞雪。
[4]《積極心理學》,[美]克里斯托弗·彼得森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