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雷鳴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如果說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重要基石,那么課程建設就是教育的核心,是教育一代代繁衍的靈魂。我校主張用先進的理念撬動課程的發展,用適切的發展播撒課堂的希望,用無限的希望激活學生的心靈。讓每一位學生從課程中汲取未來發展的人生智慧,讓課程留給每一位學生終身學習的溫暖記憶,這就是我校課程建設的執著追求,也是PIE“實踐、體驗、創新”課程理念的美好愿景!課程建設實施以來,為踐行我校以“為學生未來發展奠基”的辦學理念,我們系統分析原有課程存在的問題,實現了從局部的零敲碎打轉向對課程整體的頂層設計。而“PIE”課程建設就是通過開設讓學生實踐、體驗的課程以及帶有明顯的“實踐、體驗”特征的課堂教學活動,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實踐、體驗、創新”是以學生為中心的全面發展學生潛力的課程理念,關注學生認知情感和心理參與學習的經歷,關注學生健全人格的培養,讓學生通過實踐體驗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創新興趣。實踐中有體驗,體驗中有創新,創新無疑又是更高層次的實踐。
一、通過“PIE”建設,開啟課改新生命
課堂是課程的載體,也是課程的核心,課程的建設不只是一個教室、一個人的事,它是一個團隊努力合作的結果,課程落地需要每一位教師辛勤地付出。面對新的課程理念,我校的領導班子用切實話語樹立全校教師參與課程領導力研究課題的信心,開啟了PIE課程頂層設計的破冰之旅。一位老師寫下了這樣一段話:時代在變,教育的形勢在變,如果我們故步自封,落后的是學校,出局的是我們自己!要行動,必須要更新理念。因此,我校成立了由校長領銜,校級領導班子全體參與,部分中層干部、年級組長、教研組長組成的課題組,全面參與學校課程領導力項目的推進。多次聘請專家,為課題組和全體教師做報告講座,帶領老師前往兄弟學校觀摩與學習。借鑒兄弟學校的經驗,在拓展課程設置方面下足了功夫。為了能看到研究取得的成效,我校課題組還進行項目任務分解,每個教研組分設子課題,確立各自的研究重點,布置階段性的任務,發動組內老師積極參與,課題組派出骨干成員,深入各教研組進行指導,幫助各教研組開展工作,組建團隊,確立主題,把握進程,凝練成果,同時開始PIE“實踐、體驗、創新”理念的探索。同時,我校積極優化了選課系統,形成了頭腦奧林匹克、機器人、西點制作、航空繪畫、花樣跳繩、口琴、足球、享趣社會等特色課程,增設了氣球玩偶、摩登舞、百相弄堂和紙間飛揚等拓展課程。實行選修走班教學,建設了網絡平臺,學生在規定的時間段內進行選課,并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適當微調,高效完成選課工作。同時,組織教師參加了語文、數學、英語、物理、音樂、科學等學科的培訓,開展《學科教學指南》的編寫工作,我校已經有5門學科的教師完成了《單元教學指南》的編寫。
二、激發“PIE”潛能,推動校本再發展
教育是否取得成功,要看學校能否為激發學生興趣、滿足成功需求提供足夠大的選擇權和可能性。我校盡力為學生的成長搭建平臺,并賦予他們選擇的權利,讓他們在選擇中發現自己的興趣、天賦,從而激發他們的潛能,讓他們得到身心健全和智能發展個性化的最優發展。為此,我校通過整合多方資源,不斷豐富學校的課程體系,利用區青少年活動中心,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菜單”,供學生自由選擇。體教結合課程有跆拳道、橋牌課程;購買課程有圍棋、韓語、法語,市科協協助的機器人課程;另外,還有區青少年活動中心協助開設20多門課程,通過館校合作,增設了STEM、科技館移動課堂、自然博物館移動課堂、上博移動課堂等課程,使課堂形態從學校小課堂向社會大課堂延伸。
三、立足“PIE課程”發展,引領課改新氣象
一支高素質、高水平的教師隊伍是課程探索過程中的關鍵一環,所以我校特別重視教師隊伍建設。現代社會中,教師不能只是“一桶水”,必須是“一條流動的河”;不能只做課程的執行者,必須還是富有生命感和人生激情的課程開發者和設計者;不能只擁有傳統的學科知識,還必須敏銳地捕捉學科知識的前沿。我校“PIE課程”建設,在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方面,取得了累累碩果:一位老師成為區拓展課中心組成員,兩位老師分別獲得區拓展課教學評比二、三等獎,一位老師的“自然博物館移動課堂”被評為優秀課程。正是因為有了我校領導對“PIE課程”開發的堅持、教師對“PIE課程”的堅守,才使學校的精品課程不斷推出,學者型教師茁壯成長。能力是火種,一旦被點燃便散發出無窮的能量。學生們說:“課堂上,老師不再一味把知識灌輸給我們,而是引導我們去逐步找尋答案。在學習知識的同時,也學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孩子的家長也說:“過去,孩子一做完作業就想著玩,從這學期開始,他主動預習新課,學習興趣明顯增加了。每天放學回來,他都很開心。”這些就是我校課程改革的成果。“創建特色學校”一直是我校的追求。“PIE課程”的開發與實施,走的就是這樣一條基于學校現實的特色化道路。“PIE課程”已成為我校新課程改革的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增強了學校競爭力,實現了學校的內涵發展。近年來,我校課程建設還得到了社會和各級部門的贊揚和認同,先后取得《課堂教學中創新思維能力培養的實踐研究》《教師的教學主張的實踐研究》《基于微視頻的初中學生生命安全教育的實踐研究》《“PIE課程”實踐研究》等多項研究成果,還形成了《STEM》《頭腦奧林匹克OM》《口琴》《聚焦學生,培養技能———體育多樣化課程實施的探索》和《享趣社會———社會實踐課程體系的建設》等特色課程案例。
瑞士著名教育家和教育改革家裴斯泰洛齊說:“課程決定著一個民族的未來。”學校的課程體系,決定了學校的品位和特色,是學校建設的靈魂。如果將這個靈魂丟失了,其他的事情也就失去了意義。追求的步伐沒有止境,高峰永在攀登的路途上。今天,我校不斷破解學校發展難題,致力于以新的理念、新的舉措,實現課程新的發展、新的突破,行走在課程創新的大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