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殿兵
“實踐教育是法律教育骨骼上的肌肉?!鼻嗌倌攴ㄖ谓逃c其他教育內容相比,非常有必要也易跨越學校組織邊界,同校外的組織與群體建立相應聯結。江蘇省淮安市洪澤區初中校以省青少年法治教育課程示范基地為平臺,通過學生課堂學習和基地實踐的雙向道路,接受“動態螺旋式”法治教育,樹立正確的法治觀念,培養擁護和信仰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自覺性,強化依法維護權益、有效自我保護、明辨是非善惡,有力抵御違法行為誘惑的意識和能力,實現法治知識、意識、信仰和行動的有機統一。
一、建設思路
課程基地以創設新型學習環境為特征,通過改進課程內容實施方式,增強實踐認知和學習能力,提升綜合素質,促進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不斷提高學習效能,發掘潛能特長。作為一個綜合性教學平臺和實踐場所,江蘇省青少年法治教育課程示范基地建設的總體思路:德潤人心,法護成長。具體思路為:立德樹人理念貫穿始終;學科課程體系整體建構;紫藤驛站助力學生成長;名師資源引領學科建設;特色教育提升辦學品位;示范基地發揮輻射效能。
二、建設內容
(一)營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環境
任何教育都要有相應的文化氛圍、文化環境,法治教育當然也不例外。把法治教育內容通過文化墻、櫥窗、展板、班級文化、校園網站、法治主題教育館等形式呈現,營造濃郁的法治文化氛圍。把與法治有關的重要人物、事件、典籍、法制史常態化呈現在學生校園生活中,讓青少年學生了解古今中外的法治變遷、法治從古代到現代的演變過程,詮釋社會法治化的歷史進程,有利于培養青少年法治文化的自信,樹立法治的信仰。
(二)建設適宜的法治教育設施
良好的法治教育離不開必要的硬件設施投入,加大法治教育場館、數字化網絡設施等基礎硬件建設,利于提高法治教育質量和效果。
1.紫藤成長驛站提檔升級
2017年4月,洪澤區教體局與區人民檢察院合建的紫藤成長驛站正式揭牌。2017年9月,淮安市市委副書記、代市長蔡麗新在調研洪澤區社會治理創新工作時專題視察了洪澤區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基地———紫藤成長驛站,并給予了高度評價。紫藤成長驛站目前已經投入了160多萬人民幣,設有普法教育區、心理輔導區、智能法治學習區、互動法治游戲區、綜合體驗區等主題區域,通過現代多媒體技術、智能技術、實踐教育與法治教育的有機結合,傾力打造蘇北地區法治教育館全新樣板,充分發揮法治教育館的基地輻射作用,為全區青少年學生提供了生動的法治教育素材。
2.數字校園設施增建擴容
信息時代,現代化教學手段在教育教學中的運用已成為不可阻擋的發展趨勢,開辟數字化學習新路徑是基地項目落成后不可或缺的項目建設內容。對項目實驗校淮安市實驗中學教學樓72間教室,全部安裝了最新的多媒體教學設備,總投資達到400多萬。同時加大信息技術運用和基于網絡環境在法治教育教學中的建設投入,對多媒體教室擴容,打造數字化校園,使網絡聽課互動評課、遠程協作,通過云教學、翻轉課堂等教學活動成為青少年法治教育常態化手段。
(三)創建豐富的課程資源平臺
在保證國家課程實施質量的基礎上,推進初中道德與法治拓展性課程的開發與實施,形成以法治教育為基礎,涵蓋國情教育、安全教育、禁毒教育、品德教育、心理健康、健全人格等內容,以提高青少年法治意識、公民責任意識為目標的立體課程資源平臺,促進學生有效學習的路徑,凸顯學科核心素養,提高教與學的針對性與有效性。
(四)構建自主的法治體驗課堂
將青少年法治教育課程改革定位在切實改變過分注重記憶、接受、模仿學習的傾向,引導學生通過主動參與、親身實踐、獨立思考、合作探究等多種學習活動形式,讓有意義的內容有意思。教學向四面八方打開,開發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選取學生關注的話題,聚焦學生生活實際中的真“困惑”,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社會生活的要求和規范,不斷提高社會適應能力,著力打造自主的、體驗型的法治課堂,促進學生的道德成長。
(五)拓展綜合的教育實踐途徑
挖掘和利用社會教育基地資源,強化綜合實施,拓展教育實踐途徑:在用好紫藤驛站法治教育館的基礎上,著力構建家庭、學校與社會聯動體系,通過學校組織或學生節假日自行參觀洪澤區廉政教育基地“金堤永固”、洪澤區看守所、淮安和洪澤地方紅色革命教育基地等形式,牢固樹立法治思維和法治信仰。
(六)建設共享的教師成長基地
全區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專任教師共45人,該團隊現有江蘇省特級教師1人,淮安市基礎教育專家組成員2人,淮安市學科帶頭人5人,洪澤區學科帶頭人3人;正高級教師1人,副高級教師20人;獲得過省級優課獎5人次,市級優課獎20人次。在淮安市教研室董志主任、洪澤區教師發展中心研修員張愛萍主任的指導下,以淮安市洪澤區鄉村初中道德與法治骨干教師培育站為載體,圍繞課程基地建設,聚焦青少年法治教育問題,積極探索名教師成長途徑,提升學科文化品質,引領教師在教學思想、教學技能、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科研能力等方面實現突破,建設共享的區級、市級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師成長基地,成為引領教師發展的中心、學科知名教師的集聚地和未來名師的孵化器。
【本文系2020年度江蘇省第五期“333工程”科研資助項目《青少年法治教育課程基地建設》(課題編號:BRA2020230)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