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覺得我很丑
一天,高二女生小艾站在我的辦公室門口:“老師,有空聊聊嗎?”我帶她到咨詢室里坐下,還沒等我介紹完心理咨詢的知情同意,她就打斷了我:“老師,你上課的時候都說過了,我都知道。我們直接進入話題吧,我的問題你可能會覺得有點奇怪。”
小艾說:“其實我自認為長得還算過得去,有同學表示很羨慕我的大長腿。不過,我從小就堅定地認為長大以后是要去整容的。上周末,我一個人在房間里待了一下午,不停地倒騰自己,越看鏡子中的自己越覺得難看,心里非常難受,都要崩潰了。”
我仔細觀察小艾,這是一個高個子、圓臉、大眼睛的女孩。隨后我了解到,小艾的父母離異,為了挽回婚姻,小艾媽媽曾做過整形手術。小艾一直和媽媽一起生活,媽媽不僅在學習上對小艾要求嚴格,還常常說小艾長得不好看。小艾爸爸已經再婚,每次和小艾見面的時候,爸爸都會給她買非常昂貴的禮物。在學校里小艾有要好的朋友,但心情不好的時候,小艾會想要躲開他們。
二、“丑”不是一個人的事
一開始,我覺得小艾的問題是青少年常見的對體貌特征的關注與敏感。通過進一步搜集資料,我發現小艾對體貌的關注可能與媽媽對她的嚴格要求及負面評價有關,也可能與小艾父母間尚未完全理清的復雜關系有關,還可能與小艾的自我同一性發展有關。
小艾正處于自我同一性發展的重要時期,要成為什么樣的人,如何成為那樣的人,都是這一時期青少年需要回答的發展性問題。回顧小艾的原生家庭和成長經歷可以看到,小艾媽媽在容貌方面存在不自信的問題,還將自己的婚姻失敗歸咎于此,無意間導致小艾形成“我長得不夠好看”的自我認知,并且用更嚴格的標準對自己進行評價。爸爸給小艾買昂貴的禮物是一種愛的表達,但也放大了平時父愛的缺失,讓小艾產生“我必須要足夠好才值得被愛”的認知。
三、我可以不完美
第1次咨詢,了解到小艾的困擾及家庭情況后,我對小艾表達了理解和共情。我告訴小艾,我和她的同學一樣非常羨慕她的大長腿:“其實你有很多長得很不錯的地方。當我們說一個人長得好不好看時,常常會說這個人給人的感覺很舒服,或者這個人大大的眼睛真好看,好像沒有誰是每一個五官都很好看。而且,審美是一件非常主觀的事情,大到不同的時代、地域,小到每一個人,都會有不一樣的審美標準。對你來說,現實生活中有沒有完美的樣板呢?”小艾和我一起在電腦上進行了搜索,指著一張明星的照片說:“我想要長成這個樣子,看起來很自由率性的樣子。”
我使用敘事治療中的外化的方法,用一個玩偶來擔任“覺得丑”,讓小艾與玩偶對話,探索“覺得丑”的渴望是什么,它希望主人怎么照顧自己,它最難得的地方是什么。完成對話后,小艾對我說:“原來‘覺得丑是個好朋友,我好像明白了點什么。”
第2次咨詢,小艾一到咨詢室就告訴我:“老師,上次回去之后有幾天我過得特別開心。可就在前天,我上秤稱體重,整個人又不好了。”她說原本想要好好規劃一下體重管理的事情,但稱完體重后又去看了看鏡子中的自己,就變得特別不開心。而且她在學習的時候無法控制地要吃零食,又特別不喜歡運動,如何減肥這件事情不斷在腦子里打轉,讓她無法專心學習。
緩和了小艾激動的情緒后,我們探討了小艾過去管理體重的經驗,以及爸爸媽媽對這件事的看法,并且繼續借用玩偶開展敘事對話。咨詢結束的時候,我給小艾布置作業:“為了幫助我們更好地落實減重計劃,我覺得可以試著這么做,周一、周三、周五少吃一點,另外的時間多運動一些。”小艾說:“老師,我還有一個辦法,我可以規定自己當天如果吃了零食就要去運動,如果沒有吃就不去運動。”
第3次咨詢,小艾送給我一張明信片,上面寫著“謝謝老師陪我長大。”小艾告訴我,這段時間對自己的體重進行管理,有時滿分,有時不及格。不及格的時候,她會試著用咨詢時我教的方法安慰自己。“老師,我們的咨詢先到這里吧,畢竟不完美也可以很美!”小艾笑著沖著我眨了眨眼睛。
四、咨詢反思
建立治療同盟是心理咨詢與輔導產生效果的重要因素,在學校心理咨詢中,良好的師生關系為咨詢奠定基礎。
學校心理咨詢中,咨詢師通常會整合使用系統式家庭治療、敘事心理治療、認知行為治療等,對來訪學生的問題進行解構與重新建構。由于家庭系統的部分不能很快得到處理和改善,所以關鍵還在于挖掘學生自身的資源。成長,不僅僅是解決問題,也可以是帶著問題勇敢前行。
(江西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蔡 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