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情緒;情緒ABC理論;心理輔導課;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G441?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21)25-0072-04
【作者簡介】李淑芬,江蘇省淮安工業中等專業學校(江蘇淮安,223200)教師,講師。
【設計理念】
處于青春期的中職學生在情緒方面具有明顯的沖動性和極端性,他們在受到外界刺激時容易出現強烈的情緒反應。因此,指導中職學生學會合理表達情緒,掌握心理調節的方法顯得尤為重要。本課通過心理游戲、情境體驗、案例分析等方式,讓學生了解情緒產生的過程,學會情緒調節的方法,培養情緒管理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游戲導入
教師:在上課之前,我們先來做個小游戲。請同學們跟我一起做幸福拍手操。
播放歌曲《幸福拍手歌》,師生結合歌詞做出相應的肢體動作,如拍手和跺腳。
教師:做完這套操,你感覺怎么樣?
學生:我覺得很開心。
教師:歡快的音樂給我們的身心帶來愉悅的感覺,當你心情低落時,不妨試著聽一些節奏歡快的音樂。生活中,影響情緒的因素還有哪些呢?今天,老師帶領大家一起揭開情緒的面紗。
設計意圖:通過熱身游戲,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融入課堂、敞開心扉,體驗情緒的變化,從而順利導入本課主題。
二、認識情緒
1.你演我猜,初識情緒。
課前準備好寫有成語(眉飛色舞、暴跳如雷、咬牙切齒、淚如雨下、坐立不安、膽戰心驚)的卡片。
教師邀請學生上臺用表情和肢體動作演示卡片上的內容。
學生觀看表演并猜情緒。
教師:這些成語所表達的就是情緒的四種基本類型——喜怒哀懼。這四種基本的情緒類型又可以衍生出多種情緒,如驚喜、悲憤、啼笑皆非、悲喜交集等。
設計意圖:通過創設情境,讓學生體驗情緒的不同狀態,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2.活動體驗,感受情緒。
教師:大家知道這些情緒是如何產生的嗎?讓我們閉上眼睛,把自己想象成劇中人來體驗以下情境。
PPT展示:課間,你正趴在桌上睡覺,你同桌從外面氣沖沖地回來,拿起書往桌子上重重地一摔,你被驚醒。
教師:如果是你,你的心情如何?
學生:很生氣,自己被吵醒,很不舒服。
PPT展示:老師正在上課,后面的同學突然打了你一下,你回頭沖他嘀咕一聲:“你干什么”?不明原委的老師批評你不遵守紀律,擾亂課堂秩序。
教師:此時的你有什么感覺?
學生:覺得自己很委屈,老師冤枉了我。
PPT展示:你放假回家坐在電腦前打游戲。一會兒,媽媽回來了。她批評你就知道打游戲,不認真學習,并開始嘮叨。
教師:你的反應是什么?
學生:覺得很煩,自己只是剛剛休息一會兒就被媽媽埋怨。
教師:通過剛才的情境體驗,大家感受到了生氣、委屈和煩躁這幾種情緒。而這些情緒的產生和我們的生理狀態、個體認知、自我期望息息相關,它直接影響情緒的變化。
設計意圖:通過情境讓學生感受情緒的變化,并思考引起情緒變化的內在因素,認識情緒產生的來源,為后續學習如何調節情緒做鋪墊。
三、調節情緒
1.正視情緒,合理表達。
PPT展示:科學家曾做過一個有關動物的心理實驗,在懸空裝置的實心滾筒上放置兩只老鼠,一只沒有束縛,可以自由行動,另一只被“大字型”捆綁固定在滾筒的表面。當滾筒轉動時,被捆綁的老鼠只能被動地躺在上面“睡覺”,另一只則在滾筒上拼命奔跑,直到跑不動掉下來為止。結果,一只老鼠死了。
教師:請問哪只老鼠死了?為什么?
學生1:奔跑的老鼠。它是被累死的。
學生2:捆綁的老鼠。它很害怕,嚇死了。
教師:答案是捆綁的老鼠。其實,兩只老鼠都產生了恐懼、驚慌的情緒。但是,奔跑的老鼠經過運動把產生的負性情緒宣泄出來了,所以仍然活著;被捆綁的老鼠,雖然不費力氣,但產生的負性情緒越聚越多,不能排解,最終被嚇死了。如果我們有了負性情緒,應該怎樣做呢?
學生:不能一直藏在心里,要宣泄出來。
教師:有個小男孩也是這樣想的,我們來看看他是怎么做的。
播放視頻《釘釘子和拔釘子的故事》。
視頻內容:有一個小男孩總是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稍不如意就會亂發脾氣。為此,母親讓他用釘釘子與拔釘子的方式來控制情緒,生氣的時候在木板上釘釘子,情緒變得平穩的時候拔釘子。拔出釘子的木板上留下了很多疤痕。母親語重心長地對他說:“當你向別人發脾氣的時候,你的話就像這些釘子一樣在別人的心靈上留下傷痕。無論你說多少次對不起,傷痕永遠都在。”
教師:看了視頻,你有什么想法?
學生:生氣時,我們不經意的一句話會給別人造成很大的傷害。
教師:是的,我們在情緒激動的狀態下容易犯錯,傷了別人可能還不自知。事后雖然道歉,但傷痕已經留下了。所以,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設計意圖:通過實驗和視頻,讓學生認識到情緒調節的重要性,如果情緒得不到及時、正確地處理,容易傷人傷己。
2.善用技巧,我來支招。
教師:你們平時如何處理自己的負性情緒?
學生:吃東西、大喊、運動、聽音樂等。
教師:這些方式都可取嗎?會不會像小男孩那樣給別人造成傷害?現在,我們來看看哪些疏導情緒的方法是積極的,哪些是消極的。
學生1:傾訴、跑步、打球、聽音樂、轉移注意力是積極的。
學生2:發脾氣、罵人、暴飲暴食、打游戲要慎重對待。
PPT展示漫畫。漫畫內容:小女孩的玻璃杯被盲人碰碎了。
教師:當你精心挑選的玻璃杯被路人碰碎時,你的情緒如何?
學生:會很生氣,甚至憤怒。
教師:當你看到對方是位盲人時,你的情緒會發生什么變化?
學生:沒有剛才那么生氣了。
教師:產生這種變化的原因是什么?
學生:因為我覺得他不是故意的,他看不見。
教師:一種情緒狀態的產生,并不是由于事件本身,而是來源于對事件的看法。你認為對方是有意的,就會很生氣;你認為對方是無意的,情緒就會平和很多。這就是心理學上的情緒ABC理論:A是事件,B是我們對事件的看法,C是情緒與行為。
播放視頻《秀才趕考》。視頻內容:有位秀才進京趕考,住在客棧里。當天晚上,他接連做了兩個夢,第一個夢是夢到自己在墻上種白菜;第二個夢是下雨天,他戴了斗笠還打傘。算命先生解夢說:“你還是回家吧。你想想,高墻上種菜不是白費勁嗎?戴斗笠打雨傘不是多此一舉嗎?”秀才心灰意冷,回店收拾東西準備回家。店老板對他說:“你一定要留下來。你想想,墻上種菜不是高種(中)嗎?戴斗笠打傘不是說明你這次有備無患嗎?”秀才一聽,覺得有道理。于是,他精神振奮地參加考試,居然中了探花。
教師:算命先生是如何解夢的?
學生:高墻上種白菜是白種,戴斗笠打雨傘是多此一舉。
教師:客棧老板又是如何解夢的。
學生:高墻上種白菜是高中,戴斗笠打雨傘是有備無患。
教師:結果有什么不同?
學生:聽信算命先生的,就打道回府;聽客棧老板的,留下考試,最后高中探花。
教師:面對同樣的事情,由于思考的角度不同,產生的情緒狀態就不同,給我們帶來的結果也就不一樣。只有對生活保持積極態度的人,他的生活才會充滿陽光。就像視頻最后所說的,我們今天的想法決定了我們明天的生活。
PPT展示:你終于參加工作了,你很高興,工作起來也特別賣力。當你把辛苦加工出來的工件交到師傅手中時,他卻說你的工件不符合標準,簡直是浪費廠里的資源。
教師:遇到這種情況你是怎樣想的?又會怎樣做?預測一下結果如何。
學生1:面對師傅的批評,如果我覺得他是故意針對我,看我不順眼,那我就會很生氣,以后也不會聽他的,結果就是這位師傅以后也不會再教我技術了。
學生2:面對師傅的批評,如果我覺得他是在鞭策我,是對我的嚴格要求,我會反思自己錯在哪里,虛心向師傅請教,結果就是我的技術越來越好。
設計意圖:通過對漫畫情境的思考,讓學生了解情緒ABC理論。通過觀看視頻加深學生對情緒ABC理論的理解,認識到錯誤的認知會對我們的生活產生負面的影響。最后用鞏固練習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認知,將所學知識理論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
四、管理情緒
活動:6~8人一組圍坐成一圈。教師發給每位成員一張紙條,讓他們在紙上寫下自己目前的煩惱(包括起因以及情緒感受),不用署名,寫好將紙條放在本組中間的盒子里。
組長收集紙條,選出成員共同的煩惱或者有代表性的煩惱,用頭腦風暴法請本組成員共同找出解決煩惱的策略。注意:在活動中不要猜測煩惱是誰的,而要積極提出自己的解決辦法和意見。
小組分享1:這名同學覺得自己長得不高也不好看,因此很自卑。我們的建議是高與好看都是相對的,沒有絕對的高和好看。我們應該學會看到自己的優點,仔細觀察,你會發現,自己身上也有讓別人羨慕的地方。
小組分享2:放學路上,和同學玩了一會兒,回家遲了,被媽媽教訓了一個晚上。因此很郁悶。我們的建議是媽媽批評你,是因為她在乎你,怕你出現意外,你要做的是與她好好溝通,解釋原因,而不是自己賭氣。這種情況也可以和好友傾訴,因為他們也有可能遇到過這種情況,可以看看他們是怎么做的。
小組分享3:上次參加了一場比賽,結果不是很理想,情緒低落。我們的建議是這不是最終的結果,只是一次歷練。以后的路還很長,重整旗鼓,勝利在前方向你招手。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結合身邊的情景進行思考,學會將調節情緒的方法應用在生活中。
【教學反思】
本課的成功之處是采用活動體驗教學模式,讓學生在活動中提升,在思辨中感悟,在實踐中成長;用身邊的案例創設情境,學生學習興趣濃厚,積極參與討論,感悟深刻,目標達成較好;利用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互幫互助,在幫助他人的同時也提升了自己。課堂上,個別學生主動思考的意識不強,活動參與度不高。在以后的教學中,筆者會注重發揮組長的功能,加強對課堂環節的監控;同時,問題的難度應該更有層次,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參與活動討論。
【點評】
作為一堂心理輔導課,本節課有以下優點:
1.課程設計層層遞進,脈絡清晰。本課程設計分為四個環節來進行,分別為游戲導入、認識情緒、調節情緒和管理情緒,具有很強的邏輯性。在實際教學中,通過游戲“你演我猜”和情境體驗讓學生體驗情緒的內涵;通過情緒ABC理論,讓學生從內容追溯到方法;通過健心活動讓學生從理解到學會運用,體現了從認識到實踐再到認識的思維理念,符合心理輔導課的教學特點。
2.教學方法靈活多樣,科學有效。教學過程中采用案例、視頻、角色扮演、小組討論等教學方法。教學方法多樣、靈活,特別是角色扮演,選擇的生活場景符合中職生的生活,貼近他們的心理特點,讓學生快速進入角色,增強了課堂的實效性。
3.教師專業素養扎實,親和力強。整個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參與度高。教學中,教師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營造了輕松愉悅、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
(點評嘉賓:張冬梅,江蘇理工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