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進紅 朱軍明
商業銀行其發展階段與社會經濟進步有緊密聯系,當12世紀市場經濟體現出融資單一問題時,商業銀行應運而生,此時對銀行的經營績效評價指標主要來自資金流動性因素,而隨著市場經濟發展過程,銀行運營逐漸平穩,各類金融機構為爭奪更多金融市場利益,由此進入了金融產業上的管制處理階段,直到今日,商業銀行在參考現代企業發展運營期間的經營績效模式中得到啟發,逐步完善了商業銀行內部的創新評價體系。
績效評價指標
商業銀行在經營期間,與一般企業的經營模式類似,只不過銀行經營物品為國家貨幣,所以分析其經營績效,應以單一指標和綜合指標進行評價。
單一指標。銀行進行商業行為時,按照統一并單一的指標對銀行財務情況進行分析,比如資產收益率、回收率等。對比分析應與金融市場中的各家銀行同期進行,并且需要和該行歷史同期做以縱向比照,由此便可得出統一形式下的指標分析結果。
綜合指標。多指標綜合評估是通過對銀行在安全性、資產六定性和盈利性等方面設置多個分項指標,并運用多元統計或者其他專業統計方法,將這些指標包含的信息進行合理的加工和分析最終得到一個綜合評價值,然后通過這個值對不同銀行在不同時期的績效進行分析比較,并得出不同銀行的經營績效。
指標評價原則
重要性的原則。銀行經營活動所涉及的評價指標數量較多且評價依據較為繁雜,因此在指標評價時應講求重要性原則。該原則關鍵操作是將對經營績效起積極影響的各項數據進行重要性排序,由此強調出該銀行在上一階段中的優勢及劣勢發展因素,提高評價結果進行落實時的有效性。一般經營指標的設置在8-16個為宜,所以在確定經營指標之前要對所考核銀行做具體的調查,保證所調查內容符合該銀行發展體系,使評價指標真正反映該銀行的發展實際。
可比性的原則。可比性原則是指商業銀行經營績效評價指標的名稱、計算公式和計算內容等方面要具有可比較性。銀行經營績效評價指標不僅僅要同一國家的不同地區、不斷發展階段和不同城市的不同銀行績效之間具有可對比性,更要在國家范圍內具有可比性。尤其是在我國經濟市場不斷開放的今天,國外銀行大批量挺入我國市場,對金融發展起重大影響,因此,我國銀行在新時期下進行各項指標對比,有其必要性,能充分展示出我國銀行在發展中的優劣勢。
樣本選擇
本文選取了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交通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工商銀行等五家銀行作為分析經營績效的銀行樣本,時間跨度以2018-2020三年為樣本數據來源,取各年數據的平均值。主要分析樣本數據為資產收益率、營業利潤增長率、不良貸款率、產權比率等,將上述各項指標做以實證分析,探究指標影響下的各家銀行其實際經營績效發展狀況。
財務指標設計
商業銀行在現代化發展中,有其作為股份制公司發展期間需要遵守的財務指標,銀行主要經營商品便是貨幣,因此在對銀行財務發展進行衡量時,需要參考不良貸款率、資本充足率等特殊指標。在對銀行進行經營績效分析階段,應將財務評價指標進行妥善分析并設計制定出來,此時應依據的原則如上文所述,并需要結合實際發展來做以針對性調整。各評價變量如流動性比率、產權比率等,其作為財務指標因素,在經營績效評價中可作為集合型變量,將銀行資產的現行安全程度、銀行成長區間及趨勢幅度、盈利能力等發展特征做以動態展示。不同指標的集合作用,將直接展示出國有銀行在當前的真實運營情況。
樣本分析
利用統計學方法,將上述樣本在經營活動結束后采集到的各項數據,做以回歸分析,比較各家銀行的資產相關性,由此分析出銀行資產增長的各項條件中,哪類因素最為敏感,起到較大影響作用。以資產收益率為例,該項數值最為直接的影響因素是銀行客戶存款的增長率,因此分析增長率指標,可看出哪家銀行增長速度最快、增長幅度最大,進而探究出金融市場的資產收益評價結果最為關鍵的影響因素。
實證結果分析
從三方面分析我國各國有商業銀行的經營績效結果。首先分析可持續發展實證中的相關評價結果,根據該指標數值下的銀行數據可知,交通銀行排名首位,該項指標顯示的是發展趨勢,因此可知交行發展前景較為光明,分析原因是交行現階段規模體量是國有商業銀行中較小的一家,其具備較大的金融市場發展潛力。其次以資本管理效率實證來分析,工商銀行其資本管理效率最高,說明資金周轉周期較短,能更好落實資金與產品間的金融轉換。最后資本營運能力實證,中國銀行該項評價指標數值最高,表明中國銀行仍舊是現有幾家國有銀行中能實現最高流動性管理性能的銀行。除此之外,農業銀行各項數值表現和以上銀行有一定差距,應在后續經營行為中逐步發展自身經濟總量,并著手開發創新金融產業,以此來將經營績效水平迅速提升。
為提升我國國有商業銀行的經營績效,根據績效實證可知,經營效率指標是影響績效的重要因素,并且可持續發展指標不僅是國有銀行進行良好經營的基礎,更可將資本管理效率較大提升,由此深化銀行經營改革,應最大限度提升經營效率。
開發金融產品
國有銀行是國家銀行體系中絕對的第一梯隊,因此國有銀行不應將雄厚資本的優勢因素忽視,可借由金融產品來不斷發展銀行業務范圍,并提升業務水平。可以說,銀行是否具備較強的金融創新能力,直接決定該銀行能否邁入較高經營效率行列中,我國各國有商業銀行要在資金充足條件下,不斷為我國國民開發出具備較穩健、高利潤等特征的金融產業產品。銀行作為金融業代表企業類型,其本質是特殊的經營體,新時代發展中為增強銀行經營中的實際效率,應率先利用互聯網金融優勢,搶先開發各類金融產品,如建設銀行便開發了“匯得盈”,使得銀行競爭力有較大提升。
提升運營效率
傳統銀行業務經營中,因業務辦理流程過于煩瑣,導致客戶通常要提前很久去營業廳辦理相關業務,極大影響銀行經營效率,進而使銀行經營績效方案落實較差,銀行不能取得較高利潤增長率。銀行業務板塊較多,尤其在互聯網平臺落實到實際經營體系后,傳統業務的低效缺陷被逐漸放大,現階段為提升銀行業務辦理效率,需要在業務開展安全基礎上,不斷精簡銀行體系下的管理結構,促進各國有銀行分行網店做以重組操作,以便將運營效率控制在人少而精同時,避免閑人分擔人均利潤率。
建立獎懲制度
商業銀行在經營中不僅要保障國家利益不斷增長,還要確保員工收益獲得穩定增長,因此建立新時代下經營體系中的全新獎懲制度,有其必要性。尤其在高層的管理人員管理中,銀行總行應保持較高的管控力度,不僅為實干能力強、業務績效成績突出的管理人員給予其應得激勵方案,還要將尸位素餐的人員進行妥善監管,將銀行發展目標與個人進步目標緊密聯系,追求長遠收益,保證銀行績效利益最大化。
降低服務成本
隨自動化產業進程加快,國有銀行應在基層管理中逐步降低服務成本,這與社會發展趨勢有較大關聯,比如移動支付興起,導致銀行柜臺客戶到訪量逐步下降,因此對于常規業務的開展,銀行體系可更多采用的是自助柜員機、存取款機等設備,減少柜臺辦公人數,由此降低服務成本同時,還能為客戶帶來較高的業務辦理速度。同時,銀行還應逐步拓展利潤來源渠道,將經營績效數量增大,提升銀行發展競爭力。
提高服務水平
銀行在金融業中更多扮演的是服務一角,因此客戶實際需求便是銀行未來發展路徑,銀行為取得較高經營績效,可以市場作為業務拓展導向,并逐步改良金融業務中的傳統業務及互聯網業務比例。比如將金融產品開發力度增大,以此來提升國有銀行知名度、吸引力,并由質量較高的產品帶動經營收益的增長,此時不忘提高服務水平,將客戶牢牢抓緊。
綜上,市場經濟體系下,國有商業銀行為提升其經營績效,需要結合年度發展數據來做以實證分析,據數據顯示,經營績效的影響因素較多,比如凈資產值、綜合收益率等指標,因此將各類評價指標做以探究,有其必要性。而以實證分析可知,銀行其總資產額將會對經營績效起直接影響作用,其數值增長也對銀行發展有著較大促進,因此在銀行管理中需要將資產總額做提升,另外經營效率也是重要的影響因素。通過開發金融產品、提升運營效率、建立獎懲制度、降低服務成本等辦法,國有銀行能有效提升其經營效率,進而便可將經營績效做以有效增長。
(甘肅廣播電視大學農墾河西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