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為貫徹落實教育部“停課不停學”的工作要求,基于網絡教學平臺資源的線上教學方式得到普及。而隨著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高校的教學安排也需要隨著疫情的防控態勢隨時調整。本文結合揚州大學針織服裝設計課程的線上教學實踐探索,通過對不同教學情境下的實踐進行比較研究,提出面向不同教學情境的針對性教學策略,并思考和分析如何更為有效地開展線上和線下的協同教學。
關鍵詞:疫情防控;協同教學;教學銜接;高校;在線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1)05-0-02
0 引言
2020年初,受突發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各地高校響應教育部“停課不停學”的工作要求,“在線教學”作為應急方案被得到各個學校的廣泛使用[1],意外加速了我國的教育信息化實踐。隨著我國境內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各地高校的教學活動安排也需要隨著防控形勢做好各項準備。在“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背景下,全面總結線上和線下教學的心得,在教學中更好地發揮不同教學方式的優勢,根據防控形勢的變化處理好線上線下教學的有序銜接,是每位教師都需要認真面對和思考的重要課題。目前混合式教學仍處于實踐探索階段[2],在理論指導方面仍存在一定的不足,同時教師們對在線教學的方式和方法的認知也存在諸多差異,教學效果會出現波動和起伏。本文從揚州大學服裝設計專業課程教學的實踐出發,通過對線上和線下教學活動實踐的比較,分析教師有效開展線上和線下協同教學的策略與方法。
1 問題研究:教學情境分析
1.1 針織服裝設計課程的教學特點分析
針織服裝設計課程的教學內容主要分為理論教學、技法訓練和設計實踐3個教學模塊。理論教學模塊涵蓋基礎知識講授、市場調研、分組匯報和討論以及作業指導點評4個環節,技法訓練模塊主要包括9種基礎針法和一些特殊針法的演示教學,設計實踐模塊主要包括選題、調研、設計制作和展示答辯4個環節。其中,理論教學的全部內容都可以適應在線直播教學;技法訓練則需要在直播演示的基礎上,進行針對性的在線答疑輔導和視頻教學;設計實踐模塊則不能完全在線進行,特別是設計制作環節,必須在專業的服裝制作實驗室內完成。
1.2 線上教學和線下教學情境比較
線上教學和線下教學的情境差異主要體現在信息環境與信息反饋方面。對于線下教學來說,課堂是知識傳授的主要信息環境,教師和學生身處同一物理場域內,可以實現即時的信息共享,比如可以在課堂上隨時就某個問題展開交流和討論。同時,面對面情境里的信息傳播、接收和反饋是多模態的,對有經驗的教師來說,進行現場教學時,他們可以隨時感知學生的學習反應和學習狀態,通過信息的反饋對教學方式進行微調。相比而言,在線上教學情境下,教師和學生身處不同的物理場域,網絡平臺為每個參與課堂的人重構了信息環境,信息的傳播和反饋都需要依賴數字化媒介,傳統課堂信息模態的豐富性被削弱,同時,信息傳播還可能會因為硬件設備和居所環境出現信息延遲或噪聲干擾。但線上教學模式也有自己的優勢,設計良好的信息平臺能夠濾除多余的干擾信息,幫助學生更好地專注于重要的內容。同時,傳統課堂的信息傳播是單次和即時性的,學生只能通過追溯記憶復習教師講授過程中的知識細節;而在線教學的內容可以存儲到云端,學生能夠通過查看回放鞏固知識的學習。此外,在線教學的答疑和交流形式更多樣化。
1.3 針織服裝設計課程的線上線下教學實踐比較
針織服裝設計課程的教學活動主要分3個階段展開。第一階段是基本理論講授,以及結合基本理論展開行業信息調研;第二個階段是分組進行針織技法的實操學習和教學輔導,培養學生對針織服裝面料、工藝和表現特點的感性認識;第三個階段是分組布置課題任務,由學生自主開展從調研到設計制作的完整實踐活動,并以公開答辯的形式進行成果展示、交流和點評。
1.3.1 理論教學階段的比較分析
在理論講授環節,教師在線下課堂可以更直觀地觀察學生的聽課情況。同時,課堂上的提問、討論等活動也可以根據需要隨時開展。相比而言,線上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情況缺少直觀的接觸,過程安排一般都按照教師既定的教學計劃進行,教師較難得到快速的反饋從而進行調整。因此,從課堂的把控角度來看,線上教學的計劃安排需要更細致。比如在備案教學的最初就應預先安排出專門用于提問、交流和互動的時段,并充分利用在線教學的工具進行有效的教學互動。
調研與匯報環節由教師布置調研任務,學生自行開展調研。在線下,學生可以在老師指導下直接到市場接觸第一手資料,教師還可以在課下跟蹤了解學生的調研實踐進展情況,隨時做出指導。而線上的調研則需要靠學生自主開展,考慮到疫情防控的安全要求,教師往往是讓學生收集二手資料并展開分析,如各相關品牌的最新發布內容等。為了增進學生的理解,教師需要提供更多信息資源,并通過在線的會議等方式進行指導。
1.3.2 技能教學階段的比較分析
在實踐技法輔導環節,線下教學模式一般以小組為單位,教師對小組成員進行針織技法的演示和手把手的輔導,這個環節相對來說耗費的時間和精力較多,且每個小組的演示內容大多是重復性的。此外,由于課堂教學的即時性,對于一些沒有理解清楚技法原理的學生,教師還要安排時間進行專門的輔導。相比而言,在線教學資源擁有更多優勢,教師可以通過直播面向所有學生同時進行示范和演示,學生可以反復觀看和學習視頻資源,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教師重復性演示,也節省了學生的整體學習時間。
1.3.3 設計實踐階段的比較分析
在分組選題和討論階段,相比于線下課堂教師分別到每個小組參與討論交流,線上分組建QQ群開展討論的形式更加靈活,不必局限在課堂有限的時間內,教師可以同時參與多個小組的討論,組內的學習討論過程也可以一直延續到課下。之后,教師可以選擇合適的時機讓各組進行階段性的成果展示和互相學習,提高學生做課題的時間利用率。
線上教學活動的不足是學習反饋的形式和渠道相對單一,不同類型的信息反饋需要通過模態的切換完成。而在面對面交流的情境中,師生可以實現多模態和多面向的信息互動。
2 協同教學策略分析
在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學校的教學通常會面對以下幾種情況:第一,在疫情防控平穩期實行以線下教學為主,線上教學為輔的模式;第二,在疫情防控緊張期,開學延遲并通過網絡平臺全面進行在線授課;第三,還可能出現其他情況,如整體防控形勢較好但局部防控形勢緊張的情況下,可能會出現一部分學生短時間內無法返校,需要針對不同情況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
2.1 教學過程規劃:混合式教學模式設計
通過對疫情前后不同教學實踐模式的比較分析,可以看出傳統課堂和在線教學都有各自的優勢和不足。在常態化防控形勢下,學校需要根據實際需要,在兩種教學模式之間進行調整和切換。因此,混合式教學規劃更符合實際的需要,也順應了現代教育的發展趨勢。
混合式教學的目的是將傳統的面對面課堂和在線學習這兩種學習形式的優勢結合起來,以達到最佳學習效果,其基本思路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專業的網絡教學平臺以及社交軟件平臺獲取知識資源和教學服務;同時結合線下課堂教學,有效構建基本專業知識框架,使專業知識能夠更加快速地向個人遷移和內化,真正實現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揮教師作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引導者、啟發者和結果監管者的作用。
以揚州大學針織服裝設計課程為例,在理論教學、技能教學和設計實踐3個階段,課堂教學的優勢主要體現在現場的教學交流和多模態教學信息反饋,而線上教學的優勢則主要體現在對已經成熟化和重復性教學內容的分類搜索和展示。因此,要實現兩種教學模式的優勢互補,就需要對教學內容進行合理的分類[3]。
首先,對于已經比較定型的知識模塊,可以通過在線直播、圖文演示等方式講授,如基本的平針針法等。其次,對于比較難掌握的內容,可以將其制作成短視頻或展開圖文詳解,進行詳細的講授和答疑,學生可以反復閱讀和觀摩。例如,在學習元寶針針法時,基本形式是1+1羅紋,其變化在于將上針挑掉不織,但保留上針線圈,那么在織下一行時,一個下針上就有兩個線圈一起編織。學生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經常在這個針法上出錯,另外還有單元寶和雙元寶的區別。最后,對于開放型創新的部分,需要選擇合適的在線平臺以支持師生之間的教學交流。以針織服裝設計課程為例,如針織面料的基本特征、針織服裝的工藝特點以及手工針織的基礎技法等都屬于已經定型的知識模塊,可以通過視頻進行展示;而針對設計調研匯報以及設計選題和過程輔導等內容,則需要通過面對面或在線直播的方式開展教學。
2.2 處理好不同教學模式的協同
學校的教學安排會隨著疫情防控形勢作出相應調整,教師則需要針對不同的教學安排提前做好規劃。在針織服裝教學中,規劃的基本原則就是將偏理論的內容集中于線上教學環節,把偏實踐和應用性較強的內容集中于線下教學環節。此外,在線教學資源的內容也需要根據實際情況調整,教師應根據課堂教學情況進行更加靈活的管理。最后,教師還要比較不同教學情境各自的特點,通過資源的匹配形成良性的教學迭代。
2.3 教學評價
在針織服裝設計課程的在線教學過程中,比較容易出問題的環節就是實物作業的檢查和打分評價。從線上的教學反饋來看,教師對實物作業的評價主要依靠學生對自己的作品進行拍照展示,但這種展示方式會受到照片拍攝效果的影響。一般來說,只有對照實物檢查才能比較準確地判定學生的工作量、制作工藝水平和設計創作能力。因此,在進行在線作業展示時必須制定詳細的展示規則,同時要增加針對創作構思和設計中的討論等的打分比重,以避免單一評價體系可能造成的偏見。
2.4 充分利用線上教學工具
科學選擇和利用在線教學工具對于保證課程教學質量非常關鍵。目前市面上免費的教學平臺中,使用率較高的有騰訊會議、騰訊課堂和釘釘等,這些工具平臺背后的研發實力強、用戶量大、信號質量比較穩定,經過迭代改進已經形成了比較完整的功能體系,在線PPT演示、屏幕共享、視頻分享等模式都能很好地支持教學工作的開展,能夠幫助教師與學生比較方便地展開在線對話和交流,還能保存錄像供學生在課后觀看。相比而言,一些由教育機構和公司開發的教學在線工具在直播時信號質量往往不夠穩定,容易出現臨時斷線等情況,這會對教學過程產生較大的干擾。因此,教師在進行直播授課時最好是使用實力較強的機構開發的信號傳輸穩定的工具。
但需要注意的是,課程回放并不能代替答疑輔導。首先,課程回放時間一般較長,學生通過尋找某個知識點效率較低;其次,在線直播內容面向的是全體學生,對于個別學生的具體疑問缺乏針對性。因此,教師需要充分利用QQ群等工具對學生的具體問題進行答疑解惑。除了直播授課和答疑外,校驗備課、作業批改和提供更多學習資源也是十分重要的教學環節。這時,一些具有特色的工具的優勢就體現出來了,比如雨課堂可以在課件內插入網絡和慕課的視頻內容,可以引導學生展開自學和預習;對分易在課堂管理、作業批改、分享學習資源等方面非常方便……面對各種各樣的線上教學工具,教師可以根據實際需要選擇兩個具有互補性的教學工具,以更好地支持在線教學。
3 結語
疫情防控的需要在推進了在線教學普及的同時,也對混合式教學提出了多層次、柔性化、有序銜接等新的要求。在不同的防控形勢下,為有效開展協同化教學,教師需要適應各種教學要求,充分評估線上線下教學平臺和軟硬件條件,做好教學整體規劃設計,做好不同信息環境下的教學管理,持續完善課程的數字資源服務體系,還要處理好線上和線下教學的銜接,在教學評價環節要綜合考慮各種影響因素,利用多維度的數據對學習成果展開評價。
基于以上分析,教學平臺也需要更充分地考慮教師對不同教學形式的協同化需要,在平臺的功能研發過程中,要以能夠提供更有效的教學規劃、教學管理和教學評價工具為目標,推進高校教育的協同化。
參考文獻:
[1] 曲曉曉,許可峰,邱婧玲.大學生線上教學認知的質性研究[J].河南科技學院學報,2021,41(02):53-59.
[2] 高瑩. O2O混合式教學在設計專業教學中的應用[J].藝術科技,2017,30(08):68.
[3] 楊宇翔,黃繼業,吳占雄.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實施方案設計[J].課程教育研究,2015(05):3-4.
作者簡介:劉伯榮(1979—),女,安徽天長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服裝設計與服裝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