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梅
摘? 要:創新能力是學生適應時代發展最需要具備的能力,也是促進素養生成的重要能力,然而他們在學習過程中最缺乏的往往也是創新能力。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要依據學科特點和學生的認知水平,不斷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以讓信息技術本身得到發展,也讓學生的學習更具活力和靈性。
關鍵詞:信息技術;創新能力;培養策略
對于初中設置的學科而言,更新速度最快的就是信息技術。無論是信息技術理論,還是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的融合,都隨著時代的發展發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因此,具備創新能力的學生能給這門學科帶來持久的創新,能更好地適應這門學科的學習。但是,當前的信息技術教學模式還存在著以教師講述教材內容、學生以識記教師的講解為主的現象,這樣的教學模式不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不能為信息技術的發展注入活力,也不能發揮信息技術的效用。因此,將信息技術與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對接起來就成了當前教學的重要任務。文章以蘇科版《九年義務教育三年制初級中學教科書·初中信息技術》七年級第1章第1節“信息”這節課為例,探討如何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想象能力
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能讓這門學科向縱深推進。教師創設情境,能給學生的想象能力輔以畫面,更易于想象思維的迸發。學生看到畫面,能引發直觀的思維,讓思維不斷地擴散,不斷地關聯。
例如,在教學“信息”這節課時,教師先提問學生:什么是信息?在日常生活中,你認為哪些屬于信息?信息對一個人來說是否重要?對于信息,學生其實并不陌生,生活的方方面面、點點滴滴都離不開信息,但是他們卻沒有認真思考過“什么是信息?沒有信息,這個世界會變成什么樣”。于是,教師讓學生自由發揮畫一幅圖,來說說里面隱藏的信息。這就是讓學生從自身的經歷和體驗出發,想象出具體的直觀圖景,以解釋抽象的概念。有的學生畫了一棵桃樹,露出點點的嫩芽,他說這是在告訴人們春天到來的信息;有的學生畫了一輛警車在事故現場鳴笛,他說這是在告訴人們哪里有險情,哪里就有人民警察。情境里蘊含著大量的信息內容,學生根據情境將內容加以想象與歸納,就產生不同的信息表達。情境給想象插上了翅膀,想象給創新插上了翅膀。創設情境使學生更容易將所學內容與相關認知對接起來,更容易引發他們的思考。創新思維在思考中逐步漫溯。
二、設置問題,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
對于信息技術教學來說,有些教師將其認定為讓學生放松的學科、自由玩耍的學科。有些專家甚至認為現在的信息技術教學很容易培養學生的不良習慣,如養成愛上網、自由散漫的習慣等。因此,教師要將信息技術課上成一般課堂該有的樣子,要讓學生的創新思維涌動起來。教師設置的問題要能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無論問題能不能解決,思考的過程就是創新的過程。一般地,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只是先講解相關的知識再做演示,很少提問,學生也很少回答。其實,教師可以通過問題深化教學,使學生通過問題發現新的樂趣與認知。
例如,在教學“信息”這節課時,教師提問學生信息有哪些特點?這需要學生從大量的、周圍的或者與自己相關的信息中去找出一般的規律,這是一個創新的過程。學生思考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結論也不同,不人云亦云就是創新。有的學生認為,之所以知道春天來了,是因為有關它的信息是從它身邊的依附物開始的,如氣溫升高了,燕子飛回來了,冰雪融化了,這說明信息有一定的依附性。還有的學生認為信息有專屬性,這是教材中沒有提到的,是他們自己發現的,如一個人有腿疾,但是不明顯,這樣的信息只會與他最親密的人才知道,他也只分享給最親密的人。創新在問題中走向縱深,能力也在分析問題中生成。因此,教師要關注學生的思想、精神和認知狀態,及時地提問以對接他們的生長狀態,進而引誘出創新思維的火花。
三、設置操作,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
創新需要一定的體驗,在體驗中會發現問題,會不斷思考,這樣創新就自然地生成了。但是,在當前的信息技術教學中,學生體驗的機會很少。具體來說,學生動手操作的機會不多。信息技術教學需要大量的操作,無論是對信息技術的一些操作方法,還是對一些問題的思考,都需要具體的實踐。因此,教師要鼓勵學生,讓學生放手進行真正的探究。
例如,在教學“信息”這節課時,教師讓學生在電腦上設計一張告示,以提醒大家明天降溫要記得加衣,看誰能將這樣的信息既準確又生動地完成。這其實就是一個完整的需要學生去創新才能完成的作業。學生想到的方面很多。例如,用什么顏色最能引起別人的注意?什么樣的事物適合作為中心話題?傳達信息的方式要隱含還是直接,是從一個方面了解一個信息,還是從多個渠道奔向一個信息?一名學生畫了一個孩子穿著厚厚羽絨服的圖片,上面顯示的日期是明天,顯示的溫度是[0℃]以下;還有一名學生畫的是一只寵物狗穿了一件衣服,下面寫著:為了度過明天,我只能“人模狗樣”了。由此可見,操作不僅讓學生掌握了什么是信息,還讓學生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獲得多元能力的生長,尤其是基于創新的操作能力。人們常說,心靈手巧。這里的“靈”反映出的就是學生的創新能力。
創新不是口號,創新要落實在課堂的點點滴滴。教師要提供給學生多樣的機會,同時也要給學生以鼓勵,讓創新成為他們的習慣,成為他們的追求。
參考文獻:
[1]周大勇. 信息技術教學融合創新的思考[J]. 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20(4).
[2]溫世榮. 信息技術教學要注重“信息學科”思維[J]. 甘肅教育,2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