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筱筠
摘 要:混合式教學作為一種新型教學模式,具有多維度、高效多種特點,能夠將傳統課堂線下教學模式和將互聯網作為載體的線上教學結合在一起,將自主學習和任務教學融合,屬于當前教學發展重要趨勢。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線上和線下混合教學模式的運用,能夠優化教學效果,提升教學質量,培養學生自主意識和自主學習能力。
關鍵詞:“線上線下”;混合式;英語教學
一、 引言
在信息技術影響下,教學也相應發生了變革,逐漸形成了全新教學模式,混合式教學的運用主要是建立在互聯網基礎上,學生在學習時不會受地點、時間約束,隨時能夠展開教學活動,有利于培養學生思維品質,提升其核心素養。混合式教學也能夠實現多元理論之間的融合,為學生學習創造良好條件。
二、 混合式教學模式運用的必要性
對于高中生來說,課業往往比較繁重,學生認為英語學習屬于較為枯燥的過程,英語教學傳統模式中學生學習時往往會運用死記硬背方式,對于英語學習不具有濃厚興趣,因此難以實現深入記憶。在信息技術不斷發展背景下,高中英語教學中將線上和線下有效結合在一起,教學手段變得更加豐富,教學內容學習性更強,整體教學活動在開展時變得更加形象。慕課在教學中的運用促進了課堂的翻轉,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運用能夠使學生在學習中產生一種情境感與現場感。同時當前學生對于網絡都比較感興趣的,線上學習的方式更契合學生心理發展特點,有利于增強學生在學習時的熱情與興趣,學習過程中充分發揮自身能動意識。并且教師能對學生進行有效監督與指導,及時掌握學生在學習中給出的教學反饋。
三、 “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線上慕課和線下導學案引導學生自主預習
首先,使用線下導學案對學生進行引導,使學生能夠自主學習。教學中導學案的運用能夠將學生作為主體,教師教學中主要是發揮主導作用。在此過程中,教師會通過導學案為學生提供任務,讓學生在完成任務中發現問題,并找到問題有效解決策略。同時學生可以在小組合作中將學習任務完成。就導學案來講,屬于集體智慧的凝聚,學生對導學案的使用能夠轉變傳統學習中比較被動的狀態,實現自主學習。高中階段導學案的運用能夠促進學生自學能力以及合作能力的提升,增強學生核心素養。對于高中生來說,學習效果和自主學習之間的聯系十分緊密。自主學習需學生在目標以及宏觀調控作用下,結合自身條件,制訂合理學習目標,進而將學習順利完成,在自主學習中,學生的潛能能夠得到極大的程度發揮。學生在學習中充分發揮能動意識情況下,才能保證學習活動在開展時的意義。例如在學習“Wildlife protection”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先給出學生導學案,使學生充分了解學習目標、重點知識、學習方法,在導學過程中需設置自主預習、自主學習。對于學習方法,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十分鐘時間對詞匯進行復習,并且對時間進行詳細劃分,并將詳細要求指出。這種方式的運用能夠使整體學習更具目的性,并使學生在自主學習中產生成就感。除此之外,教師應精心挑選教學內容,保證教學內容、教學與學生實際情況相符合,及時了解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情況,進而使設計內容與學生興趣相符合,而學生在導學案引導下,能夠深入體會、理解、感知問題,實現英語學習水平的提升。
其次,利用線上資源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中將重難點知識突破。線下課堂與線上課堂之間的區別在于教學進行了更新與充足,線下教學主要包括教材、教師以及學生這三個要素,線上教學主要包括學習資源、助學者以及學習者,構成要素與構成要素在功能與地位上相互作用、相互影響,教學設計主要凸顯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能夠組織和引導學生進行各類學習。高中英語教學活動開展中,可以加強對慕課的運用,慕課屬于混合式教學中的典型代表,這種教學模式的運用不會受到時間限制,學生在使用移動終端或者是電腦情況下便能隨時自主學習。慕課具有開放性特點,利用教育平臺或者是互聯網講解教材中的知識,對知識進行有效傳授。同時教師可以使用網絡了解學生學習情況,促進高中英語教學在質量上的不斷提升,在正式講授“Wildlife protection”之前,教師可以在慕課中為學生展示一些優秀的網絡課程,讓學生自主預習中能夠進行有效參考,進而獲得更明顯效果。
講授“Wildlife protection”這部分內容運用混合式模式時,可以按照這一步驟。在課前,教師可以結合“Wildlife protection”具體內容讓學生查找相關資料,同時給出學生導學案以及優秀慕課資源作為參考,讓學生單獨對這部分知識形成初步認識,并且學生能夠在慕課引導將學習計劃自主完成。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小組形式,學生針對導學案中的內容進行進一步探究,并結合慕課資源。在此過程中,需為學生預留出問題討論時間、問題探究時間以及問題解決時間,針對出現的一些重難點問題引導學生深入思考。課堂討論的形式能夠加強師生、生生之間溝通與交流,促進資源共享,也能使學生在學習中的積極性獲得極大程度提高,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
(二)線上線下教學中引導學生合作探究
在運用混合式教學模式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對學生的引導,使學生能夠開展自主探究。因此,教師需設計學生比較感興趣的英語學習內容,增強學生在學習中的積極性,使學生在學習中能夠主動分享、討論、合作以及交流,逐漸在學習中形成一種成就感。對于高中生來說,合作能力是他們在英語學習中應具備的一種重要能力。學生學習中需根據教師指導,有效實施監控,將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及時發現,并分析問題成因,在此基礎上對學習策略進行調整,并保證學習目標與學習計劃在制訂時的合理性。在高中階段,課內教學應將學生核心素養培養作為教學重點。日常英語教學中,教師單純依賴教材的講授方式難以滿足學生實際需要,不能充分為學生滲透歷史、政治、文化、經濟等材料。因此,教學中信息技術的運用十分必要。構建理論中指出,知識并不是從教師講解中獲取,而是學習者處于社會文化環境中,利用他人幫助,并且使用學習資料,通過意義構建方式有效獲取知識。學生對知識的獲取程度與教師講授內容之間的關系并不大,反而與學生在學習中的寫作探究、自主探究之間聯系緊密。因此,在開展線下教學時,教師應注重小組討論、情境構建以及自我評價活動的開展。例如在學習“Festival around the world”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先為學生指出這部分內容學習的重點,然后讓學生根據實際需要在線上找出需要內容。在此過程中,學生與學生之間應進行合作探究,在交流和溝通中實現思維碰撞,找出探究學習過程中的有效方式。這種混合式教學模式的運用,能夠使學生在多方面受到啟發,不斷拓展學習方式與學習思維,保證英語學習整體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