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春梅 遼寧省燈塔融媒體中心
引言:農村信息工程建設水平的提高給農村群眾的生產生活方式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農民群眾與外界的交流渠道更加暢通,為農村地區的發展引進了新型的農業技術與先進的生產理念,然而當前我國農村地區仍存在電子信息工程相關基礎設施不夠完善、缺乏專業信息化人才等問題,如何改變農村地區電子信息工程建設水平落后的現狀成為制約當前我國新農村建設的關鍵性問題。
(一)農村地區電子信息工程基礎設施建設不夠完善。電子信息化工程建設耗資巨大,農村地區經濟發展水平較低,不足以支撐本地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需要相關政府部門為其建設過程提供部分資金。然而當前我國正處于各領域飛速發展的黃金時期,政府部門更加注重能夠創造巨大經濟效益行業的發展,農村地區電子信息工程的發展缺乏相應對的優惠政策和財政專項資金扶持,另一方面,由于部分農村地區位置偏遠,交通不便使得其電子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缺乏相應的運輸條件,間接導致了農村地區信息化水平的落后。
(二)農民群眾發展電子信息工程建設的意識較為薄弱。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國城鄉區域間的差距逐漸拉大,農村地區新一代青年大多選擇奔赴相對發達的城市地區務工,滯留在鄉村從事農業生產的群體文化水平大多停留在初、高中階段,其農業生產經營技術與理念仍處于較為落后的狀態,這就造成當前我國農民群眾的生產生活行為大多仍以維持日常生活水平為主,由于與外界接觸渠道狹窄,部分農民對當今社會信息化技術迅速發展的態勢仍處于一知半解的狀態,智能手機及計算機等電子設備在農村家庭尚未得到普及,大部分農民群眾還未形成進一步促進農村地區發展電子信息工程的意識。
(三)農村地區缺乏信息化建設的專業型人才。相比城市地區,農村經濟發達程度較低,基層工作人員的生活質量無法得到保障,因此許多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型人才更加傾向于留在發達的城市地區從事科研工作,而不愿深入基層一線指導農村電子信息工程建設,農村地區信息化過程由于缺乏專業化的指導造成其建設水平不高,后續管理維護工作不到位。另一方面,部分農村地區基層信息化建設的工作人員的待遇尚未得到落實,這就使得人們缺乏干事創業的積極性,造成一定程度上農村地區信息化專業人才的流失。
隨著科技興國、人才強國戰略的實施,科技水平逐漸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主要組成部分,當前我國部門農村地區仍采用傳統的農業種植技術,造成我國農業生產經營活動仍處于分散階段,無法形成集約化與規?;?,農業電子信息工程建設是轉變農業生方式,促進農村地區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的重要科技手段,有利于促進農業信息化進程,改變農民群眾落后的生產面貌,實現農村地區的全面振興。
(一)針對從事基層信息化工程建設的專業型人才建立完善的保障機制。現階段我國相關政府部門尚未針對農村地區電子信息工程建設制定完善的人才引進制度,這就使得農村地區信息化人才力量薄弱。針對當前我國農村地區信息化人才嚴重流失的現狀,相關政府部門應設立專門財政資金確保基層服務人員的待遇政策落實到位,同時完善其績效考評機制,對在工作中表現突出、貢獻巨大的信息化專業人才給予更多政策方面的傾斜,同時高等院校要增設農村地區電子信息工程建設相關課程,并鼓勵高等院校畢業生深入農村地區從事信息化建設,給予其專業化指導。
(二)加大相關政府部門對農村地區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的扶持力度。由于農村地區經濟發展水平有限,僅僅憑借農民群體的力量難以支撐耗資巨大的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針對當前我國農村地區信息化建設面臨的資金短缺問題,相關政府部門應制定優惠政策,撥付配套資金支持農村地區信息化建設的進程。
(三)進一步提高農民群眾進行信息化建設的積極性。針對農民群眾文化素質普遍偏低、開展信息化建設意識不強的現狀,基層政府部門應結合農民群眾的個性特點制定相應的培訓計劃,并邀請信息化專家進農村開展講座,宣揚運用電子信息工程在指導農業生產經營、提高農民生活質量的積極作用,幫助農民群眾更新發展灌南,積極投身于農村地區信息化建設,掌握運用信息化科學技術改善農村發展面貌的相關知識。
(四)強化農村地區信息化建設的科技支撐。與傳統工農業生產相比,信息化建設整體科技含量較高,需要先進的科學技術支撐其進一步發展。然而農村地區科技水平薄弱,農民文化素質較低,普遍未接受過高等教育。為促進信息化建設進程需要相關政府部門加大對農村地區的科技援助,搭建信息化科技交流平臺,圍繞農業產業技術需求進行農村地區信息化建設。
綜上所述,開展農村地區電子信息工程建設工作有利于優化調整農業生產結構,提高農業生產種植工藝水平,進一步改變農民群眾的生產生活方式。當前我國農村地區電子信息工程建設仍存在基礎設施落后、農民意識淡薄等問題,需要相關政府部門進一步加大對農村地區信息化工作的扶持力度、落實基層信息化專業人才的待遇、加強對農民群體的培訓力度,從而提升農村地區電子信息工程建設水平,促進現代農業的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