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鳳艷 中國人民大學
前言:新經濟常態需要與常規經濟發展和自然規律發展相適應,已實現新經濟常態和諧穩定發展和可持續發展。區域經濟的發展適應新經濟常態發展需要。為了適應新經濟發展常態,舉國上下積極配合區域經濟的發展,促進了區域經濟的發展。
新經濟常態強調的是經濟結構平穩增長,而不是總量經濟增長。當一個國家經歷了經濟危機,不得不調整經濟結構時,新經濟常態就是調整后出現的一個過渡型經濟運行方式。我們國家的型經濟常態是由習近平主席提出的。2014年5月,習近平書記在河南考察行程中第一次提及“新常態”,當時他是這樣說的:“中國發展仍處于重要時期,從當前的經濟狀況來看,要根據經濟發展的特征來發展經濟,適應新常態。”“新”是相對于“舊”而言的,“常態”就是時常發生的狀態,這就意味著中國經濟已進入一個與過去30年高速增長期不同的新階段。
經濟新常態特點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是經濟發展速度快,處于中高速發展階段;第二是我國經濟結構發展逐漸合理;第三是在經濟結構中,服務服務業占主流。
區域經濟發展是一門經濟學理論(發展經濟學),首先在西方發展起來。區域經濟是指在一定領域內發展起來的經濟。在區域內部,各類型的企業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從而帶動區域內經濟的發展。在區域經濟的迅速發展,提升了區域內人民的生活質量,同時也促進了全國經濟的發展。
新經濟常態背景下區域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離不開國家政策和社會諸方面的支持,國家制定關于區域經濟發展的政策和社會各方面努力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給新常態背景下區域經濟發展提供了充分地機遇,具體如下:
我國區域經濟發展政策一直存在于國民經濟發展的政策體系中。區域經濟的發展要在國家經濟發展的大背景下進行。在經濟新常態背景下,國家大力支持區域經濟的發展。我國有許多區域經濟發展的優秀案例,例如:上海浦東新區、天津濱海新區、成渝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武漢城市群和長株潭城市群“兩型社會”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等。在這之后,國家對西部區域經濟的發展給足了大力的支持,2008年1月16日,國家制定了《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劃》政策。政策明確提出,廣西北部灣經濟區面向東盟市場,是我國重要的區域經濟發展領域,帶動我國經濟的整體發展。
國家大力支持區域經濟開放發展,明確給予幾方面的政策支持:一是提供配套改革的政策支持,國家的行政管理體系、市場體系、土地管理體系都應該配合區域經濟的發展。二是對重大項目給足政策支持。在有重大項目時,國家制定相關政策大力支持。三是對保稅物流體系的支持。國家在區域經濟發展的區域內部建立合理的保稅物流體系。四是對區域經濟發展資金提供政策支持,要求各大銀行在貸款方面提供合適的優惠服務。五是在開放合作方面的政策支持,鼓勵區域內部進行對外開放,促進各個區域的合作發展。建立開放的合作機制,加快實施合作項目。
社會對新經濟常態下區域經濟發展的大力幫扶,給區域經濟的發展帶來了機遇。首先,在社會文化方面,社會支持區域經濟的發展,大力宣傳區域經濟發展的優勢,增強人們區域經濟發展的意識。構建和諧區域文化,建設誠信示范區域,對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其次,區域內部的創業環境給區域經濟發展也帶來機遇。區域內部科學技術的創新推動生產力的發展,從而促進了經濟的迅速發展。區域內部制度的創新同樣給區域經濟帶來機遇。有了制度的規范和支持,經濟有明確的發展方向,使各方面的力量集中起來,同心協力共創區域經濟的輝煌。
合理的區域經濟發展理念和思路,有利于區域經濟持續穩定的發展。所以,更新區域經濟發展理念與思路勢在必行。首先,在區域經濟發展過程中,要樹立面向全球的發展意識,不僅僅局限在我國范圍之內,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想要促進區域經濟高質量高水平發展,就必須面向國際,與世界接軌,與經濟全球化發展的大背景相適應。其次,在有全局觀念的基礎上,區域內部也要有“區別對待”的意識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例如,適合發展農業的范圍就要發展農業,充分利用當地的自然資源和社會資源,如果強行在適合發展農業的區域發展工業,效果會適得其反,不利于區域內部經濟的整體發展。最后,在區域經濟發展過程中,要有“獨樹一幟”的理念。各區域內部的企業應團結一致,各自貢獻自己的力量,共同打造區域經濟的特色,有自己的特色才不會在經濟迅速發展的大潮流中被掩蓋,做出自己獨有的特點才會使區域內的經濟發展越來越好。
區域經濟的發展過程中,要對區域經濟的發展做出合理的規劃。首先要做到合理的規劃區域的發展方向,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并存時,抓住主要矛盾。由于收到各種因素的制約,各個區域內的企業不可能做到同步協調發展,所以就要找到突破口,先從一開始,按照各個企業的特色,循序漸進的開展各項工作。同時,在區域經濟發展過程中,政府主要起的是支持和宏觀調控的作用,切記不可以過多的干預。
眾所周知,一味地借鑒別人的經驗和一味地學習別人的做法,不利于自身的健康發展,對于經濟發展來說亦是如此。所以,區域內部要努力提升自主創新的能力,在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是要做到科技創新。首先,必須充分認識到科技創新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的重要性。在新經濟常態背景下,經濟發展的競爭力越來越強,其中科技創新是提升競爭力的關鍵。只有在科技上領先一步,才有可能創造出新的產品,這就會在激烈的競爭中搶占先機??萍嫉陌l展使傳統的工業轉型、使農業的發展轉向現代化,工業的現代化和農業的現代化,加快了區域內經濟的發展??萍嫉膭撔略诮洕l展的過程中占據重要地位,只有在科技創新上先人一步、快人一拍、高人一等,才可能在激烈的競爭中占據優勢。其次,在加強科技創新的過程中,在意識到創新的重要性的基礎上,要樹立科技創新的意識。培養區域內部企業人員的創新意識,定期進行培養訓,使企業內部的員工有自主創新的能力,促進工業和農業的現代化發展,帶動區域內部經濟的繁榮發展。
國家制定了許多有關區域經濟發展的相關政策,區域內部團體應當嚴格遵守并且正確執行。以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為例,對國家提出的基本政策絕對執行的基礎上進行大力轉化,使廣西北部灣區域經濟發展成為政府支持項目,致力于把廣西北部灣經濟區打造成面向東盟的重要經濟區。同時。還需遵守我國提出的限制性政策,堅持合理資源的整合與利用,在保護環境基礎上,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
區域經濟的發展并不是單一的,為了使區域經濟更高效的發展,必須推動區域間的協調與合作,具體為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科學選擇合作領域。區域間經濟的發展要選擇合適的合作區域,在各方面協作過程中,必須遵循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的原則,并提前制定好合作的方案,以此做好各項工作,區域內的企業共享資源,取長補短,推動區域經濟和諧發展。同時在區域內進行合作時不能盲目在陌生領域內展開合作,以免造成資源大量浪費。
第二,創新完善企業協作形式。區域間企業通過各種各樣的形式進行相互協作,但殊途同歸,企業的目的是一樣的,都是通過協作來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企業間的對各種生產要素進行合理配置,相互協調,相互協作,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使各企業都創造出更高的經濟效益,帶動區域內的經濟發展水平。
第三,加大環境保護合作。充足的自然資源是一個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關鍵,良好的自然環境是為企業發展的提供了可能。為了使區域內各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必須要加強對環境的保護。各企業之間應形成合作的關系,共同制定有關環境保護的相關政策,加強對環境的保護。同時,在浪費資源或破壞環境嚴重的情況下,要出臺相應的法律,以法律為基準,運用法律解決各種矛盾和糾紛,促進區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第四,調整地方政府職能,強化區域政府間合作。各地方政府在區域經濟發展過程中具有促進溝通的職能。國家想要促進區域經濟的迅速發展,就要加強各區域內政府的聯系和溝通,政府出臺一定的政策,促進區域之間的合作,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
第五,完善市場體系。在市場經濟發展的大背景下,為了促進區域經濟的快速發展,就必須完善市場發展體系。在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市場應建立合理的利益分享機制,使各區域內的企業實現利益共享,這樣才有利于區域間企業的協調發展與合作,從而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
結論:近年來,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經濟新常態背景下,受到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以及社會各方面的大力幫扶,區域經濟發展越來越強,發展區域經濟是我國經濟政策改革的重要舉措,符合我國的發展潮流。所以,在有機遇的前提下,積極制定出完善的對策,以促進區域經濟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