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通市如東縣河口鎮直夫初級中學 李海峰
分層教學即教師根據學生的固有知識、能力水平和潛力傾向,把他們合理分成幾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體且區別對待,使其在恰當的分層策略和相互作用下得到最好的發展和進步。教師應當積極實施分層教學,從他們的最近發展區出發,使其在原有基礎上均有所收獲。
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應用分層教學時,教師首先需將班內學生合理劃分層次,結合他們在平常學習中的表現,包括學習態度與能力等因素,一般分成優等生、中等生和學困生三個層次。教師還需結合具體教學內容制訂分層教學目標,使所有學生都擁有明確的學習方向,讓他們向著自己的目標努力邁進,提升學習行為的有效性。
例如,在實施“二次函數的圖像和性質”的教學時,教師先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習態度、接受能力等將其分為優等生、中等生和學困生三個層次,并制訂與之對應的分層教學目標。其中學困生要求會用描點法畫出二次函數的圖像,依據圖像基本了解二次函數的性質;中等生以學困生的基礎,鍛煉作圖能力,通過觀察與分析二次函數的圖像總結性質,提高分析與推理能力;優等生則以前兩個層次的目標為前提,理解數形結合思想在函數圖像與性質中的體現,培養探索未知知識的意識與能力,增強自主學習能力。
教師先把學生的層次劃分好,再依據所授知識制訂分層教學目標,使學生以本身層次的目標為導向,同時努力參與更高級別的目標活動,掌握二次函數圖像和性質的相關知識。
教師在課堂上可以圍繞具體知識精心設計一系列層次性問題或任務,讓所有學生都參與到思考、討論與互動中,同學之間互幫互助、共同處理,使他們均有所收獲。
比如,在教學“不等式的性質”的過程中,教師先設計淺層問題:等式的基本性質是什么?大部分學生都能夠回答出來,回顧舊知識,過渡:不等式與等式僅一字之差,兩者的性質是否類似呢?讓學生對新課充滿好奇。接著,教師提升問題層次:已知爺爺的年齡為a 歲,爸爸的年齡是b 歲,則有a >b,5 年前他們的年齡分別是多少歲?不等關系該怎么表示?10 年后雙方的年齡呢?不等關系又該如何表示?學生根據題意列出相應的式子,教師追問:你們有什么發現?生活中還有類似的例子嗎?學生相互討論、發現規律。
如此,教師通過難易程度不一的問題設計分層教學過程,讓所有學生都主動參與到思考與討論中,通過遞進性問題為其帶來引人入勝的感覺,輔助他們順利探討出不等式的性質。
在初中數學課程教學中,要想全面實現分層教學,不僅要考慮到知識傳授環節,還需注重知識的鞏固與深化,所以在課后作業方面也需突出層次性。具體來說,初中數學教師可以以課堂上講授的知識要點為基礎,布置一些難易程度不同的作業,包括一般型、發展型和挑戰型,學生根據個人層次選擇相應難度的作業,促進他們深刻理解與牢固掌握知識。

對于上述案例,教師將課后作業進行層次劃分,將作業設置成一系列難易程度不等的題目,要求學生先完成個人層次的作業,再向高層次的作業發起挑戰,充分發揮出作業的價值和作用。
總之,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師應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與數學知識的特點應用分層教學,從教學目標、教學過程和課后作業等多個方面分層,使其積極踴躍地參與到各項學習活動中,讓他們都學有所獲,進而提高整體教學質量,實現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