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志峰
摘 要:思想政治素養是學生所需必備的素質之一,也是高職教育教學過程中的重要內容。在課程思政的指導之下,各學科教師應該不斷提升自身能力,從而保障在課程教學過程中能夠真正融入思政內容,從而促進學生思想政治水平的提升。基于此,文章當中首先分析了現今高職工科教師的教學能力現狀,之后針對教師存在的問題,探究提升教師能力的策略。
關鍵詞:課程思政 高職 工科教師 能力提升
1 引言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高職院校的招生人數也在不斷增加,可以說現今的高職院校所輸送的人才支撐著我國社會建設的大多數行業。為了提高高職學生的整體素質,進一步提升高職畢業生的社會就業水平,提升高職學生思想政治素養是必不可少的,而作為主要培養者,教師肩負著重要的責任。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工科類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難以將課程教學內容與思想政治內容相結合,這使得學生無法在專業課內容學習過程中陶冶情操,提升自身的政治素養。基于此,筆者認為應該著重分析工科類教師教學能力欠缺的原因,針對于教師存在的問題找到相應的解決辦法,從而真正提升教師能力,提高高職教學的質量。
2 課程思政背景下高職工科教師能力現狀分析
2.1 高職工科教師關于“課程思政”認識和實踐情況分析
課程思政理念是要求在所有課程教學過程中都要發揮出課程的育人功能,將各學科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內容、思想相結合,從而在日常教學過程中也能夠引導學生正確三觀的形成,促進學生思想政治素養的提升。因此想要在課程教學過程中完善課程思政的建設,需要各學科教師充分挖掘課本當中的思政教育資源,將課程教學內容與思政教育元素緊密結合起來,以形成協同效應,作用于學生。但是現今許多高職工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沒有正確認識到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在本職的授課過程中其主要任務就是進行該科課程的知識與技能的講解,忽視了課程本身育人的作用。雖然部分教師意識到課程思政理念的重要性,但是由于自身思政理論知識水平較低,再加上對于時事政治關注較少,在授課過程中無法將授課內容與思政元素融合起來,且缺乏相應的教學手段,因此無法在教育教學中達到育人的需求。
2.2 高職工科教師教育教學能力現狀分析
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是教師這個職業所需掌握的基本能力與核心能力,隨著學年的提升,對于教師自身的教育教學能力的要求也在不斷提升,而對于高職工科教師而言,除了要具備基礎的組織能力與教材運用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觀察能力、心理輔導能力,還應該具備較強的時間能力、創新能力、科研能力、自我提升與社會服務能力等。但是從現今高職工科教師的總體情況來看,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還有多方面欠缺,這主要體現在:其一,教師基本功水準不一。教師這一崗位可以說是“一經上崗永不失業”,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與新舊更迭,社會當中行業數量的增加,使得高職院校也在不斷擴充教師隊伍,而新招收進來的年輕一代教師教學經驗不足,教學基本功不扎實。而且大部分前來高職院校任教的教師,大多是來自于專業性較強的非師范類院校,課程知識與技能水平足夠,但是教學水平不足,在教學理論方面的知識儲備較少,無法將自己腦海當中的知識內容有效的傳授給學生。其二,實踐創新能力不足。工科類專業更加看重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但是由于招聘的教師自身缺乏一線生產實踐經驗,技能與動手能力與學生一般都停留在學校期間,所以在指導學生進行實踐實訓時無法給予有用的意見;再加上教師沒有參與到一線工作當中,對于最新的生產技術了解較少,因此無法進行創新與自我提升,這就導致許多教師滿足現狀,不思考行業發展狀況,在這樣的教學之下,學生也難以學有所成。
3 提升工科類高職院校思政教師教學能力的途徑探索
3.1 轉變傳統教學觀念,樹立“課程思政”教學理念
在課程思政的背景之下,高職工科教師想要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學能力,首先便要轉變自身的教學觀念,從根本上樹立起課程思政的教學理念。由于學校內部的教師年齡不一,教學時間與經驗也是各不相同,但是現在從教的教師們大多都是在應試教育下成長起來的,因此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仍舊秉承應試教育的做法。對于此,學校方面應該發揮自身的作用,秉承“才為德之資,德為才之帥”的理念,充分在教育教學安排當中體現學校立德樹人的理念,將思政工作與內容貫穿于教育教學的全過程。同時教師也應該樹立起以生為本的理念,改變教師在課堂當中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升學生的學習動力與學習效率。但這并意味著教師要徹底在課堂教學中放手,教師需要把握好放手的“度”,使得學生既能夠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力,還能夠正確的引導學生,提升學生學科知識技能水平的同時,加強學生思政素養,提升學生的思政水平。
3.2 切實提高工科教師的思想政治理論水平,提升育人能力
教師是課程思政的主要實施者,也是教導學生的榜樣性人物,想要切實提升思政教育的質量,教師自身便需要具備相應的思想政治基礎,并且具有良好的理論知識水平與思想覺悟。而當前高職工科教師在課程思政方面教學能力較差,普遍原因在于工科教師未嚴于律己,在自我提升方面缺乏進取意識;除此之外,學校方面對于教師自身思想政治水平的要求較低,除了黨員教師外,對于其他教師進行政治學習活動的要求不高。基于此,學校與教師應該在認識到課程思政理念重要性的基礎之上,多渠道多角度的加強思政學習,多組織相關的思政教育活動,從而提升教師自身的思政理論水平。在此方面,學校黨組織應該發揮自身的職能,除了定期開展黨員活動外,還應該在學校內部組織黨建活動,邀請更多非黨內人士參與進來,學習并了解更多的思想政治理論知識;學校方面還應該定期開展時事政治探討、思想政治理論平臺學習等活動,以有效提升教師的思政理論水平。另外,各教學組應該通過集體備課、公開課、講評課等方面來提高教師的綜合教學能力與立德育人能力,并安排固定的時間開展組內的時事政治咨詢交流會、教育理論政策探討會等活動,以此來敦促教師更多的關注時事政治,從而保障教師的政治敏感度,不斷提升教師自身的思想政治修養。
3.3 完善制度環境,搭建發展平臺,建立良好的激勵機制
切實提升教師的能力,首先便需要教師自身制定好職業規劃,有了目標才能夠更好的向著目標前進。在今后的工作過程中,教師可以以職業規劃為基礎,根據學校的要求與國家政策進行適當的調整,從而變成切實可行的提升自身的綱要指南。同時教師還應該在規劃的基礎之上制定更加詳盡的長期目標與短期小目標,這些目標可以是以學期或是學年為小目標,三五年為一大目標,以這樣的方式不斷敦促自身,提升自身的綜合能力。而且在此目標的影響之下,教師整體的精神面貌也會發生較大的變化,學生在教師積極向上、提升自我的精神與努力之下,也會受到感染,從而奮發圖強,不斷激勵自身,在無形當中也提升了整體的教育教學效果。其次,學校應該建立起良好的環境與制度,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促進工科教師不斷提升教育教學能力。對于此,學校方面應切實加強教師培訓力度,如鼓勵教師參與專門的教師培訓中心、教師發展中心等官方培訓機構,并與固定的培訓中心進行培訓內容界定、發展方向探討,有計劃的提升教師的思想政治修養與教育教學能力。學校內部也應該建立起相應的培訓機制,不僅要對于新入職的教師進行相應的崗前培訓,對于全體教師還應該根據教師自身的能力與教學情況來制定更加詳盡的培訓方案,從而發揮教師的長處,切實增強教師的整體水平。另外,學校內部還應該建立科學有效的評教機制。在現今大部分是采用督導評價、同事評價與學生評價三種綜合的形式;其中督導評價是根據相關人員參與公開課或是講評課的方式來給出看法,這樣能夠將教師自身最優處展示出來,但是這樣對于教師的其他能力了解較少,無法全面評價教師;同事評價則是多與日常生活內容相關,對于教師自身的教學能力水平無法進行正確評價;而學生對于教師抱有的主觀印象較強,在進行評分時難以從客觀的方面進行評價,甚至說會根據自身的喜好胡亂評分,這樣就難以反映教師的真實教學水準。基于此,學校方面應該建立起科學化、合理性的綜合評價機制,全方位多方面地定期對工科教師進行相對公平公正的考核,促使工科教師不斷進步。與此同時,學校方面還應該建立起有效的激勵政策,通過將教師思政教學能力水平納入到晉升、職稱、進修等方面的評選當中,以此來激發教師自身的自我提升欲;還可以通過舉辦各項有獎賽事的方式來促進教師間的競爭,通過這些方面來促使教師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
基金項目:遼寧省職業技術教育協會LZY20054。
參考文獻:
[1]戴紅霞.高職工科專業教師課程思政能力建設探索[J].揚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論叢,2019(2).
[2]婁夢玲.高校工科專業“課程思政”建設現狀與提升路徑探究[J].文存閱刊,2020,(17):177.
[3]俞舟平.基于課程思政的高職專業教師育人功能研究[J].浙江國際海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1):45-48.
[4]周玲俐.高職院校青年思政教師科研能力提升的路徑探究——以麗水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新一代:理論版,2020,000(007):16-16,75.
[5]吳銘.工學結合模式下高職院校教師實踐能力提升路徑研究[J].滁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15(002):5-7.
[6]王丹.關于高職院校工科專業青年教師的成長探究[J].中國校外教育:下旬,2014(2):115-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