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菊
摘要:山洪災害給特殊地區的群眾造成較多的生命財產損失隱患,在工作中,需要重視山洪災害預防,明確有關工作開展的實際技術應用需求,識別山洪災害有關信息,科學應用各種技術手段,做好技術系統的科學建設,在信息建設的發展中,能發揮出較高的科學建設,災害主動防控能力。要對山洪災害防御技術的發展趨勢持續關注,積極建設布局,不斷提升自身的山洪災害防御水平。
關鍵詞:山洪災害防御;技術措施;發展趨勢
分類號:D632.5
一、引言
山洪災害防御技術的建立需要提升技術可靠應用效果,在技術應用中,應能保障具備較高的管理水平,突出管理優勢,在工作開展中發揮良好的管控效果。
二、山洪災害防御面臨的新形勢
2.1以人為本、以防為主
山洪災害防御要充分做好以人為本理念的落實,在工作開展中,能發揮出良好的防控效果,突出防控管理優勢,在工作開展中,應能發揮出良好的災害監測預警和風險防范能力,關鍵是做人對人員安全的管控,建立必要的積極指導預案,提升應急管理水平,發揮出良好山洪災害防御及時反應能力,突出對山洪災害的主動預防規避能力,做好各種資源配置,提升管理水平。
2.2突發情況增加
在山洪災害防御工作開展中,需要做好對突發情況的管控,主要是能實現在山洪管控中,能發揮出較高的管理優勢,保障管理水平提升,不斷發揮出較高的管理引導作用。在山洪災害防御工作開展中,面對突發隱患,需提前落實必要的應急方案,做好有關人員的科學教育,在山洪災害突然發生時,能采取及時、科學的應對機制,提升對山洪災害防御控制效果。
三、新時期做好山洪災害防御的主要技術措施
1.監測預警平臺
山洪災害防御中通過構建必要的監控預警平臺,能做到在監測工作開展中,發揮出更加到位的管控優勢,突出監測預警管理效果,在監測機制的開展中,需對監測項目科學設計,突出對山洪災害的識別能力,最大化提供監測信息,保障監測水平游俠提升,做好預警平臺管控,突出預警管理的實際效果,在預警工作開展中,能獲得更加到位的管控力,突出管理預防作用。
2.水雨情監測系統
山洪災害防御中水雨信息也是重要的監測管控對象,在水雨監測中,做好對降雨和河流水位信息的有效獲取,一般要能做到構建自動化和人工化信息采集機制,在監測系統的管控中,能發揮出良好的監測優勢,突出管理效果,發揮出良好的管理價值,為做好可靠的山洪災害判斷提供科學依據。
3.群測群防體系
實現監測、預警、避險通過建立群測群防責任制組織體系,保障縣、鄉(鎮)、村、組防災信息上傳下達暢通,監測、預警、避災措施以及預案的宣傳、演練落實。通過建設簡易監測站,強化群測群防體系、完善防御預案、宣傳防御知識、演練防御過程,提高了全民防災避災意識,有效防御山洪災害,改變山洪災害日趨嚴重的局面,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達到轄區安全保障能力的目標。
4.預警系統
在山洪災害防御中,對已經出現的災害表現和山洪災害預兆信息有效獲取,對各種有效信息有效識別,提供及時性的預警信號,突出預警管控能力,在預警工作開展中,注重保障預警信號可靠傳遞,在預警系統的建設中,應能發揮出良好的信息傳遞和信息接受響應能力,一般需建立多途徑的預警體系,以電視、廣播、網絡、工作隊伍組織系統作為可靠的預警反應和信息傳播機制。
四、山洪災害防御技術發展趨勢
1.設立氣象監測站網
山洪災害防御技術的發展中,需要不斷提升對山洪災害信息的科學掌握和預測能力,在防御技術的發展中,能發揮出更加的精確預測能力。氣象監測站網需要具備較高的信息整合能力,提升對不同信息獲取方式的整合效果,在氣象網站的整合管控中,能突出信息處理分析效率,利用多普勒天氣雷達、風廊線監測、雷電定位監測、地基GPS水汽遙感監測等現代化監測手段獲取具有代表性、比較性、準確性的氣象監測數據,進行氣象預報預警。
2.建立“智慧信息管控平臺”
山洪災害防御中,需要提升信息傳遞、分享的效率,通過構建“智慧信息管控平臺”,主要是能做到在山洪災害信息的收集、處理、分析、傳遞過程中,能發揮出良好的現代化技術應用管控效果,突出云計算、智能分析、大數據信息提取技術的實施效果。
3.建立共享平臺
山洪災害防御作為關鍵的一環就是及時將信息可靠傳遞出去,建立信息共享平臺,實現對不同山洪災害防御管理組織機構的交流能力,提升信息共享效率,在極短的時間內,能發揮出良好的信息穩定傳遞效果,在信息管控中,突出科學應對方案措施有效實施的效果,突出共享平臺的信息傳遞,統一化管理能力,在共享平臺的建設發展中,能發揮出科學建設發展效果。
4.建立云平臺
云平臺的建設主要是能具備較高的信息數據大量存儲和利用能力,結合云平臺的管理效果,在云平臺的管控中,能發揮出良好的信息數據資源收集管理效果,在平臺的管控中,具備較高的信息資源分析和挖掘利用優勢,長期收集地區的水文信息,做好預防管理建設,突出預防管理的實際效果。
5.移動防汛信息服務系統
移動防汛信息服務系統是能充分利用現代化便捷通信技術,將山洪災害信息第一時間傳遞,能結合定位技術、互聯網通信技術、移動設備的內置強制提醒技術,將山洪災害信息可靠的傳遞,給大眾爭取寶貴的轉移時間,提升基層人員的防汛反應能力,提升防汛服務系統的決策服務效果。
五、結語
山洪災害防御需對客觀的信息有效收集、分析、傳遞,建立系統化分析管控機制,提升信息管理能力,提前做好山洪災害防御準備,在組織機構、物資配置上,都能發揮較高的管理效果。
參考文獻:
[1]邱瑞田,黃先龍,張大偉,等.我國山洪災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設實踐[J].中國防汛抗旱,2018,22(1):31-33.
[2]何秉順,黃先龍,張雙艷.山洪溝治理工程設計要點探討[J].中國水利,2017(23):13-15.
[3]孫東亞,張紅萍.歐美山洪災害防治研究進展及實踐[J].中國水利,2019(23):16-17.
(開遠市靈泉街道辦事處,云南 紅河? 66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