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慧敏
摘要: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社會主義法治經歷了初創、曲折、恢復、快速發展和全面推進五個時期,法治建設不斷深化,探索依法治國的發展歷程,對今天建設法治中國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關鍵詞: 社會主義;法治;歷程;重大意義
分類號:G521;D922.16
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經歷了幾代領導人的艱辛探索和科學總結,形成了系統科學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在社會主義建設和發展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一、我國社會主義法治的歷程
1.社會主義法治的初創時期(1949-1956)
1949年新中國成立,為發展人民民主和建設法制國家創造了必要前提。1954年頒布了中國第一部憲法,標志著我們黨對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探索取得了重大突破,毛主席在談到1954年憲法時講,這部憲法“使人民有一條清楚的軌道,使全國人民感到有一條清楚的明確的正確的道路可走”,在這條清楚、明確、正確的道路上,中國的法制建設取得了很大的成就,1954年至1957年,制定了731件法律、法令和法規,確立了社會主義法律制度的基本框架,年輕的共和國贏來了法治建設的新時代。
2.社會主義法治的曲折時期(1957—1977)
1957年反右斗爭的開始,使立法工作停滯下來,一些既有的立法也得不到實施,同時司法系統不斷遭到破壞,不僅在機構和人員方面元氣大傷,使原本就不十分健全的制度也受到沖擊,這一時期,群眾運動代替了司法活動,法律虛無主義成為了社會的主流。
3.社會主義法治的恢復重建時期(1978—1992)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后,我們黨科學總結了新中國成立以來民主法制建設的經驗教訓,明確提出健全社會主義民主和加強社會主義法制,中國進入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由此也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的嶄新道路。這期間,民眾的法治意識逐步覺醒,1982年憲法草案交付全國各族人民討論,在四個月的時間里有幾億人參加討論,提出了大量的建議和意見,并且很多意見都得到了采納,這在世界制憲史上是第一次。在1982年憲法的原則和精神的指引下,中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開始了歷史新篇章。
4.社會主義法治的快速發展時期(1992—2012)
經過改革開放近20年的發展,中國進一步奠定了法治建設的經濟基礎。1997年,黨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國確立為治國理政的基本方略,明確提出“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這是依法治國首次出現在黨代會報告中;1999年把該方略寫入憲法;2001年,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法治的重要地位得到前所未有的顯現,法治建設在全球化的推動下迅速發展。從黨的十五大到十七大,我國立法數量和質量得到顯著提升,執法工作持續改進、司法環境不斷改善,法律體系基本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進入了一個嶄新階段。
5.社會主義法治的全面推進時期(2012年至今)
黨的十八大以來,總書記對我國法治建設的豐富實踐和寶貴經驗進行了科學總結,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高度定位法治、布局法治、厲行法治,取得了顯著成就,形成了總書記法治思想。在正確思想的指引下,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在討論全面深化改革的基礎上,提出建設法治中國;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對依法治國進行專題研究,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的首次; 2020年頒布了新時代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重大成果《民法典》,標志著一個權利保護的嶄新時代的到來。十八大以來的這一時期,我們黨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依法執政能力顯著提升,法治中國建設不斷深化,開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新時代。
二、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大意義
1.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保障
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對改革的重視有目共睹。四十年前,改革初期主要是解決溫飽問題,遇到的阻力主要集中在意識形態領域,改革開放四十年來,絕大多數中國人都從中得到了實惠,今天的改革則是解決民主與發展的問題,遭遇的阻力除了意識形態方面,更重要的是來自既得利益集團,所以我們的改革就會遇到層層阻力,如何打破阻力,協調利益,就需要一套公平權威的規則,這就是法治。
2.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迫切要求
社會主義是一種新生的社會制度,還處在初級階段。怎樣治理社會主義,世界社會主義歷史上沒有成功的經驗,馬克思、恩格斯沒有遇到全面治理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實踐,蘇聯在社會主義問題上進行了探索,取得了一些實踐經驗,但也出現了失誤。我們黨在全國執政以后,不斷探索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上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取得了重大成果,同時也還存在許多亟待改進的地方,主要是國家制度體系還不完善,法制還不夠健全,各級干部的能力素質與形勢任務要求還有差距,只有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才能依法保障人民權利,實現國家治理體系的現代化。
3.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維護社會穩定,化解社會矛盾的有效舉措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人民對民主、法治、公平、正義的要求更加強烈,同時發展中的一些突出問題尚未得到根本解決,這就需要運用法治去解決這些存在的問題。
4.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完善法制,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題中之意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制定并修訂完善的法律法規有百部之多,但是不能否認,同黨和國家事業發展要求和人民群眾期待相比,法治建設還存在許多不適應的問題,從立法領域看,立法、司法解釋有待進一步完善;從執法領域看,執法仍需進一步規范;從司法領域看,法治環境仍需進一步改善;從公民法律素養看,民眾的法律意識有待進一步提高。立法、執法、司法和守法是一項綜合性系統工程,需要共同推進、一體建設。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必須以科學立法為前提、嚴格執法為關鍵、公正司法為防線、全民守法為基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
參考文獻:
[1] 裴智勇.中共探索法制強國的歷史:從法制到法治的飛躍[N].人民日報,2011-07-01.
[2]《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輔導讀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中共集寧區委員會黨校,內蒙古 烏蘭察布01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