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士良
【摘 要】 初中階段的語文教學是教學中的重點內容之一,語文不僅是中國母語文學的教學內容和經典內容,傳遞中國文化思想,還是教會人們思想品質和為人處世的方式,在進行語文的教學時,教師需要注重自身的教學方式和教學重點,幫助學生快速掌握教學的主要內容,提升學生的語文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能夠借助讀寫來豐富教學的內容,拓展自身的綜合素質。對于語文教師而言,如何能夠借助多樣性展開語文教學內容,豐富語文環境,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教師需要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 初中語文? 讀寫結合? 實踐探究
讀寫教學內容是語文教學的重點內容之一,讀能夠增加學生的語文理解能力,寫能夠提升學生的文筆,豐富學生對語文的掌握能力。在現代的教學中,讀寫結合的教學逐漸成為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特點展開教學內容,提升學生的綜合語文能力。新時代背景下,教育部對于初中階段的語文教學提出了更加精確的教學目標,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教學要求,不僅僅針對于語文知識的學習,而且需要全面提升學生的思想意識與思考能力,給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鍛煉機會和互幫互助的團結意識。作為一名初中階段的語文教師,本人結合自身多年的教學經驗展開教學內容,并進行以下論述。
一、借助朗讀的教學方式,烘托語文的教學氛圍
朗讀是一種情感抒發的方式,通過閱讀文字感受蘊含的情感,并在聲情并茂中將這樣的情緒進行宣揚,能夠快速地融入到文本的氛圍之中,體會其中運用的情感,從而提升語文的氛圍。在初中階段的語文教學中,學生還缺少一定的閱讀能力和意識,對語文的學習缺少一定的興趣,因此教師需要通過朗讀來帶動學生的情感意識,幫助學生融入于語文環境中進行學習。
比如,教師在進行《關雎》的教學時,可以借助朗讀的方式,將文言字句進行有情感的朗讀,快速將學生帶入到相應的情景中進行字字句句的體會,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這些著名的句子學生在生活中有所耳聞,但是可以并不知道出自何處,教師對其繼續深度的教學時可以讓學生知道名句的由來,更好地配合教師進行古詩詞的朗讀和學習,體會每一個字的情感和意義,感悟詩人表達的情懷,發現中國古文學的魅力。教師可以在朗讀過后讓學生將自己聯想到的畫面進行文字描述,有效將讀寫進行聯系,實現讀寫教學的效果。
二、借助小組合作學習制度,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
面對初中學生的語文教師,需要了解學生的內心和實際的能力,在可控的范圍內激發學生的潛能,拉近學生與語文知識的距離,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傳統的課堂教學缺少了學生的參與性,教師成為教學的主導者,這樣不能有效提升學生積極學習語文,參與到語文教學環節的興趣。教師需要改變教學思想,讓學生在實踐互動中融入語文環境,共同成長與提升。
比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情況為學生分配相符的學習小組,根據教學的內容給學生自主分析和討論的機會,并將讀寫結合融入到兩者之中。教師在對學生進行《魚我所欲也》課文教學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自己進行文字的閱讀和理解,將自己學習到的內容進行記錄,并在小組中進行討論,大家一起進行知識的互動和理解,將讀寫有利的結合在一起,相互合作,共同進步。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夠較好地將語文知識進行拓展,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思考能力,讓學生具備自主學習的意識,鍛煉獨立分析的意識。
三、借助閱讀筆記和讀后感的教學方式,將讀寫進行有效結合
閱讀筆記和讀后感是一種較好的讀寫結合方式,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文學教育時不僅要進行知識的講解,還需要培養學生的語文理解能力和深度探索能力,讓學生具有傳承中國文化的能力。閱讀能夠幫助學生積累知識,而寫作能夠提升學生的語文的能力,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語文環境中進行學習。
比如,教師在對《故鄉》進行教學時,可以在教學前先摘出文章中一些關鍵性的話語來讓學生進行品析,并進行提問,為什么人變了,景變了,情變了,讓學生在思考后進行討論。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課本內容進行閱讀筆記的記錄以及閱讀后的感想,充分地將閱讀與書寫有效結合。學生能夠逐漸積累自己的語文知識和思想,拓展自己的思想和認知。或者教師可以借助周六日的時間為學生布置閱讀文章并安排讀后感的作業,這樣能夠推動學生每星期都能夠閱讀一些新知識,逐漸積累語文思想和底蘊,同時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豐富文筆的色彩,積累不同的素材,為寫作建立基礎。這樣的教學能讓學生養成閱讀和記錄的習慣和意識,便于以后更多的學習,將讀寫進行有效結合能夠讓學生更好地掌握語文學習的內容,到達現代語文教學的綜合要求。
總結:
綜上所述,初中階段的語文教學是教學的關鍵內容,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學指導時需要具有全面教學和引導的意識,不斷拓展學生的綜合能力,讓學生能夠快速融入到語文環境中進行知識的理解,文化的積累,閱讀的培養和寫作的建立,體會閱讀帶來的快樂和思想的富裕。寫作需要閱讀進行牽引,不斷豐富教學的內容,積累作文創作的素材,拓展寫作的范圍,提升學生的自身思想。上述方式在實踐中能夠取得不錯的教學效果,學生們能夠積極配合教師進行知識的學習,展開閱讀的積累和寫作的訓練,達到教學的主要目標,教師們可以借鑒使用,共同發展語文的文化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