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力
摘 要:科學研究表明,每個人在智力和非智力因素方面都存在一些差異,這些差異是合理且普遍的。如果在義務教育階段忽視了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將不利于教學效果的提升,也無法實現教育的過程公平。在數學課程的教學中,教師應當鼓勵每位學生發表自己的不同意見,找到科學的教學方法,在保障教學進度的前提下開展分層教學,使得每一位學生都能在數學教學中受益。本文圍繞著初中數學中分層教學法的有效利用展開論述,希望能為初中數學教學提供參考和建議。
關鍵詞:初中數學;分層教學法;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6?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 ? ? ? ? ?DOI:10.12296/j.2096-3475.2021.07.223
一、初中數學中分層教學法的價值意義
1.分層教學法的教學優勢
分層教學法是對新課改思想的貫徹和執行,在當今社會全面重視對學生個人素質和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基礎上,分層教學法具有自身的應用優勢,它的初衷就決定了它以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為前提,采用科學的態度對待不同學生。由于個人智力、個性、成長環境的差異導致的彼此之間的諸多差異,致力于采用科學合理的方式打造教育公平的課堂。因此,分層教學法能夠仔細分析班級中每一位學生的優勢和弱點,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學,即便是對數學學習不感興趣、基礎薄弱的學生,分層教學也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在一定程度內提高數學水平。初中階段是數學教學的基礎階段,學生在進入中學之前打下的數學基礎有強弱之分,因此分層教學法重視對不同基礎和學習層次的學生展開有針對性的數學教育,因材施教,全面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開展有效的教學活動。
2.分層教學法在初中數學中的使用要求
在初中數學的分層教學中,教師應當在針對學生進行分層次的過程中保持客觀的態度,在沒有對學生進行全面了解之前,不應當憑借自己的主觀印象將學生進行學習層次上的劃分,應當加強對客觀信息的攝取,比如通過與學生家長的溝通、與學生進行交流等方式,了解學生的真實學習情況,為展開分層教學做好課前準備。其次,應當建立動態化的層次觀念,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個人發展隨著時間的推移會不斷的產生變化,如若長時間采用同一種分層教學的模式,將不利于數學教學的持續有效開展,教師應當結合階段性考核中學生的成績,及時對學生進行劃分層次上的調整,一般以一學期為節點較為合適,要根據學生的成績變動情況對于學生層級做出及時的調整。最后,在開展分層次教學的過程當中,應當及時關注學生的情緒和反應,做好教學開展之前的學生工作,向學生解釋分層教學的目的和意義,指出分層教學不是對部分學生能力的否定,而是輔助全體學生教學的手段,應當做好學生關系之間的協調和溝通工作,使分層教學方法得以有效開展。
二、初中數學中分層教學法的有效利用策略
1.對數學教學內容進行分層
分層教學法在初中數學課堂中的應用,首先表現在對數學教學的內容進行分層。初中數學教學在內容上有難度的區分,教師應當重視難度上的差異,對教材大綱要求掌握的知識點按照難易順序進行劃分,對不同學習基礎的學生進行難度不同的教學,滿足不同數學基礎學生的學習需求。例如以初中數學人教版“平面直角坐標系”為例,教師可以結合課程任務的難易等級,展開分層次教學。對于數學基礎較為薄弱的學生,應當掌握平面直角坐標系的基本構成,正負軸、原點、正負方向等基本概念,指導學生進行基礎訓練,力求夯實基礎。對于數學基礎較強、學有余力的學生,應當安排對平面直角坐標系的拓展知識教學。例如,利用平面直角坐標系進行函數作圖,根據正負軸方向判斷坐標位置。在以上的教學過程中,不同數學基礎的學生都參與到了數學課堂教學中去,并學習了各自力所能及的知識點,幫助學生在原有的數學基礎上進行知識的豐富和提升。若班級中有少部分學生參加過數學競賽或者數學成績特別優異的,教師可以結合奧數知識進行擴展教學,讓這部分學生在學有余力的情況下對知識點進行創新,使數學成績優秀的學生也能得到新的啟發,實現數學教學的價值,促進班級整體數學水平的提高。
2.對數學教學對象進行分層
在數學分層教學當中,應當貫徹新課標的教育思想,以學生為課堂教學的主體部分,重視對學生本身進行潛能挖掘。因此,分層教學法的使用必須注意用科學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學習層次劃分。初中數學學習有一定的難度,在舊式教學思想的影響下,數學教學往往不能結合每位學生的個體特點進行科學指導,出現了教師過于重視“優等生”的局面,導致部分基礎薄弱的學生對數學學習喪失興趣,班級數學水平出現兩極分化的情況。在分層教學法當中,教師應對班級學生的數學真實水平加以掌握,制定合理公平的劃分標準,以學生的綜合學習成績來劃分,班級學生按照學習成績可以分為以下三個層次:第一是A層次的學生,這部分學生的數學基礎牢固,成績優秀,能夠在短時間內熟練運用數學知識;第二是B層次的學生,這部分學生的數學成績一般,但是主觀上具有較高的學習興趣,故而其數學成績有較大的進步空間,但是在學習方法上還有待糾正和提高;最后是C層次,這部分學生的數學成績大部分處在及格線以下,很多人對數學沒有興趣,基礎較差,在學習方法上也有問題,最終導致數學學習成績偏低。根據以上標準對學生進行分層之后,教師應當針對以上三部分的學生,制定合適的教學計劃,因材施教,在課堂教學當中對教學方式進行及時調整,以動態的眼光開展分層教學。
3.對課堂設問和考核方式進行分層
在分層教學法視角下的數學教學中,教師應當根據學生層次的不同調整課堂提問的方式,對于基礎較差的學生,教師應當注重問題的基礎性,意在提醒學生應當重視基礎數學知識的學習;而對于A層次和B層次學生,教師應當在問題中加入需要思考的部分,并且要求在規定的時間內進行解答,在數學考核方式上,教師應當考察C層次學生對于數學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對B層次學生的考核要加入對知識點舉一反三能力的檢測,對于A層次學生,則應當在考核中加入具有延伸性的課外知識等,使數學學習更上一層樓。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初中數學分層教學當中,教師應當對數學教學內容、教學對象、課堂設問和考核方式進行分層,提高初中數學的質量和效率。
參考文獻:
[1] 寇亮.構建初中數學高效課堂之分層教學[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07):211.
[2] 麥惠蘭.分層教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07):281.
(重慶市黔江區初級中學校? 重慶? 40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