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平
摘 要:我國是有著五千年燦爛文化的文明古國,而歷史學科也就是對我國以及世界發展的一種解讀方式,因此教師應當對此加強重視度,讓學生認識到歷史的重要性,并采用合適的方式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其對歷史知識產生濃烈的興趣,從而才能讓教學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文章圍繞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展開了探討,并提出相應解決措施。
關鍵詞:初中歷史;教學;學習興趣;對策
一、 轉變教學理念,尊重學生主體地位
隨著新課改的逐漸深入,教育部門及社會大眾愈發重視學生綜合素養的全面發展,以往“一言堂”“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已經無法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因此教師應當順應時代發展轉變教學理念,適當調整并完善教學模式,根據現階段學生的實際情況及發展需求制定合理的教學方案,并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了解每一位學生的所思所想,以此才能使得后期教學過程中能夠具有一定的針對性。同時還應當尊重學生主體地位,讓學生來推動課堂的進展,教師在旁進行引導輔助即可。在以往初中歷史教學中,一般都是教師在講臺上講解,而學生只能處于被動接受狀態,課堂氛圍因缺乏溝通交流也猶如一潭死水,長此以往,學生會逐漸喪失對歷史知識的興趣,這并不利于教學質量及效率的提升。教師若想改變這一狀態,需不斷地探索與創新教學方式,以此來抓住學生的眼球,使其能夠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這也是推動學生綜合能力全面發展的一種重要舉措。
二、 讓學生認識到歷史的意義和價值
對于新時代的初中生而言,因其生活經驗及社會閱歷的不足,對歷史知識了解甚微,且對歷史的意義和價值缺乏正確的認識,這也是影響學生歷史學習積極性的因素之一。因此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前,應當采用合適的方式進行有效引導,讓學生對歷史充分地了解,切實提升學生內心深處對歷史的重視度,從而才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其能夠全身心投入其中。歷史本身就具有借鑒及參考意義,縱觀我國從古至今的發展,都需要不斷沉淀、不斷積累經驗、不斷嘗試,歷史各朝代的滅亡也都是由特定因素所導致的,而下一個朝代的建立也會及時汲取其相關的教訓,避免重蹈覆轍。我國有現階段的發展,離不開勞動人民、離不開抗戰英雄、離不開科技水平的進步、也離不開黨的領導,這些都會被記入史冊,并被歷史所記錄,若不了解歷史,就不會知道各時期所經歷的事物,就不會知道我國在淪落為殖民地時的痛苦,就不會知道我國發展過程中的艱辛,就不會知道在新中國宣布成立后群眾的喜悅感。歷史就是記錄各種事物所變化的過程,當學生充分了解歷史所存在的意義后,其內心觀念就會發生改觀,對歷史知識的渴求度也會隨之提升,這也有利于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
三、 端正學習目的和心態
初中階段的學生已經形成了獨立的思想觀念,對任何事物也有了自己的評判標準,在選擇上也會根據自己的喜好來,教師應當緊緊抓住這一特點,將歷史的趣味性完全展現出來,讓學生對歷史有全新的認識,了解歷史的魅力所在,從而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來。歷史中有很多人物名氣都比較大,如劉備、關羽、張飛、諸葛亮、趙云、呂布、曹操等,若單純依靠講解的方式,學生會覺得枯燥乏味,而此時教師可以結合現階段比較火的游戲《三國殺》,學生在聽到該游戲時,興趣會被完全激發出來,并積極地投入到討論中來,以此來達到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發現游戲原來也是經過歷史編制所致,也是具有一定依據的。在此過程中,教師需把握好度,不僅要將重點知識講解給學生,還應當告知學生游戲的危害性,給予學生適當的建議,進而才能推動歷史教學質量及效率的提升。
四、 采用多元化教學方式,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歷史學科若未能被充分了解的話,其所展現出來的也是較為枯燥乏味的,因此教師若想從根本上讓學生對歷史知識充滿興趣的話,應當不斷探索創新教學方式,構建趣味化課堂,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讓歷史課本的文字變得鮮活起來,使學生能夠在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中牢牢掌握住歷史知識。首先教師應當做好課堂導入環節,利用相應措施來作為切入點,抓住初中生對新事物的求知欲望,將學生帶入進來,這也是提升教學效率及質量的一種舉措。著名的哲學家柏拉圖曾說過:“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只有做足充分的準備工作,為后期奠定堅實的基礎,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當然這句話在教育行業也較為適用。例如在學習“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鞏固”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將戰國時期連年的戰亂所給社會經濟及穩定性講解給學生,在講解完成后,教師可適當拋出問題:“同學們,你們有誰知道是哪位皇帝統一了六國嗎?”有部分學生已經熟讀歷史且做好了課前預習,在教師提出問題后,其會踴躍回答,教師也應當給予一定的獎勵,并鼓勵其他學生一起回答,在該階段因其他學生都有一定的爭強好勝心,其會主動地投入進學習中來,這也達到了教學的根本目的。在講解完成后,教師可以針對“秦統一中國”這一課開展辯論賽,并以“秦始皇的功績偉業和過錯”為題,讓學生利用課外時間收集與此相關的資料,在下一堂歷史課前十五分鐘展開辯論,將主動權交給學生,這不僅可以帶動課堂氛圍,更能夠起到鞏固作用,充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五、 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與進步,多媒體信息技術已經被廣泛運用在各行各業中,為群眾的生活及學習帶來了一定的便利,當然教育領域也不例外。因多媒體技術具有可視性較強的特點,能夠將枯燥乏味的歷史知識轉換為圖片、視頻的形式展現在學生面前,給學生的視覺、聽覺帶來較大的沖擊力,讓學生直觀的理解并掌握。教師應當緊緊抓住這一優勢特點,將教材內容與其有效的融合在一起,讓學生在觀看過程中掌握到知識重點。例如在學習《鴉片戰爭》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播放有關“林則徐虎門銷煙”的視頻片段,讓學生切身感受到林則徐在全國實行禁煙時的壯烈舉措,并引導學生認識到鴉片戰爭是我國的一個重要的轉折點,我國社會性質通過該事件后得到了有效改變。通過該方式可讓學生對歷史有全新的認識,并加深了學生對歷史知識的掌握與理解,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提升也有積極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