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云萍
摘 要:隨著社會和國民對學前教育的重視,幼兒園如雨后春筍般冒了出來,這也推動著學前教育理念朝著更具深度和更具廣度的方向發展,在幼兒園的語言教育中,從教給幼兒“語言知識”朝著教給幼兒“語言經驗或能力”轉變,幼兒如果能養成語言領域核心經驗,應用的面必定更廣,幼兒園教師應該看到這一點,開展更有內涵、更具效用的語言教育,從深層次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讓幼兒茁壯成長。
關鍵詞:幼兒園;語言領域核心經驗;語言教育;關系
一、 引言
隨著社會對學前教育的重視,幼兒園教育理念也越來越出色,語言教育正在逐步發生從教給學生“語言知識”轉變成教給學生“語言能力與經驗”,是從更深層次教給學生語言知識,是更有效、更有目的性的教育,給學生創造良好的成長環境,幼兒園教師要重視語言領域核心經驗,以及明確技巧和方法。
二、 語言領域核心經驗與語言教育的內涵
(一)《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是學前教育的最根本思想與指導,《指南》指出,語言是交流和思維的工具,學前教育正是幼兒語言發展、特別是發展的重要時期,是通過語言獲取信息、感知情境、思想交流的最根本途徑,《指南》在語言教育方面的幾個重點事項包括:1. 認知發展水平決定語言發展水平;2. 指導并參與幼兒的認知教育、鞏固幼兒初步認知并促進幼兒創造性思維三者一體;3. 理解不同符號系統的溝通互動;4. 理解和表情達意的功能。
(二)語言教育
語言教育簡單來說就是幼兒園教師組織的語言教育活動,常見的有幼兒園一日活動,語言教育的目的分為口頭語言與書面語言,對口頭語言,即傾聽與表達,第一點需要讓幼兒能聽、善于聽,第二點需要幼兒能講、愿意講,第三點要求文明用語習慣,對于書面語言,要求較低一些,第一點培養幼兒喜歡聽故事、愛看圖書,第二點培養幼兒初步閱讀能力,第三點培養幼兒對閱讀所得初步表達的意愿和技巧。
而(以往的、需要改進的、重視語言知識傳授的)語言教育具有以下主要特點:1. 教師以教育活動來促進幼兒感受和理解語言教育,但教學活動往往需要流程性和規范性,有一定限制性;2. 教師加強對幼兒感悟和理解語言教育的監督,促進教學,但可能抑制幼兒積極性;3. 教師占據“高控”地位。
(三)語言領域核心經驗
語言領域核心經驗是隨著學前教育理念的革新而提出的語言核心內容,簡單來說就是幼兒自發的在生活中感受語言的邏輯和運用,掌握其中規律,加以運用,形成經驗,是從教給學生“語言知識”轉變成“語言能力”或“語言經驗”,幼兒的語言領域核心經驗也分為口頭語言經驗與書面語言經驗,口頭語言經驗包括交流談話的經驗、敘事描述的經驗、說明講述的經驗,書面語言經驗包括閱讀圖書的經驗、熟識符號文字的經驗、創意書寫的經驗等,同樣的,鑒于幼兒年幼,對口頭語言經驗的重視要高于書面語言經驗。
語言領域核心經驗是在改善幼兒的學習環境,讓幼兒能更好地挖掘自身語言潛能,養成更好的語言素養,具體來說也有以下特點:1. 讓幼兒感悟和解析多種語言運用的信息,讓幼兒在潛意識里對多種場景進行分析、加工、歸納、總結,找出其中規律,從而從規律中總結經驗,以便更好地運用;2. 鼓勵幼兒將形成的語言核心經驗表達出來,控制現有行為和習慣,及時解決語言方面的不足和缺陷,加強表達和應用能力;3. 在幼兒語言領域核心經驗領悟和應用的過程中,幼兒占據主體地位,但也需要教師適當的引導。
三、 語言領域核心經驗與語言教育的關系
(一)兩者的基本關系
1. 從上文兩者的內涵分析中可以看出,語言領域核心經驗是指導思想,而語言教育則是實現核心經驗的途徑,如果將基于核心經驗的語言教育(以下簡稱核心經驗)和普通的語言教育(以下仍稱語言教育)對比,前者無疑更加徹底,更能激發幼兒的語言潛能,提升幼兒的語言經驗和運用能力。
2. 兩者的對象基本相同:兩者都是為了幼兒教育進行的,本質上都是為了促進幼兒形成良好的語言素養。
(二)兩者的深入關系
1. 核心經驗是讓幼兒自發地在生活中感受語言的邏輯和運用,掌握其中規律,再在具體的應用中形成經驗更加寬松。而語言教育則是通過各種有一定教育意義的活動來促進學生的語言感悟和應用,因為有流程和時間的限制,所以對過程控制十分嚴格,以確保活動能按時按量完成。
2. 學習主體不同:核心經驗更多的是在讓幼兒自主感悟,去理解語言的邏輯和運用,學習主體在幼兒,而語言教育則是以教師的指導活動為主要形式,教學主體在教師,要逐漸從“教師的教”轉變成“幼兒的學”。因為學習的主體發生了改變,所以引發了一系列變化,包括:(1)教學形式發生了變化:核心經驗更偏向于“引”“導”,而語言教學則偏向于“教”“管”;(2)教學內容發生了改變:核心經驗要在幼兒的所有活動中體現出來,包含日常、休息、游戲等,語言教育雖然也會在幼兒的各種活動中體現,但更重視語言教學活動多一點,基于核心經驗,各方面需要平均,力度需要加強;(3)教學方式發生了改變:以往教師占據主導地位,在教學方式上體現明顯,例如教師提問“有哪位小朋友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這樣的教學只是在尋找預設的標準答案而已,然后根據幼兒的回答糾錯,但事實上在語言運用方面除了標準性和規范性之外,并沒有太嚴肅的答案,“一千個人眼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教師改變問法,例如提問“你們感受到了什么?”“老師講的是不是有問題啊?”消減教師的主導權,而激發學生的語言興趣,尊重不同的語言表達;(4)教育氛圍發生了改變,減少“提問——回答”的閉環:在良好的語言交流中,思維是無拘無束的,沒有“提問——回答”的閉環,給幼兒創設自由、寬松、熱烈的語言交換環境,鼓勵幼兒正確的語言思維和應用,必將有利于幼兒形成語言核心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