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宣澤文(1968— ),北海市圖書館副研究館員。
關鍵詞:新時代;公共圖書館;服務模式;創新
摘 要:公共圖書館是為社會民眾提供信息資源和文化服務的重要機構之一,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進步及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傳統的公共圖書館服務模式已經無法滿足現代民眾的需求。文章分析了新時代公共圖書館的服務需求,提出了新時代公共圖書館服務模式的創新策略,以期為公共圖書館服務創新提供有效參考。
中圖分類號:G258.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1588(2021)01-0031-03
當前,人們對公共圖書館服務和文化需求的要求在不斷提高,不僅要求公共圖書館為他們提供更高層次的信息和文獻服務,同時還要求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查詢、獲取和信息交流活動。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傳統的公共圖書館服務模式已經過時,公共圖書館只有順應信息化時代發展和社會公眾的需求,大力探索和創新服務模式,才能獲得良性發展[1]。
1 新時代公共圖書館服務需求分析
在傳統的公共圖書館服務模式中,公共圖書館工作人員主要是收集社會上的正式文獻資料,并對其進行整理,最終提供給讀者。在這個過程中,公共圖書館工作人員多是向讀者提供單向和被動的文化服務。然而,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發展,社會民眾所處的文化環境及其文化需求發生了改變,公共圖書館傳統的文化服務已經無法滿足人們的需求,需要公共圖書館提供更高層次的信息和文獻服務。此外,隨著我國網絡和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不少公共圖書館建立了信息化的服務體系,即將圖書館收藏的信息資源全部上傳到網上,供讀者快速查詢和利用,這種模式雖然能方便讀者隨時隨地查找相關信息,但也有不少讀者反映網上信息數量繁多、真假難辨,且高水平信息數量較少,期望公共圖書館能改進現有服務模式,為他們提供方便快捷且安全可靠的信息資源服務。同時,隨著我國社會民眾文化素質和文化程度的不斷提高,部分民眾已不再滿足于文獻知識的獲取,還有展示自我和交流的需求。為此,公共圖書館只有根據新時代背景下社會民眾的需求情況,積極探索和創新服務模式,才能順應時代發展潮流,滿足民眾的需求[2]。
2 新時代公共圖書館服務模式創新策略
2.1 構建公共圖書館開放式服務模式
公共圖書館開放式服務模式指的是創建一個開放式服務平臺和運行機制,促使社會民眾能夠積極參與公共圖書館的各項服務活動,使公共圖書館與民眾能夠進行良好的信息交流,拓寬公共圖書館信息資源的獲取途徑,為民眾提供更好、更多的文化和信息服務。而要創建一個開放式服務平臺,公共圖書館需要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構建能實現信息雙向交流的信息平臺,這個平臺應包含三個核心子系統:①信息發布與反饋子系統。利用該系統,公共圖書館可征集和發布相關活動的需求,并積極響應和反饋讀者的相應需求。②信息交流系統。讀者獲取公共圖書館提供的信息資源后,若對圖書館信息服務工作不滿意、對信息資源內容存疑或不確定等,均可借助該系統與圖書館工作人員進行交流,圖書館工作人員需及時幫助其驗證相關信息并處理讀者提出的各項反饋[3]。③知識發布系統。讀者可將個人閱讀體會或創造的信息資料上傳到該系統,由圖書館工作人員進行審核,若讀者提供的信息具有良好的知識性、獨創性等價值,就可進行知識發布。為保證新時代公共圖書館開放式服務模式的順利進行,公共圖書館需要構建開放式服務模式運行機制,即信息發布與審核機制、信息響應與反饋機制和聯動處理機制。此外,公共圖書館還需要構建有效的服務激勵機制,這是促進開放式服務模式得以順利實現的最重要機制,只有全面運行該機制,促進更多的社會民眾積極參與公共圖書館的互動服務,才能徹底實現信息的雙向流動。
2.2 探索多元化的服務方式
探索多元化的服務方式也是創新公共圖書館服務模式的重要途徑之一,因此,公共圖書館需要為不同年齡階段和文化程度的讀者提供個體化的服務,如:為老年人群創建“老年人空間”,為老年人提供健康飲食、疾病防治的信息資料,或根據老年人的喜好為他們提供相應的信息資源;為青少年創建青少年閱讀俱樂部,定期在俱樂部中以圖片、視頻、圖文結合等形式發布健康、積極、正能量的信息資源,激發青少年的閱讀熱情,促進其身心的健康發展。
2.3 構建“以用戶為中心”的服務模式
“以用戶為中心”是互聯網時代下的核心價值觀,與公共圖書館“以人為本”的理念能形成一種契合。當前,公共圖書館的服務是基于資源、空間展開的,并未真正建立“以用戶為中心”的服務理念與管理模式。在開放平等的互聯網環境下,用戶至上應當是行業發展的根本原則,其他方面的建設都應當以此為基礎。公共圖書館簡單、范圍有限、方式單一的傳統服務模式難以適應新時代服務發展的需求,為此,公共圖書館必須秉承“圖書館+用戶”發展理念,以用戶為中心對工作流程進行重塑,主動掌握用戶需求,發掘用戶價值,給予其良好的用戶體驗。在新時代,互聯網技術能為公共圖書館把握用戶需求提供支撐,如:依托大數據技術,公共圖書館能夠快速了解、分析用戶的閱讀傾向,從而改善館藏結構,為用戶提供精準的圖書需求匹配。當然,用戶不僅是信息資源的使用者,還是信息資源的建設者及服務提供者。“以用戶為中心”并非公共圖書館片面地利用互聯網、大數據手段為用戶提供服務,而是與用戶建立聯系,形成一種互動關系,將一部分主動權移交給用戶,提升其參與度,使公共圖書館提供的服務更符合用戶所需,如:公共圖書館采用“你選書、我買單”“館店合作、新書直借”等服務形式,能吸引用戶加入圖書采選。
2.4 探索超傳統范圍跨界融合服務模式
公共圖書館突破信息、文獻等傳統服務范圍,參與其他行業領域所采取的種種舉措都可被看作是跨界。在新時代,公共圖書館積極拓展其館藏邊界,出現了玩具圖書館、電影圖書館、數字體驗圖書館、音樂圖書館等。公共圖書館積極創新“新領域+圖書館”模式,能實現跨界融合,使其服務范圍變得更寬廣。一方面,公共圖書館要在資源和空間上實現跨界,離公眾更近,如:北京市西城區打造了全國首個公共圖書館改造運營的社區閱讀品牌項目——甲骨文·悅讀空間,為居民提供家門口的閱讀服務。這是一種傳統閱讀模式的跨界,也是全新文化服務的創意融合,除了公共借閱空間,還有試聽空間、兒童空間、咖啡空間等服務。公共圖書館跨界拓展其服務,不應只是鋪設閱讀點,而應重視文化元素的融入。另一方面,公共圖書館需要強化資源意識,進行多種職能的整合再造,如:銅陵市圖書館與企業、院校合作創立文創空間,提供培訓、創業、展示等多層次服務。
2.5 探索和創建Second Life虛擬世界服務模式
Second Life虛擬世界服務模式其實是開放式服務模式的擴展和延伸,這也是一類基于現代網絡和信息技術而產生的新型服務模式,主要包括:①Asknow網絡導航。Asknow是一個由專業圖書館承擔的即問即答式在線服務模式,圖書館員在該模式中可與讀者進行網絡聊天,建議其合理地查詢相關網絡信息并幫助其解決相關問題,從而起到網絡導航作用。②Wiki平臺。這是一個面向社會公眾全面開放的平臺,每個人在該平臺中都可發表自己的見解,且圖書館員還能借助該平臺推廣閱讀活動及數字資源,從而提升公共圖書館的社會影響力并推動其持續健康發展。③圖書館漫游。圖書館漫游指的是公共圖書館可采用虛擬技術創建不同層次的圖書館動畫環境,以動畫的方式展現其實體館藏情況。該模式不僅能將圖書館的各項功能直觀、形象地展現出來,還能促使社會民眾更好地了解公共圖書館及其內部構造,從而便于查找自身所需的資源[4]。
3 結語
公共圖書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承擔著為我國社會民眾提供信息資源和文化服務的重任,傳統公共圖書館多是采取線下服務模式為讀者提供單向且被動的文化服務。信息技術的出現及其在公共圖書館管理中的應用,有效地促進了我國公共圖書館服務模式的革新,但現階段公共圖書館的服務模式仍存在較大的不足,如不能為讀者提供方便、快捷且安全可靠的信息資源服務、不能提供雙向交流服務等。基于此,各級公共圖書館只有全面分析新時代背景下社會民眾的服務需求,并根據其需求探索和創新服務模式,如構建公共圖書館開放式服務模式,探索多元化的服務方式,構建以“用戶為中心”的服務模式,探究超傳統范圍跨界融合服務模式以及探索和創建Second Life虛擬世界服務模式,才能為讀者提供更優質、高效的服務,促進公共圖書館的持續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 焦揚.新時代公共圖書館服務模式創新探索[J].圖書情報導刊,2020(2):1-4.
[2] 李衛芳.新時代公共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服務模式研究[J].河南圖書館學刊,2020(5):27-29.
[3] 張巧娜.文旅融合時代公共圖書館研學旅行服務模式與策略研究[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20(6):106-111.
[4] 王哲慧.“互聯網+”時代公共圖書館讀者服務創新模式探究[J].通訊世界,2018(9):310-311.
(編校:崔 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