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簡介:陳曉馨(1983— ),廣東舞蹈戲劇職業學院圖書館館員。
關鍵詞:微信圖書館;影響力;影響因素;廣東高校
摘 要:文章基于對22所廣東高校微信圖書館的調查數據,采用影響力指數測度了解微信圖書館的影響力,用多元回歸分析探究了微信圖書館影響力的影響因素,結果表明:廣東高校微信圖書館的影響力水平分布比較均衡,差異不大;原創率、頭條文章閱讀量對高校微信圖書館影響力具有非常顯著的正向影響,最高點贊數、點贊總數具有比較顯著的正向影響,閱讀總數、最高閱讀數具有一般顯著的正向影響,文章總數、發布次數沒有顯著影響。
中圖分類號:G258.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1588(2021)01-0060-04
高校微信圖書館是依托于傳統高校圖書館、數據庫資源或移動圖書館平臺,提供圖書館新聞信息、圖書館查詢服務,并與用戶進行互動交流的微信公眾號平臺。隨著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微信圖書館得到了快速普及和應用,各大高校均積極構建了微信圖書館平臺。微信圖書館的發展實踐表明,高校微信圖書館可以有效滿足學生的碎片化、個性化、差異化閱讀需求,其以全新的傳播方式提供了豐富和快捷的信息與服務,提高微信圖書館的影響力逐漸成為高校圖書館改革的重點和難點。筆者以廣東高校為研究對象,主要分析高校微信圖書館的影響力水平以及具體影響因素。
1 高校微信圖書館影響力評價指標及影響因素指標
關于高校微信圖書館影響力評價方面的研究,賈文龍(2016年)建立了微信傳播指數(WCI)指標體系,即閱讀指數和點贊指數兩個一級指標,最高閱讀數、日均閱讀數、篇均閱讀數、最高點贊數、日均點贊數、篇均點贊數六個二級指標,對微信圖書館的影響力進行了量化研究[1]。郭順利等(2018年)提出了活躍度指數,認為活躍指數也是微信圖書館影響力的重要體現,并應用活躍指數綜合評估了微信圖書館的影響力程度[2]。參考上述研究成果,微信圖書館影響力評價指標體系見表1。
關于高校微信圖書館影響力影響因素方面的研究,喬志娟(2017年)設計了文章發布頻率、頭條文章閱讀數、文章點贊數、文章閱讀數影響因素指標,對微信圖書館影響力的影響程度進行了研究[3]。王康和王曉慧(2018年)以原創率、文章總數、閱讀總數、點贊總數、最大閱讀數、最大點贊數為影響因素指標,采用SPSS軟件進行了相關性分析[4]。參考上述研究成果,筆者構建了微信圖書館影響力的影響因素指標體系,見下頁表2。
2 廣東省高校圖書館影響力分析
2.1 數據來源
筆者選取的研究對象為22所具有代表性的廣東高校,包括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華南師范大學、深圳大學、華南農業大學、南方醫科大學、汕頭大學、廣東工業大學、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廣州大學、廣東財經大學、廣州醫科大學、東莞理工學院、廣東海洋大學、廣東金融學院、廣東技術師范學院、五邑大學、韶關學院、肇慶學院、惠州學院、廣東第二師范學院、嶺南師范學院。數據收集時間為2020年6月至7月,數據收集信息包括日均閱讀數、篇均閱讀數、最高閱讀數、日均點贊數、篇均點贊數、最高點贊數、活躍粉絲數等。
2.2 廣東省高校微信圖書館影響力測度
筆者依據微信圖書館影響力評價指標體系及權重,設計微信圖書館影響力的計算公式為:
最終計算出的廣東高校微信圖書館的影響力指數結果見表3。中山大學的微信圖書館影響力指數最高,為525.412;東莞理工學院微信圖書館的影響力指數最低,為388.859。比較22所樣本高校微信圖書館的影響力指數,超過500的有2所高校,400~500之間的有16所高校,低于400的有4所高校。由此可見,廣東高校微信圖書館影響力指數的整體水平相對較高,且大部分高校的水平相對比較集中。
2.3 廣東高校微信圖書館影響力的影響因素分析
高校微信圖書館影響力的影響因素探究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各影響因素與微信圖書館影響力之間的相關程度,二是各影響因素對微信圖書館影響力的影響程度。對相關程度主要采用Pearson相關性分析方法,對影響程度主要采用多元回歸分析分析。
2.3.1 Pearson相關性分析。相關性分析是指對兩個或多個具備相關性的變量元素進行分析,從而衡量兩個變量因素的相關密切程度。Pearson相關性分析是常用的一種相關分析方法,采用Pearson相關系數表示變量之間的相關程度,Pearson相關系數的絕對值越大,相關性越強;相關系數越接近1或-1,相關度越強,相關系數越接近0,相關度越弱。筆者采用SPSS軟件進行Pearson相關性分析,具體結果見下頁表4。微信圖書館影響力指數變量與原創率、頭條文章閱讀量、閱讀總數、點贊總數、最高閱讀數、最高點贊數均在0.01的顯著水平顯著,相關系數分別為0.925、0.916、0.842、0.864、0.801、0.809,說明高校微信圖書館影響力與原創率、頭條文章閱讀量、閱讀總數、點贊總數、最高閱讀數、最高點贊數均存在相關性,且相關程度由大到小依次為:原創率、頭條文章閱讀量、點贊總數、閱讀總數、最高點贊數、最高閱讀數。微信圖書館影響力指數變量與文章總數、發布次數均在0.01的顯著水平不顯著,說明高校微信圖書館影響力與文章總數、發布次數均不存在相關性,即高校微信圖書館無法通過增加文章總數和發布次數提高影響力,因此高校微信圖書館不能一味地增加文章數量,而更應重視文章質量。
2.3.2 多元回歸分析。回歸分析是確定兩種或兩種以上變量間相互依賴的定量關系的一種統計分析方法,可以用來判斷變量之間的因果關系及影響程度。回歸分析按照自變量的多少,可分為一元回歸分析和多元回歸分析。本研究包括8個自變量,因此適合采用多元回歸分析。回歸結果中Beta系數表示影響方向和影響程度,正數表示正向影響,負數表示負向影響,值越大則影響程度越高;回歸結果中Sig.表示顯著性水平,小于0.01表示非常顯著,小于0.05大于0.01表示比較顯著,小于0.1大于0.05表示一般顯著。筆者采用SPSS軟件進行多元回歸分析,具體結果見表5、表6和表7。回歸分析中R2值是回歸平方和與總離差平方和之比,作為評判一個模型擬合度的標準,其越接近1,說明模型擬合度越高,解釋度越大。如表5所示,多元回歸分析中調整后的R2值為0.817,說明模型的擬合度較高,即自變量對因變量的解釋程度為81.7%,比較高。回歸分析中F值是對所有解釋變量整體顯著性的檢驗,作為模型的有效性評判,其顯著性水平小于0.05,說明模型通過顯著性檢驗,即模型有效。如表6所示,多元回歸分析中F值為1,013.421,Sig值為0.000,小于0.05,表明模型回歸分析結果有效。
根據表7所示的模型回歸結果可知:文章總數變量的Beta系數為0.011,為正,Sig.水平為0.456,大于0.1,說明文章總數對微信圖書館影響力沒有顯著影響,即增加發文量不能有效提高高校微信圖書館的影響力。發布次數變量的Beta系數為0.013,為正,Sig.水平為0.345,大于0.1,說明發布次數對微信圖書館影響力沒有顯著影響,即增加發文頻率也不能有效提高高校微信圖書館的影響力。原創率變量的Beta系數為0.787,為正,Sig.水平為0.000,小于0.01,說明原創率對微信圖書館影響力具有非常顯著的影響,即增加原創率能夠明顯提高高校微信圖書館的影響力。頭條文章閱讀量變量的Beta系數為0.685,為正,Sig.水平為0.004,小于0.01,說明頭條文章閱讀量對微信圖書館影響力具有非常顯著的影響,即增加頭條文章閱讀量能夠明顯提高高校微信圖書館的影響力。閱讀總數變量的Beta系數為0.288,為正,Sig.水平為0.051,小于0.1,說明閱讀總數對微信圖書館影響力具有一般顯著的影響,即增加閱讀總數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高校微信圖書館的影響力。點贊總數變量的Beta系數為0.505,為正,Sig.水平為0.047,小于0.05,說明點贊總數對微信圖書館影響力具有比較顯著的影響,即增加點贊總數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高校微信圖書館的影響力。最高閱讀數變量的Beta系數為0.069,為正,Sig.水平為0.067,小于0.1,說明最高閱讀數對微信圖書館影響力具有一般顯著的影響,即增加最高閱讀數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高校微信圖書館的影響力。最高點贊數變量的Beta系數為0.553,為正,Sig.水平為0.039,小于0.05,說明最高點贊數對微信圖書館影響力具有比較顯著的影響,即增加最高點贊數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高校微信圖書館的影響力。比較各個變量Beta系數大小發現,顯著變量中對微信圖書館影響力影響程度由高到低的排序依次為:原創率、頭條文章閱讀量、最高點贊數、點贊總數、閱讀總數、最高閱讀數。
3 結語
文章對廣東省22所高校的微信圖書館影響力及其影響因素分別進行了測度和實證分析,主要結論如下:①高校微信圖書館影響力指數的整體水平相對較高,且大部分高校間的水平差異不大。②微信圖書館影響力指數與原創率、頭條文章閱讀量、閱讀總數、點贊總數、最高閱讀數、最高點贊數存在相關性,而與文章總數、發布次數不存在相關性。③微信圖書館影響力指數顯著影響因素的影響程度由高到低的排序依次為原創率、頭條文章閱讀量、最高點贊數、點贊總數、閱讀總數、最高閱讀數。基于原創率和頭條文章閱讀量非常顯著影響,以及文章總數和發布次數無顯著影響的研究結果,筆者從以下三個方面提出提高微信圖書館影響力的相關建議:一是注重原創。高校微信圖書館的服務對象主要是在校學生,應針對學生的關注熱點提高原創率,增強高校微信圖書館的影響力。一方面,圖書館要依據不同時期學生的需求推送原創文章,如在開學季主要推送新書服務等方面的原創文章、在畢業季主要推送論文寫作等方面的原創文章;另一方面,圖書館要緊跟社會熱點推送相關原創文章,如可以針對社會熱點推送批判性的原創文章、根據影視熱點推送交流性的原創文章。二是注重頭條文章建設。頭條文章是吸引學生眼球的“第一工具”,圖書館應針對學生的偏好關注頭條文章建設,增強高校微信圖書館的影響力。一方面,圖書館可以根據不同學生的閱讀偏好和需求偏好差異化地推送頭條文章,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另一方面,圖書館可以根據學生的社交需要推送討論性的頭條文章,搭建互動性的交流平臺。三是注重發文質量。發文數量和頻率難以有效提高微信圖書館的影響力,圖書館應通過發文質量提升學生的閱讀滿意度,從而增強高校微信圖書館的影響力,主要做法是平衡發文數量與發文質量的關系,在維持長期穩定信息發布量的基礎上,注重精品文章推送,提高單篇質量,形成累積性的規模化效應。
參考文獻:
[1] 賈文龍.高校圖書館微信服務發展現狀及傳播影響力研究:基于“雙一流”建設高校的調查與分析[J].圖書館學研究,2018(11):57-67.
[2] 郭順利,張向先,李中梅.高校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傳播影響力評價體系研究[J].圖書情報工作,2016(4):29-36.
[3] 喬志娟.高校圖書館微信公眾號影響力研究:以廣東省10所高校為例[J].圖書情報導刊,2017(8):24-27.
[4] 王康,王曉慧.高校圖書館微信公眾號影響力指數相關性分析與發布內容研究[J].圖書館雜志,2018(5):52-57.
(編校:崔 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