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王雨晴(2000— ),天津師范大學管理學院2018級本科生。
關鍵詞:信息素養;大學生;自我效能感;積極作用
摘 要:文章簡述了信息素養的概念和研究現狀,分析了大學生的自我效能感,探討了信息素養從增加成功體驗、完善信息技術自我效能感、培養自我學習能力、提升解決問題效率、重構知識傳遞模式等方面對大學生自我效能感產生的積極作用。
中圖分類號:G25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1588(2021)01-0079-03
1 信息素養概念及研究現狀
信息素養的概念誕生于20世紀,1974年美國信息產業協會主席Paul Zurkowski首次將其定義為:“人們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問題得到解答的技能。”[1]信息素養概念一經提出就受到國內外普遍關注,并隨著技術的進步在不同的研究領域被賦予不同的內涵。2015年,美國大學與研究圖書館協會(ACRL)通過《高等教育信息素養框架》,引發了新一輪信息素養研究熱潮。
2020年9月20日,筆者在中國知網(CNKI)以“信息素養”構建篇名檢索詞,獲得2016—2020年核心期刊及CSSCI論文385篇,而以“大學生信息素養”構建篇名檢索詞,僅獲得論文22篇。其中,金潔琴以創新能力為導向對大學生信息素養進行了頂層設計[2]、黃曉斌等構建了新環境下的大學生信息素養評價標準[3]、代磊等以信息生態視角探索了大學生信息素養評價體系[4]、劉詠梅等對訪談數據進行分析,從“搜索即學習”視角對大學生信息素養行動進行了研究[5]、張晉鶴提出了學習場景下的大學生信息素養提升策略[6]。筆者梳理相關文獻后發現,現有研究成果多從教育者,即教師、高校圖書館員的視角探討信息素養的規制與實施,而對大學生自身的關注度不夠。信息素養教育的出發點是增強大學生的信息意識,促進其信息獲取和鑒別能力的提高,使大學生能夠從海量信息中準確捕捉到對自己有用的信息,因此,信息素質教育研究人員需對大學生本體進行多角度、全方位的研究。
2 大學生的自我效能感
大學階段是一個人身心迅速成長和發展的關鍵時期,此時的個體既關注學習成績的好壞,也關心自己在群體中的地位及未來可能的生存狀態,尤其在意別人對自己的評價。大學生在日常學習認知活動、個體動機、情緒及行為選擇方面難免受各種因素影響,其中自我效能感不同程度地發揮著特定影響作用[7]。自我效能感概念由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班杜拉提出,其認為自我效能感能夠影響人們選擇追求的行動過程,包括在特定意圖中付出多大的努力、在面臨障礙和失敗時能堅持多長時間、從不幸中恢復的能力等,他們的思維方式是自我妨礙的還是自我幫助的,在應對高負荷的環境要求時體驗到多大程度的應激和抑郁,以及所能實現的成功水平[8]。大學生的自我效能感指其在學習和生活中對自己的預期,該預期與完成某項任務后自我對效率、效果等因素的分析相映襯,大學生從中可對自身的能力和水平進行判斷,從而鼓舞和激勵以后的學習和生活。
自我效能感在大學生的發展中具有行為導向、動機激發、思維想象、情緒調節等作用,其會下意識避開自我判斷中超出自身能力的環境,對自認為有把握的事情產生強烈動機,并愿意為之付出努力。例如,在學習方面,自我效能感較強的大學生思維活躍,情緒穩定,對學習持有積極主動的態度,能夠制訂明確可行的學習計劃并有足夠的執行能力,即使遇到困難也不會放棄最初的信念,而是積極解決問題,相信自己一定可以戰勝困難。同時,大學的學習內容廣泛,自我效能感能夠幫助大學生以健康樂觀的心態理性思考問題,并進行準確定位,在擅長的領域深耕,勝不驕敗不餒。在生活方面,自我效能感較強的大學生對自己的優缺點有較清晰的認識,同時樂于交往,能夠妥善處理人際關系以及營造融洽的合作氛圍。
3 信息素養對大學生自我效能感的積極作用
培養和提升自我效能感能夠達到提高工作、學習效率和提升其他能力的目的[9]。信息素養教育能夠對身處信息時代的大學生提升自我效能感發揮積極的作用,促使他們正確規劃學習和生活,以良好的心態面對學業與人生。
3.1 能夠幫助大學生增加成功體驗
成功體驗對大學生的自我效能感有較大影響力,親身經歷的成功體驗是形成大學生自我效能感最重要的途徑。大學生具備較高的信息素養能夠及時感知自己潛在的信息需求,并將之準確轉變為能夠表達、易于理解的信息需求,同時以適當的信息獲取行為使信息需求快速得到滿足。這種成功體驗能夠使大學生情緒愉快,反復數次可有效增強其自信心,自我效能感也逐步得到強化。信息素養高的大學生會憑借較強的信息能力、信息意識以及豐富的信息知識,通過各種途徑收集、整理對自己有用的信息資料,更好地為學業提供幫助。從一個成功走向另一個成功,持續的成功體驗將有力提升大學生的自我效能感,而信息素養在其中起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
3.2 能夠完善信息技術自我效能感
信息技術自我效能感是指個體對自身是否有能力運用信息技術完成某項任務的自信程度,是個體對自我能力和信心的主觀評估[10]。多項研究表明,信息素養與信息技術自我效能感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關系。具有一定信息技術自我效能感的大學生有興趣關注互聯網技術,有信心應對信息化情境中可能遇到的任何情況,而這種興趣和信心對于其信息素養學習也很有幫助。同時,具備信息素養的大學生的信息意識比較敏銳,具有較高的信息洞察力和判斷能力,從而形成更強的信息技術意識。由此可見,信息素養能夠進一步完善大學生的信息技術自我效能感,與信息技術自我效能感形成良性循環,使大學生面對日新月異的信息技術能夠保持清醒,并采取有效措施及時解決出現的問題。問題的順利解決可有效提升大學生的自信心,使其在學習和使用信息技術的過程中積極樂觀、充滿自信。
3.3 能夠培養自我學習能力
傳統的大學學習主要依賴于實體課堂教學,大學生的知識獲取程度也主要取決于教師的教學水平,自主學習性較弱,同時大學生之間的交流多局限于自己的生活圈,同學朋友間的知識廣度和深度等有同質化傾向。信息化時代為大學生的成長拓展了無限可能性,不僅海量學習資源唾手可得,大學生還可通過網絡平臺與世界各地不同專業、不同層次的人進行知識交流和共享,具備一定信息素養的大學生能夠通過多種渠道和途徑獲取所需的知識和技能。由此可見,較強的信息意識能夠促使大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發現問題并通過各種途徑尋找答案、解決問題,較強的信息檢索和整合能力能夠幫助大學生利用歸類、綜合、比較、推理、分析、判斷、抽象等方法,對獲取到的知識信息進行加工,去偽存真,去粗取精,最終形成自己的見解和結論[11],從而不斷提高包括自我效能感在內的個人綜合素質。
3.4 能夠提升解決問題的效率
不同的信息處理能力形成不同的思維習慣,提升信息素養能力有助于突破傳統思維模式,找到更好、更快解決問題的辦法,通過整合人力、工具、內容等資源,提升解決問題的效率[12]。例如,信息素養不足的大學生在遇到困難時,會把失敗歸因于自身智力不足,從而產生強烈的挫敗感,認為自己不可能解決問題,而擁有一定信息素養能力的大學生能夠通過多種途徑獲取解決問題的方法,提升解決問題的效率,不會出現焦慮、抑郁、無助等負面情緒,形成正確歸因,自我效能感得到提高,從而有信心面對未來可能遇到的任何問題。
3.5 能夠重構知識傳遞模式
網絡的發展弱化了教師作為知識傳授者的權威性,具有一定信息素養能力的大學生可通過網絡自主獲取和學習新知識。在網絡信息時代,大學生不再是被動吸收課堂知識,而是將特定專業領域內的知識單元視為可相互依賴、相互促進的連接性知識群落,通過信息意識、信息檢索、信息整理、信息融合、信息內化、信息反饋等一系列環節完成知識的傳遞,這種傳遞模式有別于傳統的“教師—學生”之間的單向傳遞,而是“以學生為中心”形成的雙向互動模式。在由眾多知識源形成的知識群落中,大學生以敏銳的信息意識和較強的信息檢索能力從中獲取其所需的信息,在將其整理、融合并內化吸收后反饋給外部世界形成新的知識源,最終形成新的知識群落。大學生在這種新型知識傳遞模式中有機會充當教育者進行自我教育,并且影響周圍的人,這種全新的體驗能夠大幅提升其自我效能感。
4 結語
隨著社會信息化水平的不斷提高,信息素養被列為未來公民的核心素養之一。信息素養貫穿于大學生的整個學習人生,著眼于大學生的學習和轉化技能的提升,不僅強調學習(獲取和吸收),還注重轉化(分析和利用),從而創造新的知識和新的知識體系,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13],對大學生群體及個體的知識積累、技能提升、創新發展等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 吳丹,李秀園,徐爽,等.近十年信息素養理論的使用與發展研究[J].圖書館雜志,2020(1):26-35.
[2][13] 金潔琴.基于創新能力導向的大學生信息素養提升實現路徑研究[J].新世紀圖書館,2020(4):40-44.
[3] 黃曉斌,彭佳芳,張明鑫.新環境下大學生信息素養評價標準的構建[J].圖書館學研究,2019(24):25-33.
[4] 代磊,劉羽萱.信息生態視角下大學生信息素養評價[J].現代情報,2018(12):40-47.
[5] 劉詠梅,謝陽群.“搜索即學習”視角下大學生信息素養行動研究[J].情報理論與實踐,2019(8):97-103.
[6] 張晉鶴.學習場景下大學生信息素養提升策略研究[J].圖書館雜志,2017(12):75-79.
[7] 劉才剛.大學生自我效能感的提升路徑探析[J].繼續教育研究,2015(7):104-106.
[8] (美)A·班杜拉.自我效能:控制的實施[M].繆小春,譯.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3-23.
[9] 齊慧爽.自我效能感在大學生微課學習中的積極作用[J].濮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5):35-37.
[10] 蔣龍艷,吳砥,朱莎.中學生信息素養水平的影響因素及其作用機制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20(9):112-118.
[11] 張曉春.試論成人自我學習能力的培養[J].社會科學家,2011(8):132-134.
[12] 陳致遠.信息素養在高職學生培養中的作用與策略[J].電腦知識與技術,2020(23):129-130.
(編校:徐黎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