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毓康
摘 要:博物館的重要社會實踐功能必須要得到發揮體現,確保運用現代化手段來突出博物館的公眾教育基本職能。目前在網絡新媒體的深入全面發展背景下,博物館原有的受眾教育以及文化傳播路徑方式也產生了明顯轉型。新媒體的網絡技術手段不僅增加了博物館實現自身職能轉型的機遇,同時也給博物館的公益服務職能轉變過程帶來了挑戰。因此,本文探討了博物館在新媒體驅動作用下的轉型發展特征,合理給出博物館實現自身創新發展目標的舉措。
關鍵詞:新媒體;博物館;技術應用;發展趨勢
新媒體的現代技術手段具有交互性、實時性與廣泛覆蓋性的顯著特征,在當前時期的整體環境背景下,新媒體手段已經全面融入于各個社會實踐生活領域。博物館作為公益性的文化傳播機構部門而言,博物館應當承擔傳播優秀傳統文化的神圣使命義務,因此客觀上體現了博物館引進推廣新媒體互動技術平臺的必要性。近些年以來,已經有很多城鄉地區的博物館機構正在積極采納與運用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的傳播共享方法,全面增進博物館人員與受眾群體的聯系互動,有效確保了博物館的公眾教育以及公益服務職能得到更加完整的展現。
一、新媒體技術的特征及優勢
新媒體的技術基本特征體現在依靠網絡系統設備來連接各個信息數據的傳播接收終端,進而達到實時性的網絡數據與信息共享效果。因此從根本上來講,新媒體屬于數據傳播的全新媒介載體。與傳統類型的數據信息傳播處理載體相比,新媒體的網絡數據信息傳播載體更加可以合理控制信息傳輸共享的成本,并且對于數據傳遞的實時性與準確性給予了更多保障[1]。在目前的網絡信息化環境中,新媒體的數據傳播平臺載體已經能夠融入于現階段的人際交往以及企事業單位生產實踐過程,展現出新媒體互動傳播技術手段的良好實踐運用效果。
二、新媒體技術在博物館中的具體實踐運用
(一)微信公眾號傳播
微信公眾號以及微博公眾號目前已經成為了博物館機構傳播共享優秀文化的關鍵載體媒介[2]。博物館人員在建立微信公眾號的前提下,廣大受眾能夠通過點擊與瀏覽微信公眾信息來準確把握博物館現有的館藏展覽動態,進而挑選自己喜愛的館藏展覽舉辦活動。現階段的很多地區博物館已經開設了微信公眾號的展覽參觀預約功能,因此非常方便廣大受眾通過實施快捷化的網上自主預約操作來節約受眾時間資源,全面優化了博物館受眾的服務體驗。博物館受眾在智能化的微信語音導覽功能幫助下,對于博物館現有的館藏珍品人文內涵以及歷史背景特征可以做到準確進行把握與了解,切實保證了博物館的公益服務職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展示發揮。
(二)構建數字博物館
數字博物館也就是網上博物館,與實體藏品展示的博物館空間場景相比,數字博物館更加能夠充分展現虛擬化的數據信息交互體驗。各地博物館的管理人員對于館內藏品在實施線上虛擬化展覽的過程中,廣大受眾可以達到快捷參觀館內藏品的效果,進而有助于受眾快速融入到虛擬的生動空間場景氛圍中。數字博物館可以充分展現出館內的全部藏品與珍貴文物,突破了實地展覽模式的局限性。
例如在新冠疫情的暴發蔓延期間,各地博物館的實地藏品展示參觀活動被迫中止。在此種情況下,為了確保博物館的廣大受眾群體能夠充分接受到優質的人文歷史宣傳教育,那么各個地區的博物館人員運用創新實踐思維設立了數字化博物館。博物館人員以及移動終端用戶可以共同登錄并且進入數字博物館,通過實施虛擬化的信息數據交互溝通來促進受眾服務體驗的優化。由此可見,數字博物館具有方便廣大公眾以及節約博物館實踐工作資源的重要保障意義,現階段的數字博物館正在全面拓展原有的覆蓋規模領域。
(三)營造互動體驗空間
網絡新媒體的智能技術手段允許了博物館人員全面營造互動型的受眾體驗空間,對于直觀性與立體化的博物館藏品展出場景進行了合理打造。在目前的現狀下,博物館人員對于信息數據的交互傳播空間能夠進行完整的創建,充分借助于網絡移動終端特有的交互功能來增進受眾溝通,確保向廣大受眾展示動態化的館藏文物音像資料信息[3]。
例如在網絡直播的模式下,博物館人員可以通過登錄直播軟件來播放實時性的館內藏品動態展出過程。博物館人員以及廣大受眾可以達到交互溝通的效果,有益于廣大公眾運用更加簡便與快捷的技術手段來了解館內藏品特征。廣大受眾對于互動型與體驗型的博物館藏品將會產生濃厚的參觀欣賞興趣,有助廣大受眾的人文素養得到優化提高。
三、新媒體技術對于博物館未來發展產生的重要影響
(一)拓展信息傳播的范圍領域
博物館承擔了教育廣大公眾以及傳播優秀文明的重要公益服務職責,因此決定了博物館在傳播與共享文化服務信息的過程中需要依賴于傳播媒介載體。博物館原有的文化傳播路徑主要體現在展示現有的館藏珍品,通過開設與舉辦實地展出的方法來教育社會公眾[4]。但是目前在新媒體的顯著影響下,博物館對于原有的信息數據傳播覆蓋領域能夠實現必要的拓展。未來在技術發展與創新舉措中,博物館對于虛擬化的館藏文物珍品展示傳播途徑還將會繼續實現創新,積極拓展虛擬化的博物館宣傳教育覆蓋范圍。
(二)全面增進受眾聯系溝通
博物館的管理服務人員目前通過操作使用新媒體的技術手段方法,對于移動智能化的受眾聯系溝通渠道進行了完整的建立[5]。在目前的現狀下,博物館的服務人員可以通過實施移動智能導覽的專業化手段來指導公眾進行藏品參觀,結合虛擬現實的新媒體平臺技術來創新博物館受眾的場景體驗感受。由此可見,博物館的未來發展總體趨勢特征應當體現在增進受眾聯系與交流,確保博物館人員能正確運用新媒體平臺來收集受眾的反饋數據建議,合理改進現有的博物館日常工作。
(三)提升博物館的公益服務質量水準
新媒體的網絡數據共享傳播技術對于促進博物館的服務質量優化提升具有顯著作用,客觀上達到了支撐博物館提供更高層次公益文化服務的目標。博物館人員在微信公眾平臺、抖音終端、快手終端以及其他智能化的網絡終端平臺范圍內可以確保實時接收現有的受眾反饋數據,有益于博物館人員正確判斷博物館機構部門現存的公益服務職能缺陷。未來在博物館的技術創新發展思路指導下,博物館的公益服務質量將會得到持續性的提升與優化,展現出新媒體以及智能化手段在支撐博物館提升服務質量過程中的重要實踐價值。
結束語:
經過分析可見,博物館的公益服務機構部門目前由于受到新媒體手段的強烈影響,因此博物館整體上表現為受眾互動性增強、信息數據的共享傳播范圍擴展、文化傳播的路徑多樣化等轉型發展傾向。博物館的相關負責人員通過構建微信公眾號、創建數字化的虛擬博物館、營造受眾互動的空間場景體驗等方法,應當能夠有效確保博物館的廣大受眾群體享有優質的館內數據信息共享服務。在此前提下,博物館的管理人員針對文化傳播服務的技術實踐思路應當給予必要的調整優化,切實增強博物館對于廣大受眾群體的情感吸引作用。
參考文獻:
[1]莊淑怡.良渚博物院文創產業的新媒體應用可能性初探[J].智庫時代,2020(10):274-275.
[2]王玉娟.新媒體應用與博物館發展探析[J].人文天下,2019(23):68-71.
[3]陳樂.泛在化博物館發展新模式探索——以故宮博物院為例[J].文物春秋,2019(01):61-64.
[4]王夢捷.博物館數字化新媒體的應用與發展[J].美術文獻,2019(03):190.
[5]李云.數字展示,新媒體時代中國博物館發展的機遇——張大千博物館數字展示應用的構想[J].美與時代(中),2019(01):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