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萍
摘 要:全面了解醫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現狀,分析目前學校教育存在的局限加以改進,科學合理地對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有助于學生完善自我,明確奮斗目標,制定有效的學習和實踐計劃,提高自己的職業素質和就業競爭力,使之順利完成學業并實現成功就業,本文對醫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提出有針對性的對策和建議,探索出針對醫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有效方法和途徑。
關鍵詞:醫學生;職業生涯;現狀;問題;建議
1. 前言
20世紀90年代后,我國逐步邁入高等教育大眾化時代,畢業生總量快速攀升,就業市場的競爭愈演愈烈。為了提高高校人才培養的質量和水平,增強大學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各地高校開始重視職業生涯規劃的相關理論和實際應用,陸續在就業指導的部門中成立了職業生涯規劃指導機構,設置專門的教學課程,加大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學的投入力度。由于我國的職業生涯規劃起步較晚,直至2007年教育部才頒發相關文件規范課程的建設,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在受重視程度、內容開發、教學教法、組織形式等各方面還存在許多問題。這些問題的研究和改進,是職業生涯規劃理論和應用本土化的必經歷程,也將進一步推動職業生涯規劃的理念傳播,增強操作實效。筆者從知網和維普上檢測整理相關文獻,發現國內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研究開始于2002年,處于初顯階段;2004年開始,由于大學生就業難問題逐步顯現,職業生涯規劃的研究重心由企事業單位的職場人逐漸轉向大學生群體,職業生涯規劃的教育實施向大學生階段逐步前移;2007年以后,由于教育部出臺了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設置的相關要求,學者們對職業生涯規劃問題愈加關注并且進行了深入研究。本研究以昆醫大海源學院380名臨床醫學專業學生為例,調查醫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意識,制定規劃對策,旨在讓醫學生正確認識就業現狀,引導其順利就業并向終生職業發展。
2. 醫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研究現狀
醫療衛生事業是我國重要的民生工程,國家、社會、人民都對醫學生的成長成才寄予了厚望。醫學生本應該清楚認識到肩負的崇高使命,負責任地管理規劃個人的未來,然而醫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現狀卻不容樂觀。當前的職業生涯規劃研究,還處在對國外職業生涯規劃的理論引進和應用探索階段,職業生涯規劃和實際情況結合不夠緊密,理論和實踐的本土化程度不高,并未形成完整的體系,其適應性和融合性有待進一步提高。另外,文獻數量雖然逐年遞增,但理論研究缺乏深度,實踐研究缺乏依據的現象依然存在,真正具有實踐指導意義和創新突破的文獻不多,文獻質量有待提高。本研究選取380名昆醫大海源學院臨床醫學專業學生進行研究,發現存在以下問題:職業生涯規劃意識淡薄、缺乏職業生涯規劃系統教育、職業生涯規劃指導缺乏實踐性。
2.1 醫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意識淡薄
由于醫學生的專業較為特殊,學習壓力也較大,一直忙碌于學習,雖啥職業生涯規劃是目前的熱點問題,但很多醫學生缺乏自我認識、職業生涯規劃的意識,在校期間未認識到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性,直接影響其未來職業選擇和人生定位。重慶醫科大學學生處2008年對本校醫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情況的調查顯示:不足10%的醫學生認真進行過自我評價,制定適合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不足40%的醫學生了解醫藥行業和自己的專業[1]。
2.2 醫學生缺乏職業生涯規劃系統教育
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屬于一個系統性工程,當前大部分醫學院對于醫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教育形成過于單一且思想滯后,多數以講座作為主要教育形式,很少有醫學院專門開設職業生涯規劃培訓課,為醫學生提供專業、針對性的咨詢指導。2011年山西醫科大學護理學院針對本專業學生的調查顯示,85.98%的護理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情況一般或較差[2]。蘇文娟、路敏[3]指出:部分醫學院校師生對職業生涯規劃認識偏離或錯誤,普遍缺少專業的職業生涯規劃教師,同時現有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缺乏系統性。
2.3 醫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缺乏實踐性
目前,理論教育是對醫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指導的主要形式,但此單一形式通常無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開發其思維,進而造成其職業生涯規劃的課程設置僅流于形式。胡銘峽、李燕[4]研究認為:當前醫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存在自主意識淡漠,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滯后,缺乏實踐性等問題。
3. 醫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對策研究
3.1 將醫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思想教育結合
醫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不單單是幫助其指導職業方向,更重要的一點引導其樹立正確三觀[5]。因此,在醫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需將思想教育融入其中,將二者有機結合,從而達到職業道德、理想及思想教育統一的目的。張晉、呂振波[6]在其《醫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現狀與對策研究》中闡述了職業生涯規劃的內涵,提出了職業生涯規劃的具體步驟。從目前醫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著手,對醫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對策進行了初步的研究。
3.2 開展多種形式教育
改變傳統講座灌輸式教育,通過分享、體驗及組間討論等教育形式來充分調動醫學生的積極性,同時讓其在參與中發現自身存在的問題,并對職業生涯規劃作出適當調整。在教育過程中,一方面要讓醫學生了解當前的就業形勢、相關政策以及求職技巧等,還要積極引導其根據自身情況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劉榮勛、劉迎輝、龐強強[7]在《醫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困境與解構》中認為:競爭機制引入到畢業生就業領域,供需見面——雙向選擇的模式在實踐中不斷發展、完善。醫學專業的畢業生就業難度開始增加,就業形式不容樂觀。丁旭[8]在其《淺談醫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中提出:作為醫學高等院校,應根據醫學生的專業特點,從醫學生的具體實際出發,進行相應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在實施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時應遵循共性與個性相結合、階段性與持續性相結合、以學生為主題的原則,努力從強化醫學生職業生涯意識、明確醫學院校的學生校園成長各階段的規劃任務及目標、加強職業生涯指導教師隊伍建設和培養、充分發揮家庭與社會,學校與個人合力作用等方面開展工作。
3.3 醫學院與用人單位共同開設實踐基地
盡早的讓社會、高校、學生確立職業生涯規劃的意識,幫助醫學生根據自身特點設計一份詳實客觀的職業生涯規劃是十分必要的。它能夠幫助醫學生有目的地為畢業后的選擇工作或研究方向做準備;盡早培養醫學職業精神,學習醫學道德規范,了解醫患關系的發展變化;有計劃地進行課外見習、鍛煉,或語言學習等;互相學習探討,共同營造良好的醫學學習氛圍等。因此,醫學院要將職業生涯規劃實踐活動作為其教育教學中的重要環節,同時醫學生也要重視實踐學習,依托醫學院與用人單位共同開設的實踐基地來提升職業生涯規劃意識,提前規劃其職業生涯。
4. 小結
醫學生是國家寶貴的醫學人才后備資源,醫學生今后所從事的職業與病人的生命安危和家庭幸福息息相關,只有培養致力于醫學事業發展的高素質人才,才能不斷提高醫療服務質量,滿足人們多元化的醫療衛生需求。本研究以昆明醫科大學海源學院380名臨床醫學專業醫學生為例,經過實證調查醫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現狀,發現存在問題,反思問題成因,提出具有可行性的改進措施,首先可以為具體院校相應群體醫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提供理論依據;其次有助于指導學生正確認識成長過程中面臨的各種問題,使學生學會分析解決專業學習和職業生涯中可能遇到的困難與挫折,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我,樹立規劃意識,養成終生學習、持續努力的良好習慣。再次,通過對策研究,在實踐中加強醫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提高其綜合素質和職業競爭能力,確保醫學生就業工作的水到渠成,具有重要的社會價值。
本研究的創新性在于通過實證研究掌握臨床醫學專業醫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現狀及影響原因,總結這一特殊群體的職業生涯規劃現狀特點,希望能探索出針對醫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有效方法和途徑,構建良好的教育體系。
參考文獻:
[1]茍加明.醫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現狀與思考[J].科學咨詢,2008(15):1.
[2]商臨萍,黃麗萍.新入職護理人員職業生涯規劃輔導效果研究[J].中華護理教育,2012,9(4):3.
[3]蘇文娟,路敏.對醫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幾點思考[J].山東女子學院學報,2011(5):2.
[4]胡銘峽,李燕.醫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現狀分析及策略思考[J].科技資訊,2011(1):2.
[5]張爽.思政教育融入醫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思考[J].教育研究,2021,4(1):111-112.
[6]張晉,呂振波.醫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現狀與對策研究[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09,26(4):265-266.
[7]劉榮勛,劉迎輝,龐強強.醫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困境與解構[J].淮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8(4):3.
[8]丁旭.淺談醫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J].河北北方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2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