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利
摘 要:長笛是一種木管樂器,在西洋樂器的交響樂團表演中占據著極其重要的位置。在實際的表演中,長笛的音色十分圓潤、明亮和甜美,常常擔任著獨奏與領奏的重任。特別是一些抒情或活潑輕快的樂曲表演時,長笛的演奏藝術甚至可以和小提琴相媲美,為觀眾帶來無以倫比的享受。接下來,本文就根據科學理論依據探討長笛演奏藝術與審美表現的多元性。
關鍵詞:長笛;演奏;審美
一、技術性方面
長笛是一種具有優美音色、演奏效果十分迷人動聽的樂器。長笛的音域比較寬廣,在表演時具有極強的穿透力和豐富的藝術表現力,在交響樂隊與管樂隊的表演中占據著十分重要的位置,是音樂表演中重要的聲部組成。在實際的演奏中,長笛常用的音域為Cl到C4三個八度音域,其音區分為低音區、中音區、高音區和最高音區四個部分,各個部分的音色也各具有其獨特的特色,其中高音區的音色較明亮、清晰且富有穿透力,是長笛表演時最常用的音區,而且在表演時需要用到震音、指顫音等特殊的指法和一般的常用指法,這樣表演出來的連音、斷音和跳躍音符能夠表現出華彩性的樂曲,為觀眾帶來無以倫比的藝術享受。而演奏者要想利用長笛演奏出這樣的樂曲,就必須加強訓練自己的指法和呼吸法,使自己的指法、呼吸技巧以及舌尖能夠密切配合,這樣就能演奏出優美的樂曲,為觀眾帶來美好的藝術享受了。所以,演奏者必須掌握長笛演奏的技巧,在平時的訓練中要加強以下幾方面的訓練:短顫音,依靠指尖快速且短促地拍打著相應的音鍵;長顫音,用指尖勻速地拍打著相應的音鍵;吐音,依靠舌尖配合指法進行發音吹奏,吹奏出單吐音、雙吐音和三吐音,增強表演的技巧;舌滾音,用舌尖反復練習“得兒”的聲音,以強化發音技巧;滑音,主要訓練如何從一個音階轉換到另一個音階,以強化吹奏的藝術表現;頓音,這個練習需要用呼吸、舌尖與手指相配合,能強化演奏的技巧;換氣,是長笛演奏最重要的技巧,表演者必須加強這方面的訓練,不斷提高自己的肺活量,使自己能夠一口氣吹完樂曲曲目的任何段落而不中途換氣,這樣能增強樂曲的藝術表現力。
二、長笛審美中“二力”的培養
由于立美創造力和審美意象力的特殊關系,同時從受教育對象的普遍性需要來看,審美意象力是每一個學習者所應具備的基本能力,而立美創造力則不是多數人具備的能力。能力的培養則需要通過“自培養”、“他培養”的途徑來完成以及實現的,即本體的自我意識、觀念的培養;通過外界媒介引導完善的培養過程并通過實踐來完善能力的形成,能力的積累從而激發創造能力。
1、審美意象力的培養
“一個體主觀性價值是事物滿足主體需要的屬性。”由于人的審美能力總是從頭培養的,因此,從個體審美能力發展進程的分布來看,總是能力越高,人群越小,相應的,從總體上看,越是復雜的藝術作品其受眾群體也就越小。
人的感知能力不是天生的,和思維能力和肌肉力量一樣,有一個發展過程。在聽覺的角度上來看,大多數學習者初始階段會比較青睞于簡單、鮮明、協和的音響;隨著感知能力的逐漸發達則開始喜歡復雜、擴張、細膩的音響。知覺的鮮明性是審美感的前提,沒有鮮明而精微的知覺把握,是不能產生良好的審美體驗的。培養審美意象力需要多感知、多聽。要感性的去聽也需要理性的聽。 在感性聆聽這一階段中,學習者可以完全沉浸在樂曲營造的世界,本能的用身心感知音響。人的感覺對于外界刺激有先天的選擇傾向性。例如:音高適中、協和的聲音是聽覺天然適應的音響,會使人感到自然。學習初期,可以建議學習者聽些名家演奏的耳熟能詳的舒緩、優美的長笛演奏曲,像圣桑《天鵝》、德彪西《夢幻曲》、門德爾松《乘著歌聲的翅膀》等,熟悉長笛音色和樂器屬性,感性的聽,是學習者對音樂作品熟悉不可或缺的一步。
2、立美創造力能力的培養
在立美教育中過程中,通過審美意象力來欣賞音樂,學習長笛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演奏技能,在此過程中能結合自我的情感體會和思維,產生對音樂本體的認識感受。同時,把技能訓練的內容形態轉化,滲透、整合,從而體現在音樂創作活動上,完善立美創造力。要避免學習者產生形式化的服從心理。就像長笛演奏技巧是音樂表演的基本功,教育者的講授、示范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但是,學習者一定是主體,教育者則是起引導作用。在教學過程中,要用準確的描述,形象的示范給予講解。長笛的基本功包括“氣、手、舌、指”,比如,“氣”所指代的是長笛技巧中的呼吸。
在演奏樂曲時,作曲家在樂譜中所表現的意境是否能充分發揮,氣息運用則是關鍵。長笛呼吸分為胸式呼吸、腹式呼吸以及胸腹式呼吸三種。現在大多是胸腹式呼吸方法,口、鼻配合換氣。呼吸方法類似于聲樂呼吸,吸氣時,胸腔、腹腔自然擴張,氣息“盤”在腰部,吐氣時,要緩緩的吐,保持住腹部力量,其他部位都應該保持松弛,頸、肩放松。很多學習者表示這種呼吸方法有點“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感覺。描述起來也比較抽象,尤其是很多年紀較小的學習者,理解能力不是很好,這是就需要靈活、自由的引導,找到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而不是呆板、順從式的屈從。比如對于吸氣、斷句,筆者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會引導學習者先自然的讀一個樂句,在唱出來,然后吹奏出來,此時,學習者基本就是自然的把樂句吹出來,不用擔心呼吸的問題。
綜上所述,長笛在音樂的表演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既可以進行獨奏,又能與其它樂器一起合作演奏,其演奏藝術與審美表現既包括演奏者擁有的非凡的演奏技巧和能力,同時也包括演奏者對音樂非同一般的理解力、想象力與表現力。本文就從技術性方面、文化性方面、藝術性方面和合作性方面探討了長笛演奏藝術與審美表現的多元性,可能闡述的并不全面,但希望能對相關演奏者的表演提供參考,幫助他們更好地掌握長笛的演奏藝術和技巧,為觀眾帶來更多的藝術享受。
參考文獻:
[1] 李曉迪.淺談長笛曲《夕陽簫鼓》的音樂表現及演奏方法[J].藝術教育,2017,Z1:114-115.
[2] 張宇光.談長笛演奏方法及審美表現[J].文藝生活?文藝理論,2016,06.
[3] 王瑩瑩.竹笛與長笛演奏藝術美學的比較研究[J].北方音樂,201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