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濤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小型企業也加入了快速發展的隊伍之中。我國中小企業的發展對中國工業建設的推動起著重要的作用,企業文化作為企業的靈魂,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基礎,越來越受到企業家的重視和推崇。企業之間的競爭不僅是資本和人才的競爭,也是質量和文化實力的競爭。本文分析了中小企業企業文化建設的現狀以及影響中小企業企業文化建設的因素。
關鍵詞:企業文化;中小型企業;企業發展
一、企業文化的內涵
企業文化是以一定的社會背景為基礎在自身的經營實戰中,通過管理者有意識的揚抑而逐步形成的,以企業價值觀為核心的,企業及其員工的精神風貌,企業文化能夠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是企業全體成員必須遵循的等同意識,價值觀職業道德,行為規范和標準的總和。
二、企業文化的功能
(一)指引功能
在于通過使命的建立對組織全局進行影響,指引愿景、戰略的制定并指向組織終極目標;通過戰略指向組織的發展之路,指引各項業務的有序開展等。
(二)規范功能
在于通過完善的組織運行機制將企業信仰及核心理念有序、有效且有力的落實到各項業務及各細分產品與服務中去;通過價值觀來指導商業行為并有效辨別是非善惡;通過各類軟、硬性標準來協調組織與個體的內外部行為等。
(三)凝聚功能
在于通過愿景建立組織雄心,號召有志之士共同奮斗,在成就自我的過程中成就組織;通過核心價值觀尋找志同道合的伙伴,在推動業務的過程中達成“和而不同”的奮斗氛圍;通過優質的產品與服務持續吸引客戶并形成品牌力量等。
三、目前企業文化建設的現狀分析
(一)對企業文化本質認識不清和重視力度不夠
企業文化建設應該明確展現企業本身的特征。通過將組織文化納入企業管理的主流和宣傳其理念,組織文化應當成為企業的靈魂,進一步提高企業的競爭力。這樣才有利于提高企業形象,激發員工的潛力,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但是有些企業所謂的企業文化建設只是千篇一律的掛標語、唱歌跳舞、舉行文體比賽和郊游活動等,沒有實際的效果。這其實也是部分企業管理者認為企業文化可有可無的原因之一。
(二)企業文化建設盲目模仿,不能體現全體員工意愿
企業文化不僅基于其本身的特征和文化建設,同時也通過員工的意愿和共同組織文化的目標而形成。一些中小型企業盲目模仿是過程中,沒有切實可行的具體操作流程和體現全體員工的意愿,更沒有向顧客展現自己的文化特色,因此達不到樹立企業獨特形象的目的,不利于企業的長期發展。
(三)家族式管理的企業文化制約了企業競爭機制的建立
企業管理者要以企業發展為目標,以人為本,盡量減少家族利益,加強企業社會責任。許多中小企業是家族經營,兩種角色共存“老板”和“工人”,每個人都有他們自己的利益小團體,談不上利益共同的價值觀,員工們沒有責任感和歸屬感,不利于激發的員工工作積極性。一些中小企業沒有完善的現代管理體系,往往是人際關系代替了管理,限制和激勵機制不能很好地發揮作用,企業缺乏凝聚力。
(四)忽視國外管理模式與我國傳統文化的相容性
當前,許多企業羨慕國外成功的管理模式,但往往忽視它們與我們傳統文化的兼容性,反而與之背道而馳。例如,許多公司引用外國激勵模型,使經理和普通員工之間的工資差距很大,認為這促進了經理對公司增長前景的關心。可這種分配制度忽視了我國幾千年來發展起來的“均貧富”、“為富不仁”的觀念,容易受到員工內心不滿的影響,影響企業的生產過程。
(五)企業文化建設滯后于企業的發展
隨著市場經濟和現代企業制度的改進和發展,大多數企業轉換機制,如國有中小企業成功轉化為清晰、責任明確、管理等現代科學的制度、自我發展的股份有限公司或有限公司。然而,相應的文化建設,遠遠沒有跟上,它一直局限于原始模式,沒有考慮到組織的變化和企業的性質,因此企業文化不能作為企業的引擎發揮作用。
三、企業文化建設的相應對策
企業文化的重要性越來越明顯,并得到企業的認可。然而,對于企業來說,建立一種適合自己需求的企業文化是一個兩難的問題。為了加快企業文化對企業發展的影響,必須制定措施,鼓勵加強中小企業的企業文化。
(一)加強企業對文化本質的正確認識和定位
企業文化,是企業在生產實踐和長期管理中的逐步形成。建立公司文化的進程必須慢慢開始從無形操作,逐漸形成一套指導原則。企業文化建設應該有自己的中心理念,理念是一種思想,可以體現公司員工的理念、意愿。管理者以民主的方式聽取員工的建議,并將合理的建議納入其中,他們將無形地增加員工對公司的歸屬感和認同感。公司的文化理念很容易滲透到員工的意識中,有利于增強公司的凝聚力,大大提升員工的積極性。
企業文化建設必須有明確的方向。根據具體的經濟環境,公司業務發展過程、組成人員和管理現狀等,通過調查研究和分析,以確定所能代表的獨特文化特點。企業文化的定位可以激發員工對工作的熱情,增加員工的向心力,提高團隊的戰斗力。
(二)注重人才的培養、提高管理者和員工素質
高度重視員工的崗前培訓工作。崗前培訓是一個新員工開展工作的前提,也是新員工融入企業的起點。只有員工真正了解企業的文化,才能讓其很快融入企業,提升工作效率,也為企業近一步的發展打下基礎。
作為企業的管理者,把員工視為企業發展的寶貴資源,不但要從觀念上重視,更重要的是在行動上把員工放在第一位,讓員工成為企業文化的建設者、執行者,和受益者。中小企業文化建設的落實應循序漸進,應結合激勵機制進行,讓員工從企業文化建設中得到實惠。這樣可以讓員工更愿意接受企業的文化建設,提高員工落實文化建設的積極性。
(三)提高企業的整體管理水平
管理水平的提高和企業文化建設是相互促進的,中小型企業要通過文化建設和企業的管理相互作用促進企業的發展。中小企業要選擇適合的管理模式,提倡柔性化管理,讓員工參與到企業的管理中來,激發員工的工作熱情,使的企業集權和分權,穩定和變革得到統一,提高員工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讓員工以積極、主動的態度去進行文化建設的各項活動。
(四)平衡家族企業中各方面的利益
國外家族企業成功發展的經驗表明,家族式企業并不一定會產生家族式企業文化。家族企業要保持健康發展一定要克服家族式文化和家族式管理帶來的消極影響,明確產權結構,平衡各方利益,簡歷完善的現代企業管理制度。中小企業可以采取家族人員為主、外聘人員為輔的人才發展戰略,隨著企業的不斷發展,企業可以采取定向培養、以能定崗的方式有計劃地提升家族成員的素質,并根據企業發展需要適當引入外部人才。
(五)建立創新意識為核心的文化思想體系
目前我國中小企業普遍存在的問題就是缺乏個性和創新。沒有個性的企業精神不可能反映企業的實際情況。更不能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上吸引大量的顧客。對中小企業而言,一個組織核心的競爭力。當今科技日新月異,企業要創新才能成為常青樹。企業不能一直走過去的老路,而應采取各種靈活的方法推陳出新,這樣才能提升企業的競爭力。企業的文化建設要創新才能跟上企業不斷發展的腳步,這就要求全體員工大家一起學習,共同進步,將企業培養成學習型組織,應把企業文化的時代特色與自身的發展相結合,要結合本身的規模、行業的性質、企業發展階段和發展戰略,塑造有突出個性特征的企業文化,從而體現企業獨具一格的價值觀念、經營理念和行為方式。
(六)打造企業的品牌文化
中小企業要想真正做大、做強,一定要有自己的品牌文化。以質量為基礎,以品牌為依托,走品牌戰略之路。只有你的品牌文化得到消費者的認可,那你就有實力向大型企業發展,不然只會一敗涂地。
(七)文化建設與經濟建設互相促進
企業文化為企業經濟活動指明方向,經濟建設反過來為企業發展文化提供保障,這兩者是相輔相成的。企業進行經濟建設的同時,不能放松對文化建設的要求,因為文化建設是一個企業的核心部分,體現企業的價值觀,而企業的精神是以企業文化為載體的,在企業的制度、組織管理、行為準則中都可以感受到企業文化。作為企業員工共同的價值觀,只有將企業文化融入到企業的日常經營管理當中,充分發揮企業文化的積極性,才能使其為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服務。
結語
未來企業之間的競爭將會是企業文化的競爭,企業文化才是企業之間的競爭,是企業發展的動力。中小型企業要想做大、做強就必須建設自己的企業文化。實踐證明,誰善于經營企業文化誰就占據了企業文化的制高點,擁有了企業文化的優勢,誰就能獲得優秀人才和市場競爭的優勢。資源是會枯竭的,資金是會用完的,唯有文化會延綿不斷。作為推動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中小型企業,建設優秀的企業文化令人關注,這關系到我國工業發展的興衰。中小型企業只有進行企業文化的建設來打造企業核心競爭力,才能在激勵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參考文獻:
[1]張君珠. 淺談企業文化在企業發展中的重要意義[J]. 經濟師, 2016(6):2.
[2]王科軍.加強企業以人為本的文化管理[J] 四川勞動保障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