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朱玲,戴想華,鐘蓮香
(1.廣州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廣東 廣州 510000;2.廣州市老人院,廣東 廣州 510000)
隨著人口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我國社會對老年福利相關人才的需求與日俱增?!秶鴦赵恨k公廳關于推進養老服務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19]5 號)明確提出,政府在購買養老服務中應重點購買生活照料、康復護理、機構運營、社會工作和人員培養等服務。老年社會工作課程是集社會學、醫學、心理學等多學科為一體的交叉性專業課程,對高職院校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學生的理論素養和專業實踐能力要求非常高,需要學生深入了解老年群體,掌握醫學、心理學、社會學等相關理論知識,并具備較強的綜合實踐能力和較高的職業素養。STEAM教育是一種在真實情景中以跨學科整合方式培養創新人才的教育類型[1],而柔性教學模式主要以滿足社會發展和個人發展為指向,突出學生自主完成能力的培養[2]。因此,結合社會、國家等層面對職業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基于高職院校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老年社會工作課程教學現狀,本文旨在探索在STEAM教育理念下,以項目化翻轉課堂為核心,以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培養為主線,運用項目化運作、翻轉課堂等教學方法的柔性教學模式的應用與實踐情況,在提升該課程教學效果的同時,培養更多適應社會發展與個人發展的人才。
目前在各高職院校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老年社會工作課程是專業核心課程。與社會工作專業不同,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學生在該課程學習中,除要掌握老年人的身心特點、老年社會工作理論、老年社會工作的功能評估等內容外,還要掌握社會工作的三大基本方法(個案工作、小組工作、社區工作);不僅要熟練掌握老年社會工作相關理論,能根據實際需要開展老年社會工作,還要提升批判性思維能力、創造能力、合作能力、溝通能力等職業素質。而目前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本課程教學存在以下問題:第一,缺乏專業配套教材,教學內容難以滿足專業人才培養需要。在高職院校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學生主要通過老年社會工作課程學習社會工作知識,但本課程教學一般使用社會工作專業的通用教材,教學內容難以滿足專業人才培養需求。第二,理論教學難以調動學習積極性,學生參與度低。傳統理論教學以教師講授為主,即使設計了問答、討論等教學環節,但由于學生缺乏課前準備,知識消化不及時,很難達到預期效果。第三,教學方法和考核手段單一。傳統教學方法難以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考核評價以期末考試或考查為主,考核手段單一,導致學生輕能力、輕理論,學習成效難以保障,影響了綜合素質的提升。
STEM教育于20 世紀80 年代誕生于美國,最初是為解決美國教育因分科造成的學生不能創造性地解決復雜問題的情況,以提升美國新一代適應社會發展的能力。2016 年,美國學者提出在STEM基礎上加入藝術(Arts)學科,最終形成現在的STEAM 教育,即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藝術(Arts)、數學(Mathematics)綜合性教育,真正成為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育方式[3]。柔性教學是針對剛性教學而言的,是在信息技術更新換代、市場經濟高速發展、學生個性化需求越來越突出等新情況下改革傳統教學的一種方式。柔性教學強調教學的彈性和靈活性,注重學生能力的開發和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強調學生應對客觀環境變化的能力,注重終身學習意識、適應崗位變化能力的培養[4]。STEAM教育理念下的柔性教學模式結合了STEAM教育和柔性教學的優點,創新人才培育理念,以學生為中心,注重個性化發展。一方面,STEAM教育理念的引入需考慮如何在課程設計及教學過程中體現科學、技術、工程、藝術、數學,如何呈現以學生為中心的基本理念、跨學科融合的學習內容、基于項目/問題/設計的學習活動形式、創新成果導向的學習目標等核心思想;另一方面,柔性教學模式強調以滿足社會發展和個人發展為指向,突出學生自主完成能力的培養,這要求在課堂設計與組織過程中通過適切性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性。
根據以上分析,我們設計了STEAM教育理念下柔性教學模式的運作邏輯(見圖1)。即以學生為中心,對人才培養目標、課程內容、教學方式及考核方式進行改革。在人才培養目標設置上,知識、能力、素質三維目標并重,以創新成果為導向,凸顯職業素養培養;在課程內容改革上,結合專業學科特色,根據培養目標進行跨學科內容融合與改革;在教學方式上,改變傳統理論教學模式,以解決問題的邏輯設計基于項目化、任務導向的學習活動,通過翻轉課堂、線上線下教學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促進培養目標的達成;在教學考核上,改變傳統純理論考核方式,基于三維培養目標達成情況,采取過程性考核與結果性考核并重的考核方式,重點考查溝通、協作與表達等綜合能力。
圖1 STEAM 教育理念下柔性教學模式的運作邏輯
在新時代背景下,學生通過老年社會工作課程學習,要掌握積極老齡化思維、全人健康思維、系統整合思維、生命發展理論、綜合評估知識、照護服務知識、生命回顧技術、增能賦權技術、服務管理技術以及舒緩療護技術10 個方面的內容[5]。結合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特色,在目前缺乏針對本專業的老年社會工作教材的情況下,筆者與團隊成員對課程內容進行創新性改革(見圖2)?;赟TEAM教育理念融入與本課程相關的其他課程知識,以學生為中心,以崗位能力培養為主線,充分利用崗位任務來構建學習模塊,將課程內容分為理論篇和實務篇,并進行校本教材編寫。理論篇主要介紹社會工作基礎理論知識及專業倫理等,并引導學生通過思維導圖等自主對相關理論知識進行探索與整合,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及創新思維意識。實務篇重點闡述老年社會工作實務操作,包括個案、小組、社區三大工作方法在老年群體中的運用技巧以及老年社區照顧、老年機構照顧、老年人常見情緒問題處理、失智老年人社會工作介入以及臨終關懷等項目,教材內容編排與工作過程契合。每個項目包括基礎知識、案例示范、任務實訓、鞏固提高4 個模塊,具體案例示范都以突出實際工作方法的訓練及綜合能力培養為目的。知識和實務內容按照工作項目的要求以及工作內容、工作過程設計,使教、學、做環節清晰,銜接合理,讓學生更好地在做中學、學中做,凸顯職教特色。同時,通過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培養創新意識與思維。
圖2 基于STEAM 教育理念的老年社會工作課程內容改革邏輯
根據STEAM教育理念下柔性教學模式的實踐邏輯,為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中心、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本課題堅持以綜合素質和能力培養為主線、以項目為載體、以任務為驅動的柔性教學,依托職教云平臺,以基于項目的學習及課內課外翻轉教學方式,對老年社會工作課程的課堂組織形式進行改革,具體改革路徑見圖3。
圖3 基于STEAM 教育理念的老年社會工作課程教學組織邏輯
第一,設計并發布學習任務。這是柔性教學模式實施的基礎,教師圍繞教學目標,對應各個知識單元,梳理各知識點的內在邏輯關系,以此為基礎設計一系列相互關聯的學習任務。根據課程進度,教師提前將學習任務發布到職教云平臺,并引導學生以小組合作學習方式進行探索學習,激發學習興趣及主動性。
第二,基礎理論學習。一方面,教師與學生線上線下及時溝通交流,學生反饋學習進度,教師進行點評指導;另一方面,課堂上學生以協作方式進行理論學習和匯報,教師靈活運用授課技巧,講授核心理論知識,使學生形成整體框架,明確任務要點。整個過程注重教學方法、理論、實踐三者之間的密切聯系。
第三,實踐任務開展。根據要求,學生在掌握基本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開展實踐。實踐采取校內實訓與企業課堂相結合方式。教師在職教云平臺發布實訓要求,學生分組進行服務介入方案設計與實踐。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通過線上線下方式定期跟進學生任務開展情況,并給予協助指導;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及組間相互學習方式,不斷進行探索,在實踐中學習,在實踐中進步,在實現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同時,鍛煉問題解決能力、溝通表達能力等綜合能力。
第四,點評和反思總結。在基礎理論學習和實踐任務開展過程中,定期組織學生進行階段性匯報總結,除教師對學生的匯報總結進行點評外,也引導學生之間相互進行點評,并邀請企業兼職教師參與評價。學生通過對項目開展過程和結果進行系統梳理,能更好地鞏固所學知識,并在不斷探索中成長。
傳統老年社會工作課程教學中主要采用期末考核與課間作業相結合的評價方式,考核主體為教師,考核方式相對較單一。為全面評估學生的學習效果,以考核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我們對考核方式進行了改革(見圖4)。
圖4 基于STEAM 教育理念的老年社會工作課程評價方式
第一,建立多元考核方式。形成性評價與結果性評價相結合。形成性評價包括任務完成進度匯報情況的評價考核以及實踐過程中指導教師的評價。在此部分,除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情況外,綜合實踐能力、團隊合作情況、探索解決問題能力、邏輯思維等都是考核要點。而結果性評價重點考查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
第二,設計評估考核指標。針對不同考核方式,以課程教學目標為基礎,制定具體的評估考核指標,對學生進行全面評估,從而更合理地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效。如對于課堂匯報情況,設計的評估指標包括小組合作情況、進度控制、學生實踐效果自評、籌備程度、課堂總體表現、匯報內容的科學性、對待任務的態度等;對于實踐過程,設計的評估指標還包括學生主動探索解決問題情況、實際操作的適切性、學生自我反思與改進情況等。
第三,構建學生自我評價模型。為加強學生在任務學習過程中的自我檢查、自我調控、自我激勵、自我超越和自我完善,針對小組學習過程,建立以分享學習和團隊合作為核心的“分享學習式”小組間互評和“個人貢獻式”小組內互評模型。一方面,引導各小組之間進行互相評價,營造取長補短、相互學習、相互監督的學習氛圍;另一方面,依據“個人貢獻式”小組內成員互評,激勵學生持續思考自己與團隊成員的學習狀況,及時做出有效調整,提高學習主動性,達到激勵學習的目的。
本文將STEAM教育理念與柔性教學模式相融合,并運用到高職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老年社會工作課程教學中,通過3個學期的實踐,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從學生角度出發,通過小組協作進行實踐等,不僅熟練掌握了老年社會工作相關理論知識,提升了對本課程及本專業的學習興趣,還鍛煉了自主學習能力、問題解決能力、溝通表達能力,培養了團隊合作精神、創新意識、競爭意識等綜合素養。從教師角度出發,教學模式創新對教師提出了更高要求,促進教師不斷學習、不斷完善自我。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我們將進一步對該教學模式進行優化,并運用到其他課程教學中,培養出更多職業化技能型復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