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振華
摘 要:在英語學習中,多數學生存在閱讀速度慢、理解能力弱的問題,導致英語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低下。這種問題的出現,說明教師培養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方法需要進行調整和完善。文章結合教學實踐,對如何培養初中生的英語閱讀能力進行論述。
關鍵詞:英語教學;閱讀能力;學習效率;學習質量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1)06-0080-02
在英語學習中,大多數學生存在閱讀速度慢、理解能力弱的現象,導致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低下。這種現象的出現說明教師在培養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過程中還存在一定的問題,需要進一步調整和完善。本文結合教學實踐,對如何培養初中生的英語閱讀能力進行論述。
一、確定閱讀目的和要求,選擇整體理論指導閱讀教學
1.確定閱讀目的和要求
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確定的閱讀目的和要求必須體現英語閱讀教學實質,通過閱讀讓學生掌握一定的閱讀技巧和方法。鑒于起始階段的閱讀訓練,教師對學生的要求不能太高。英語閱讀的關鍵要素是:理解能力、閱讀速度以及詞匯量。其中閱讀速度是衡量學生閱讀能力的基本條件。如何提升學生的閱讀速度呢?應著重教會他們閱讀方法。為此,教師可選擇一些篇幅短的、生詞量少的、內容淺顯的閱讀材料,對學生進行閱讀訓練。同時,教師要為學生講解基本的閱讀技巧,要求學生在有效時間內找到問題和答案。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不要過于強調正確率,應著重提升學生閱讀速度。
2.選擇整體理論指導閱讀教學
整體理論認為,人們通過感官、知覺所獲得的都是客觀世界的整個的“形、式、樣”,即格式塔(gestalt)。這一理論運用于語言教學,即語言是一個整體。這個整體不僅是各部分相加的總和,而是大于這個總和,因為語言各部分(語音、詞匯、語法)本身沒有實際意義,是整體(即語篇discourse)給予各個部分基本意義。因此,語言不應該被劃分為語音、詞匯、語法三種形式,語言技能也不能單純地劃分為聽、說、讀、寫。在教學中,教師應從整體入手再過渡到部分。
整體教學法通常應用于高中英語教學,因此,有部分教師便認為它不適合初中英語教學。其實不然,只要有語篇存在,就應遵循整體理論的原則,所以整體教學法同樣適用于初中閱讀教學。特別是學生處于英語學習的初級階段,教師更應該從一開始就注重培養和訓練學生整體理解課文的能力和方法。
二、掌握英語語言基本要素,提高英語閱讀能力
1.掌握英語語言基本要素
英語語言的基本要素是字母、單詞、短語、句子、語法、語言規則等,學生只有掌握這些基本要素,才能運用英語進行表達和交流。學生學會運用英語進行表達和交流,才能深入學習和理解文章內容。可以說,學生只有掌握英語語言基本要素,才能提高英語閱讀能力。
2.精讀和泛讀統一、融合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僅要讓學生突破英語詞匯關、語法關,還要讓學生掌握基本的英語知識,努力做到精讀與泛讀的統一和融合。精讀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法,可以讓學生進一步學到詞匯、語音、語法等知識,也是學生獲取英語知識的重要途徑。中學英語教學大綱明確指出,要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僅靠課堂教學是遠遠不夠的。因此,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還要有計劃地指導學生閱讀一定數量的課外英語讀物。這實際上就是要求教師對英語閱讀教學進行拓展和延伸,以鞏固學生在精讀中所學過的英語知識和詞匯。大量的實踐表明,學生如果能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對精讀與泛讀進行合理運用,就一定能提高自己的閱讀能力。
三、擴大詞匯量,鞏固語法知識
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可引導學生利用構詞法猜測生詞的意思。學生要想利用構詞法和通過上下文猜測詞義,就要具備一定的詞匯量并熟悉英語構詞法和語法知識。教師可利用語境引導學生分析句子結構的關系,讓學生結合平時的知識積累推測詞義,在理解文章語句的基礎上猜測詞義,培養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為擴大學生詞匯量,使學生鞏固語法知識,教師可對閱讀教學進行拓展和延伸,增加背景知識。
四、樹立學生自信心,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沒有任何壓力的環境下輕松愉快地學習。教師要引導學生進入自主學習狀態,做到“授人以漁”,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要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對學生多鼓勵和表揚,樹立學生自信心。要讓學生明白,老師只是他們學習的引路人,學習還得靠自己。
五、明確閱讀目標,提高閱讀教學的針對性和目的性
閱讀與學生的語言能力緊密相關,閱讀效率取決于快速的詞匯辨認和對大量詞匯的認知。在不同的學習階段,有不同的閱讀目標。一是能正確朗讀英語課文,理解課文內容。二是能讀懂簡單的英語故事,并概括大意。三是能根據上下文猜測生詞的意思,了解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和事件的起因、經過和結果。教師只有明確閱讀目標,才能提高閱讀教學的針對性和目的性。
六、培養學生閱讀興趣,激發學生閱讀熱情
閱讀是語言運用中最為頻繁的一種活動,一個人要具備更高的文化素養,就要進行大量的閱讀。因此,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閱讀興趣,激發學生閱讀熱情。
一要培養學生閱讀技巧。教師要讓學生在拿到英語閱讀材料時先看提出的問題,再進行閱讀,這樣不僅能節省時間,還能提高閱讀效率和閱讀質量。二要采用上下文猜測的閱讀方法,從最基礎的部分入手。三要把握關鍵句。關鍵句一般在文章的開頭或文章的結尾,每一段還有每一段的中心句,充分把握這些關鍵句對理解文章內容具有重要幫助。四要正確理解生詞。在遇到生詞時,教師可要求學生運用構詞法、定語從句或具有說明性的詞語猜測詞義,也可以讓學生結合上下文語境進行猜測。五要提升閱讀速度和閱讀質量。閱讀速度是影響閱讀質量的重要因素,提高學生閱讀速度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因此,教師要在保證正確率的前提下,讓學生通過掌握一定的閱讀技巧來加快閱讀速度。在提高學生閱讀速度的過程中,教師應采用先易后難的方法,逐步提高閱讀難度。為此,教師可把學生閱讀能力培養分成不同階段,各階段的起點要有所不同,要求也要有所不同。在初一和初二階段,教師可要求學生儲備英語知識,增加詞匯量,盡量選擇趣味性強的文章調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讓學生在濃厚的興趣支配下掌握詞匯和應用詞匯。初三和初四階段的閱讀選材需要有一定的綜合性,著重于不同類型的題材,多方面進行訓練,還可適當補充一些中考試題強化訓練,以提高學生英語成績。六要充分挖掘教材,培養學生準確獲取信息的能力。教材是基礎的閱讀資源,涵蓋天文地理、歷史人物、科學技術、環境保護等各個領域,內容豐富。但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英語知識積累的增多,閱讀內容需要逐步增加。閱讀能力的培養與閱讀量的累積成正比,教師只有加大閱讀量,才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僅僅依靠教材無法滿足學生的閱讀需要。因此,教師要補充一定的英語課外閱讀材料,增加學生的閱讀量,豐富英語教學內容,開闊學生知識視野。
總之,初中階段是學生英語閱讀能力提升的重要階段,閱讀能力的提升對學生英語綜合素養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對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培養。初中階段是英語閱讀教學的起始階段,教師在教學中應特別注意三個問題:訓練閱讀速度,培養閱讀技能;運用整體性原則進行閱讀理解訓練和聽說讀寫綜合訓練;注意保護和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參考文獻:
[1]柯平.初中英語教學概論(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2]王偉杰.英語教育技術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5.
[3]熊俊.提高初中生英語閱讀素養的策略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20.
[4]頡耀輝.初中英語閱讀教學課堂環境的構建[J].山西教育,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