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推動了翻譯變革,不僅使繁重的手工翻譯流程自動化,還能大幅度地提高翻譯效率和翻譯質量。與北京、上海等發達地區相比,四川地區的翻譯技術氛圍還相當弱,把翻譯技術中運用最廣泛的CAT技術融入四川民辦高校的筆譯實訓教學中,將有助于推進應用型民辦高校翻譯人才的培養,切實解決語言服務人才培養與社會發展需求不匹配的問題。
【關鍵詞】CAT;民辦高校;筆譯實訓
【作者簡介】繆薇,四川工商學院外國語學院。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0年四川省民辦教育協會科研課題一般項目“CAT技術在民辦高校筆譯實訓基地建設中的應用研究”(課題編號:MBXH20YB464)的階段性成果。
一、引言
隨著新銳技術的推動,新需求的產生,翻譯學已逐漸成為新時期外國語言文學研究領域的五大重點之一。然而,近年來基于文本的翻譯教學和翻譯研究已不能滿足翻譯市場的需求,一名成熟的職業筆譯員每天需要處理各種格式的稿件包括word、PPT、PDF、CAD和JPG等,傳統的word文檔翻譯模式已跟不上時代的潮流,而傳統的以教師為主導的知識傳遞型翻譯教學已不再滿足翻譯人才的培養建設,在翻譯實訓中引入CAT(Computer Aided Translation)即計算機輔助翻譯技術已勢在必行。
二、CAT技術的應用
CAT技術先后經歷了四個發展階段:1967-1983年的萌芽初創期,1984-1992年的穩步發展期,1993-2002年的迅速發展期,以及2003至今的全球發展期。目前,市場上的CAT工具數不勝數,國外主流CAT工具有SDL Trados,Déjà Vu,Star Transit,Wordfast,memoQ,Heartsome,OmegaT,國內主流CAT工具包括雅信CAT,雪人CAT 以及Transmate等。不同于市面上所見的有道翻譯和谷歌翻譯等機器翻譯軟件,CAT不依賴于計算機的自動翻譯,而是在人的參與下完成整個翻譯項目,翻譯質量與人工翻譯相同或更好,但在速度上要明顯優于人工翻譯,所以CAT(計算機輔助翻譯技術)目前是全球本地化公司和翻譯公司的首選。近10年來,翻譯技術進入繁榮發展階段,人工智能、大數據、移動互聯網、云計算等技術推動了翻譯技術發展。根據《2018中國語言服務行業發展報告》,語言服務需求方在處理日常語言服務類事務時,比較廣泛地使用翻譯技術,近九成的語言服務需求方均有使用不同類別的翻譯技術工具。排名前三的翻譯技術使用率均高于四成,依次為:1.CAT計算機輔助翻譯(55.4%);2.翻譯質量保證工具(44.6%);3.搜索引擎和桌面搜索(44.2%)。由此可見,CAT技術在所有翻譯技術中使用最活躍。而從全球68個國家的用戶中,中國以外用戶主要集中在英國、美國、加拿大、日本和韓國,而在國內的用戶中,接近50%的用戶來自北上廣一線城市,換句話說,CAT技術在國內的活躍度與各省的GDP呈現正相關。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CAT吸引了越來越多學者的注意,相當數量的高校開設了CAT課程,近十年來相關研究成果數量顯著增加,內容、主題更加豐富、多元化,但正確運用研究方法得到令人信服的研究成果并不多,定量與實證研究還有待進一步發展。
三、CAT技術的教學現狀
翻譯智能化是未來翻譯行業的大趨勢,也是翻譯服務高效化、流程化、多元化的技術基礎,尤其是機器翻譯項目,面臨的更是快速迭代、快速試錯的需求,但現狀是大部分高校對于計算機輔助翻譯教學普遍缺乏正確的認識,仍然無法擺脫傳統的“語言+相關專業知識”的教學模式,僅有少數高校在翻譯教學中能夠充分利用翻譯技術優勢、著力培養職業化翻譯人才,造成這種現狀的原因有三。
1. 師資力量短缺。師資力量是限制CAT技術在高校翻譯教學中廣泛應用的重要因素。要把CAT技術應用到教學中,教師首先應具備操作CAT技術的能力,但是很多高校的翻譯教師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卻沒有翻譯企業的實踐經歷,翻譯教學仍然停留在以文本為基礎的教學,只會結合通用類文本或文學類文本講解翻譯理論和翻譯技巧。而現實工作中的客戶可能來自不同的地區,不同的行業領域,有著不同的翻譯需求,尤其是新興的航空航天、生命科學、游戲等領域,不僅需要譯員具備相關行業的專業知識背景,還需要掌握CAT技術,提高翻譯效率和精準及時的語言服務。因此,不熟悉機器學習的基本流程,不清楚行業的前沿趨勢和未來機遇的翻譯教師必然會限制CAT技術在翻譯教學中的推廣和提高。
2. 缺乏實踐操練。北京大學軟件與微電子學院語言信息工程系在2007年率先開設了中國大陸第一個計算機輔助翻譯碩士專業。隨后10年,部分高校持續加大翻譯教學投入,積極推動課程的改革和創新,在翻譯教學中開設了CAT課程。但作為翻譯教學的新興事物,CAT教學實踐尚處在初始階段,絕大部分學校開設CAT課程的目的僅停留在簡單的認知層面,學生實踐操練的時間非常少。有的學校沒有相關設備和軟件卻仍然開設了相關的人工智能課程,課程中用多媒體介紹CAT工具和原理簡介以及使用CAT前的譯文和使用CAT后的譯文賞析,學生只是聽講座,并沒有實際操練的切身感受,甚至分不清Trados、Transmate、MemoQ等常用的CAT工具,最后往往只能學到一些皮毛。
3. 缺乏正確的認識。許多開設CAT課程的高校認為該課程只是教授學生軟件操作而已,對于CAT技術沒有全面深入的了解。但CAT技術的應用不僅僅指的是使用CAT軟件進行編輯和審譯,還包括對翻譯項目進行質量、安全、進度和成本的項目管理,以及專業術語的整理等。融入CAT技術的翻譯項目主頁上通常有六大模塊(項目管理、團隊管理、需求方管理、供應商管理、記憶庫、術語庫)和5項語言服務,包括:1.解決郵件、文檔閱讀級的翻譯需求;2.能夠對大型翻譯項目進行預處理;3.保護客戶隱私,嚴防翻譯數據外泄;4.深耕垂直領域專項研究,能滿足不同領域和特點和客戶需求;5.管理語料庫。但很多開設CAT課程的高校卻并未根據CAT的以上特點制訂出適合學生學習的教學組織形式。
因此,雖然近年來CAT技術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普及,但其教學仍然受到諸多因素的制約,能充分利用CAT技術進行翻譯教學的高校寥寥無幾。
四、CAT技術融入民辦高校筆譯實訓課程的可行性
與北京、上海等發達地區相比,四川地區的CAT技術氛圍還相當弱,對CAT技術的認識還在萌芽階段。近年來,四川工商學院外國語學院一直致力于推動語言服務的實訓基地建設,其中英語筆譯實訓作為與翻譯理論教學相對的教學活動,在應用型民辦高校的轉型建設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在此背景下,推動CAT技術在四川工商學院外國語學院筆譯實訓基地中的應用,普及高校師生對CAT技術的認識,轉變觀念,與時俱進,可從以下四個方面著手探究:
1. 依托筆譯實訓基地建設,培養學生理解CAT工具的基本理念和翻譯協作的能力。為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對各類翻譯人才的需要,四川工商學院外國語學院英語專業采用分流培養模式,專門設置了應用翻譯方向,并積極探索以職業需要為導向、符合學生實際水平的翻譯教學模式。為了打造特色筆譯實訓室,學校在硬件和軟件上都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并配備了實訓室管理員和接受過CAT培訓并有翻譯公司從業經驗的教師隊伍。每年暑假,學校還會定期讓那些具有一定翻譯理論知識的教師進一步去校企合作的翻譯公司如四川語言橋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和中國傳譯國際有限公司掛職鍛煉,專門從事翻譯技術方面的教學與研究。依托筆譯實訓室的建設,把CAT技術引入課堂,在實訓室更貼近實際地模擬翻譯項目的整個運作模式,培養翻譯方向學生的翻譯項目協作能力,翻譯技術的運用能力,學生的思辨能力,才能突顯出翻譯專業學生不同于其他外語類專業的身份。
2. 依托地方經濟建設和四川工商學院辦學特色,重點打造板塊實訓。翻譯行業中筆譯類常見項目共有16類,包括財經類、醫學類、地質類、標書類、土建類、化工類等,如果把16類翻譯都講完,不僅課程時間不夠,學生的專業背景也不足以支撐,要想培養全能是不可能的。因此,只有根據地方經濟建設和學校的辦學特色重點打造包括三蘇文化、眉山道路交通和眉山旅游景點在內的筆譯實訓板塊。此外,在選擇實訓板塊時,還應考慮CAT的適用范圍,不宜選用與記憶庫中的語料庫具有80%以上高度匹配的原文,否則學生可翻譯的空間就很小,不能鍛煉其翻譯實操能力。當然,也不能選用記憶庫中的語料庫只有30%或以下低匹配度的原文,否則就跟傳統的教學一樣要進行頻繁的查詞翻譯,不能發揮出CAT的作用。
3. 選擇合適的CAT工具。CAT筆譯實訓教學的重難點在于如何選擇合適的CAT工具。雖然各種CAT工具的功能和特點大同小異,但是其操作界面和編輯環境有所區別,在翻譯實踐中,有時需要根據客戶要求提交的 SDL 格式內容,或者術語提取等要求而選擇不同的CAT工具。因此,這些CAT工具在教學活動中各有各的側重點及運用前景,既不能只挑選一種簡單易上手的用于教學,也不能過多地將各種工具應用于教學中,CAT軟件如此之多,教學根本無法做到面面俱到。在實訓過程中,應根據地方經濟建設和四川工商學院辦學特色,選擇適合教學的CAT工具使學生通過系統對應模塊完成聽課、作業、多模式團隊實訓,對學生進行分組,各組同學分別擔任項目經理、譯員、審校等角色,對翻譯項目進行分工和協作,了解真實翻譯流程,達到教學與實踐高度結合,使學生真正成為實踐的主體。只有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突破傳統的聽課模式,獲得更為直接而深刻的學習體驗,才能切實提高翻譯水平,規范翻譯流程。
4.記憶庫的規范化管理。CAT軟件的核心是翻譯記憶庫(Translation Memory)。精確的術語及其在翻譯語言中的等價物是翻譯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一些資歷較深的翻譯公司的術語庫早已成為許多互聯網企業爭相購買的產品。因此,在筆譯實訓教學中積累起來的術語庫可作為四川工商學院的翻譯成果進行規范化管理,變成四川工商學院產學研深度融合的一個成果,不僅有助于服務本校的翻譯教學工作,還能推動眉山市的文化旅游外宣工作。
綜上所述,把CAT技術引入民辦高校的筆譯實訓基地的教學中是切實可行的,雖然購買CAT軟件花費較大,且軟件每年的升級以及校企合作仍然需要繼續投入資金,但是翻譯教學的核心還是要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這種教學模式對于激發學生筆譯創造力、提高學生筆譯實踐能力,培養符合市場需求的、合格的、職業化的筆譯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五、結語
CAT筆譯實訓顛覆了傳統的以教師為主導的知識傳遞型教學,以“簡單、智慧、基于真實項目的學習”為理念,提供“高仿真企業模擬實訓”的功能。學生通過系統對應模塊完成聽課、作業、多模式團隊實訓,體驗智能CAT工具和實際項目,了解真實翻譯流程,達到教學與實踐高度結合:實訓模塊=直接商用=一套真正的TMS+在線編輯器+人機共譯=秒變“翻譯公司”。把CAT技術引用民辦高校筆譯實訓基地建設中,將為應用型民辦高校的新文科、大外語建設和新時代人才培養提供新的培養思路。
參考文獻:
[1]陳善偉.翻譯科技新視野[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4.
[2]王華樹.計算機輔助翻譯實踐[M].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2015.
[3]呂立松,穆雷.計算機輔助翻譯技術與翻譯教學[J].外語界,2007 (3):35-43.
[4]黃鳳,劉文.翻譯專業碩士教學中計算機輔助翻譯課程開設的探討[J].牡丹江大學學報,2013(05):173-175.
[5]Esselink, Bert. The Evolution of Localization[A]. In Anthony Pym,Alexander Perekrestenko & Bram Starink (Eds.), Translation technologies and its teaching[C]. Tarragona: Intercultural Studies Group, 2006,15(1):2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