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玉林
【摘? 要】以核心素養培養為核心是高中思想政治學科的重點內容,其中包括政治認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識和公民參與等四個關鍵的要素。核心素養課堂教學通過思想政治學科的活動課堂為載體,通過構建學科活動的主要路徑發展學生在思想政治學科的核心素養。
【關鍵詞】核心素養;高中;思想政治;活動課堂
中圖分類號:G6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93-2099(2021)11-0079-02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lassroo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Subject Activities in Senior Middle School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re Quality
(Nanmo Middle School, Haian City,China) XUE Yulin
【Abstract】The core literacy training is the key content of the high schoo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discipline, which includes four key elements: political identity, rational spirit, awareness of the rule of law, and citizen participation. Core literacy classroom teaching uses the activity classroo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subjects as the carrier, and develops the core literacy of students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subjects by constructing the main path of subject activities.
【Keywords】Core literacy; High school; Ideological politics; Activity class
核心素養對于青年時期學生來說非常重要,對于高中的學生來講,身體發育處于最旺盛的階段,精力充沛,18歲左右的年紀,人格也逐步健全。“21世紀核心素養”主要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而高中階段是學生價值觀成長的重要時期。因此,教師應當通過高中階段思想政治學科的有效教學,努力將學生培養成人格健全、思想健康、遵紀守法、有理想追求的社會主義新青年。
一、現階段高中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的精神內涵
核心素養的體系是通過對學科知識和技能、學科的觀念、個人思維模式和技能的探究,將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綜合形成的科學體系,是一個人在能力和品質上的綜合展現。從廣義上的角度說,核心素養是一種“高級素養”,其強調了學科之間的跨越性。從狹義上的角度來看,“小素養”通過累計組合成為核心素養,各種“小素養”之間存在獨立與統一的關系,彼此之間在一定程度上也有著或多或少的聯系。總體的核心素養和現階段具體的學科融合后即成為學科的核心素養。對于學生發展來說,高中思想政治學科的核心素養是學生在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后,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需要的必備品質和能力。因此,高中階段對學生思想政治學科上核心素養的培養很有必要。
對于學生核心素養的養成有以下四個方面的要求:第一,要有主流價值的觀念,有政治認同感,培育出有立場、有原則、有追求的中國公民。第二,在思維方式上有啟迪作用,培養出有理性、有思想、有理智的中國公民。第三,在人的品格上有塑造作用,培養出有法治意識、有自尊、遵守原則的中國公民。第四,在能力的鍛煉上有強化的作用,培養出積極參與公益活動,有擔當,有遠大抱負和志向的中國公民。通過以上四個方面內容上的相互交融、邏輯上的相互依存,讓學生在正確的方向上領悟核心素養的真諦,不斷加強自身的核心素養建設。
二、新階段核心素養視野下的高中思想政治學課的課堂構建
(一)注重實現學生的政治認同
從宏觀的角度上來說,政治認同是人們對社會制度的認可和接受。對于現階段我國的政治認同來說,即是始終堅持我國的社會主義制度,始終堅持黨的領導,努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理念。在創造幸福生活和對理想生活的追求方面,政治認同是我國青少年在實現美好人生追求前必須具備的觀念。政治認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并改變著未來生活的走向。因此,教師應注重使學生在政治認同上保持觀念一致,做有時代風貌的社會主義新青年。政治認同是一種特殊的情感,這種情感里包含著對國家的由衷熱愛,政治認同更是一種民族信仰。政治認同要從內心和行動兩個方面出發,對于現代高中政治學科的活動課堂來說,區別于傳統意義上的課堂,不再是一味地灌輸政治學科課本上相關的概念和知識,而是更注重于學生的實踐。“體驗型”課堂從學生的情感和體驗兩個方面入手,以政治主題為核心,營造政治環境、政治氛圍,通過開展政治活動來引導高中階段的學生在比較真實的政治情境中感受主流價值,從而生成對政治認同的情感。
(二)創設相關的政治情境,實現政治上的認同
通過創設相關的政治情境,讓學生生成政治情感。學生政治情感這一目標可以通過政治情境創設的路徑來生成。在政治情境創設的過程中要注意以下這些問題:首先,在情境素材的選擇上,不能與時代脫節,注意生活性和時代性的統一。一方面要注意跟上時代的潮流,緊貼時政,融入國家最新的理論方針中去;另一方面,要融入學生,貼近生活現實,從生活中的具體事例出發。其次,教師在進行活動課堂的組織授課中,要注意自身角色的轉變,注意把學生放在主體的地位上。在學習過程中扮演好參與者、引導者和學習者,創造出特色化的情景教學模式,充分調動學生在活動參與中的積極性,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感受到政治情感,在體驗政治生活中實現政治上的認同。例如,在《生活在人民當家作主的國家》的學習中,在講解“人民民主專政:本質是人民當家作主”的相關知識點時,可以提前搜集“開國大典”“新中國成立背景”等相關資料,通過播放視頻短片和組織表演相關情景劇的形式,來展現人民民主具有廣泛性和真實性的特點。
(三)思想政治活動課堂中注意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
人們在認識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漸漸形成了理性的思維特征,理性精神包括對真理的追求,提倡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現實主義態度,理性精神推崇人們自主、自覺、不斷進取的價值觀。從生活的角度上來看,理性在生活目的的追求和生活價值的決斷上,都表現出負責任的品質與生活的智慧。在對公共生活的洞察力和正確處理個人事務和社會事務上來說,理性能更好地增強自身的能力水平。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可以通過“議辯型”活動課堂來進行,在活動課堂的開展中要注意“議題”要具有可辯性,教師要在“議題”上多下功夫,選擇可辯性強的議題。例如,在《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展開“為什么和平發展是時代的主題?”“世界的多極化是否可以逆轉?”“新形勢下我國的外交策略是否可以改變?”等多項議題的辯論賽。在辯論賽開始之前,首先引導學生思考如下問題:1.當今的世界格局是什么樣的?2.我國和發達國家還存在哪些差距?3.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的外交手段和外交策略是怎樣的?通過引領學生對問題的思考,進一步加深對自身論點的理解,在進行辯論的過程中,理清思緒,從而提高自己的理性思維能力。
(四)活動課堂中注重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國家在治理進程中離不開公民的積極參與,公民積極參與到社會公共事務和國家的治理中來,才能做好公共利益的維護,促進社會的和平穩定發展。培養學生樹立人民當家作主的主人翁意識和勇于擔當的社會責任,才能讓學生在將來更好地投身到民主決策進程當中去。教師在開展“實踐型”課堂活動中,要注意對接國內外熱點事件。在教學方法上要選擇學生獨立思考、對問題進行探究和分組辯論的形式進行。通過拓展學生的理性思維,來樹立學生的理性精神,從而提高學生分辨是非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結語
在我國的教育體制改革下,核心素養的培養對學生未來的職業發展和政治生活都有重要的意義。教師在思想政治學科的活動課堂中,要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高中作為學生精力最為充沛、思維最為活躍的階段,通過在政治學科中核心素養的構建,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我國人才強國的戰略建設。
參考文獻:
[1]李想.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高中思想政治學科活動課堂構建[J].文理導航(上旬),2018(13).
(責任編輯? 范娛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