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陽
(江蘇省揚州市田家炳實驗中學,江蘇 揚州 225001)
中長跑是一項需要速度和耐力的綜合性運動項目,對初中學生的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為了解初中學生中長跑方面存在的問題,筆者通過對初中學生的多次訪談與作為體育教師身在一線的切身體會,總結發現存在以下問題。體育教師教學手段與方法不足,導致課堂教學單調乏味,不能調動初中學生練習中長跑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初中學生對中長跑的鍛煉意義與價值認識不足,對中長跑有逃避與厭煩情緒;初中學生缺乏系統科學的訓練與指導,鍛煉難以持久;初中學生體能素質差異明顯,教師不能根據初中學生體能差異開展差異性教學;問題的積累導致初中學生有畏懼心理,談跑色變,甚至放棄鍛煉;初中學生體能素質差表現在腿部力量弱、速度慢、心肺功能差。
意識是行為的先導。要提高初中學生的耐力水平,教師首先要改變初中學生的思想意識,進而促進初中學生行為的改變。思想認識的匱乏使初中學生對中長跑的學習與訓練重視不夠、訓練的方法手段不理解等認知性偏差,導致在日常教學初中學生學習被動應付、敷衍了事,致使教學效果不理想。內驅力是產生動機,并驅使有機體產生一定行為的內部力量,在被動狀態下內驅力往往比較低,要改變這一被動狀態,使初中學生主動參與中長跑就必須先從初中學生的思想認識出發,提高初中學生對中長跑練習的重視程度,端正學習態度,培養正確的學習動機。教師可以讓初中學生了解體育中考對耐力的基本要求,并讓初中學生明確自身的耐力水平與中長跑的鍛煉價值和意義,同時在課程內容實施上有所側重;也可與體育健康教育結合起來,加強初中學生的體育健康知識教學,使初中學生懂得自我鍛煉的方法,了解中長跑訓練對增強心肺功能與促進人體健康的關系,懂得“極點”現象產生的原因以及處理方法,以克服“極點”帶來的恐懼心理;對中長跑中的體力分配、呼吸方法以及成績達標進行積極的指導,并讓初中學生明確自身水平,做到心中有數。
一味地練習初中學生未必能了解教師的良苦用心,初中學生并不了解各種各樣的訓練手段與方法的科學依據與原理,因此教師可利用陰雨天氣在室內開設健康教育專題講座,讓初中學生了解中長跑訓練的方法與手段及內在機理,明確如何練習更加科學有效、“極點”為什么會出現、出現時如何應對等,指導初中學生掌握體育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識,增強課外耐力鍛煉的效果,培養初中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意識。克服“極點”的方法除了思想認知外,亦可以通過改變運動環境,變換運動形式與方法等轉移初中學生運動時的有意注意。(表1)
教師要改變教學的態度,不斷學習,加強自身修養。改變意識才能改變行為,工作中教師多讀些教育理論書籍,鉆研教材教法,切實提高自身業務能力,提高專業技能。首先,教師要提高自身體能,經常參加體育鍛煉,讓體力逐步恢復,在給初中學生做示范時才能輕松自如、動作規范,讓初中學生感受到教師的專業性。其次,教師要提高技能水平。教學技能水平的提高體現在示范水平與課堂教學目標的達成度,在中長跑教學中能預見初中學生可能存在的問題,并對問題進行及時糾正,且有良好的輔助教學手段幫助初中學生掌握動作。體育教師的專業性的不可替代性,體現在專業技能的規范性,不少教師在教授初中學生中長跑技能動作后讓初中學生自行練習,導致初中學生出現了問題也不及時糾正,初中學生不主動練習也不主動介入管理,這種聽之任之的態度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表現。因此,要解決初中學生體能素質下降的問題,發展初中學生耐力水平就必須發展教師的專業素養,這就要求教師從自身做起,做一個專業素質過硬、業務水平高的優秀體育教師。

表1 克服極點的5 種教學方法
根據心理學認知規律,初中學生無意注意的水平較高。但中長跑的練習比較辛苦,需要較強的意志努力,故在訓練中應采用轉移初中學生注意力的方法。注意力的轉移是指根據新任務的要求,主動及時地把注意從一個對象轉移到另一個對象上,或從一種活動轉移到另一種活動上。因此,在中長跑練習中應采取強烈的、新穎的和令初中學生感興趣的教學方法和訓練手段,如用游戲和比賽轉移初中學生的注意,在教學過程中改進教學方法和訓練手段,創造良好的教學環境,提高初中學生學習興趣。教師根據初中學生的實際情況針對性地采用靈活多變的方法進行訓練,切忌課上單純機械地進行遠距 離 如800 m 跑、1000 m 跑、1 500 m跑的練習,使初中學生產生恐懼心理,失去信心。實行理論結合實際,加深認知,且用多形式的跑交替變換訓練。根據初中學生耐力素質水平,采取差異化教學手段安排訓練內容,教師要重點關注弱勢初中學生,這部分初中學生往往對運動有一定的厭惡心理,提高這部分初中學生運用游戲、競賽的方法是比較有效的,且要按循序漸進的規律安排運動量;中上等初中學生的訓練方法則要通過較大運動量和較大負荷的練習進行提高,可使用環境變化法和音樂伴奏法等。
2.5.1 重人為改變初中學生耐力素質下降的原因不是單方面因素造成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導致的,它是長時間、多因素的結合體,作為學校體育來說只能從自身尋求問題的癥結:學校存在的問題有體育課管理缺位、課間操流于形式、鍛煉時間得不到保障;教師方面專業素養不高、責任心不強、教學方法陳舊、手段欠缺;初中學生方面對于中長跑的態度消極被動,甚至畏懼逃避;家長健康意識不足,對于中長跑的態度也是只顧眼前,不顧長遠。種種問題導致初中學生耐力素質連年下降。要改變現實,首先要從改變人開始。在學校方面需要教師配合學校抓好“兩課一操”,體育課重點抓初中學生的“學”,課間操重點抓初中學生的“練”,課外活動則要初中學生多參與教學比賽活動,真正做到學、練、賽一體化。體育教師要改變體育教師專業意識,提高專業技能,提高備課技能,豐富練習手段與方法,這些改變不僅轉變了教師的思想觀念,從具體的行動上邁開了重要的一步,這為后續的深入研究奠定了重要的基礎。初中學生主要是轉變思想認識、端正學習態度。如果初中學生認識不到其重要性,在行動上也很難改變,做好了思想工作,再與行動結合起來能調動初中學生練習的積極性。
2.5.2 重教學設計教師在改變過程中首先要認識到發展初中學生中長跑水平對促進國民體質的重要作用。作為初中學生體質健康的第一責任人,體育教師有權利、有義務幫助初中學生提高耐力素質,發展初中學生體能。有了意識的轉變,后面的行為改變才能得以實現。教師要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注重課程設計,并落實于課堂教學中。要更加注重中長跑練習的科學性與趣味性,改變單調練習,不斷變化練習方法與內容,盡可能使練習避免機械重復,讓初中學生在練習中感覺練習內容的新穎,這種轉移注意力的方法讓中長跑練習更加有趣,避免讓鍛煉處于無計劃、無目標、無落實的“三無”狀態,如果教師的教學設計比較老套傳統,實行起來也很難落到實處,因為初中學生對于中長跑的逆反心理,加之教學方法與手段的簡單,課堂會變得更加沉悶無趣。從意識到從動,課堂上表現在單元計劃與課時計劃的制訂更加科學合理,教學方法與手段更加多樣,也更加切合初中學生實際。
2.5.3 重方法落實體育教師要注重專業意識與素質的提高,具體表現在專業技能、備課技能、教學技能方面;初中學生方面主要是改變學習意識,端正練習態度;家長方面是要配合學校做好督促工作,做到家校共育。5 種研究方法注重初中學生注意力的轉移,讓練習更加有趣,以此為方向衍生出中長跑教學與訓練方法的具體操作方法。此操作方法是基于運動訓練的方法與原理,訓練的效果更加科學與合理。這些具體的訓練方法與手段可以根據情況循環使用,杜絕了簡單的重復與單調,不斷變化的方法與手段不僅能激發初中學生練習興趣,也讓練習的目標更易于達成。為將中長跑的教學方法、訓練手段落到實處,應結合體育課、課外活動、課間操制定具體的操作細則,每個方面都要有具體詳細的安排,在落實上與學校密切配合,學校委派中層領導督促、了解落實情況,并及時反饋落實情況,最大限度地將行動方案落實到每節課中。
初中學生耐力水平下降的事實不是單方面造因素造成的,而提高初中學生的耐力水平也需要多管齊下。不僅需要體育教師與初中學生都轉變意識,改變行為,切實改變現狀,也需要家長做好努力。因此,體育教師在教學中應重視訓練方法與手段的科學性與有效性,并與課間操、課外活動結合起來。還需要家長利用周末時間做好協同訓練。只要全方位努力,經常帶動初中學生參加體育鍛煉,其耐力水平就一定會有很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