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詩超
課堂上,老師不僅僅要傳授知識給學生,更多地要引發學生思考,讓學生學會思考。
山東威海經濟技術開發區新都中學建于1986年,鑒于班級數量龐大、生源結構復雜的實際情況,學校從2017年起開展基于學生發展的走班制分層教學。經過四年多的實踐,分層走班教學模式為學生們提供了成就自我、發展個性的沃土,但問題也日益凸顯。參與分層走班的教師都是在原有課時的基礎上,增加自身工作量來完成走班教學任務。日久天長,教師備課的壓力也越來越重。如何減輕教師負擔,繼續發揮分層走班的優勢?“知識膠囊”成為解決這一難題的良方。
2020年春節,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國,學生遲遲不能復課上學,教師們變身“主播”,開啟了“網課時代”。但線上教學存在種種弊端:學生自律性差,上課狀態松散,兩極分化現象嚴重……經過研究,學校決定以備課組為單位,教師分工開發“知識膠囊”。一人開發,多班使用,由學生走班變成教師“走班”。
所謂的“知識膠囊”,實質是一種新形式的微課。知識膠囊是希沃白板中的一個功能,教師利用希沃白板做完課件,再利用知識膠囊進行講解錄制,最終生成二維碼分享給學生,收到二維碼的學生掃碼就能觀看教師講課視頻。知識膠囊的錄制時間一般控制在3~5分鐘,時間不能過長,一方面是怕時間過長,學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另一方面督促教師精講,避免語言重復啰嗦。
知識膠囊由同一級部備課組的教師開發,教師們在研讀課標的基礎上,通過集體教研,梳理整冊教材的重點和難點,仔細分析每一個知識點的具體要求,然后組內分工。每位教師選擇一個或幾個重難點問題進行講解,錄制成一個個知識膠囊,匯總后形成資源庫,供本年級乃至其他年級師生使用,資源共享減輕了教師們重復備課的壓力。
運用知識膠囊的方式可以靈活多樣,不管是“線上”的直播課還是“線下”的課堂教學,隨時隨地都可以使用。課前方便指導學生進行預習,課中在課件里插入知識膠囊,為學習新知識做好準備,課后是輔助學生完成作業的抓手。
沒有聽懂的學生課下可以反復掃碼觀看,也能減輕教師的備課壓力,提高學習效率。制作精良、專業水平高的膠囊作品,同年級不同班乃至不同屆的學生都可以使用。即便是新手教師所教的班級也能享受到全年級最優秀的教學資源。這樣教師們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研中,把更多的時間花在打磨和完善知識膠囊上。目前,制作知識膠囊已成為各學科教師常態化的工作。
課堂上,教師不僅僅要傳授知識給學生,更多地要引發學生思考,讓學生學會思考。知識膠囊是突破課堂重點與難點的重要工具。筆者作為一名教師,通過反復觀看自己制作的知識膠囊,也發現了很多教學方面存在的問題。例如,解題思路沒有梯度、缺少層次,學生接受困難;沒有細致研讀分析課程目標,重難點把握不準等等。于是,筆者重新思考學生思維的形成過程,重新審視自己對課堂細節的處理,再次提煉提升,重制知識膠囊,收獲很大。
知識膠囊的使用,使課堂不再局限于一間教室,使學生不再局限某一個班級。所有學生可以盡情使用教師精心打磨和錄制的膠囊,不受時空限制。一方面,這種做法對教師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但要精準把握學科知識,及時掌握并研判學情。學生到底達到了怎樣的高度,還需要哪一方面的引領,而且要以精煉簡潔的語言,在短視頻中把一個個知識點講深講透,讓學生一聽就懂。另一方面,這對學生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他們需要學會自主學習,學會思考,并根據自己的學習水平作出判斷,學什么、怎么學。除此之外,全校共享的知識膠囊,讓知識流動起來,教師的優質教學資源可以傳遞分享給更多學生。
(作者單位:山東威海經濟技術開發區新都中學)
責任編輯:王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