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力力 陳苑紅 劉文姬 鄧志媚
【關鍵詞】妊娠期糖尿病;耐糖量正常孕婦;骨鈣素;血鈣;血磷;糖化血紅蛋白
[中圖分類號]R714.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249(2021)27-0036-02
妊娠期糖尿病主要是指孕婦在懷孕前并未存在糖尿病,而在妊娠期間才發生的糖代謝異常疾病,屬于一種高危妊娠,一定程度上威脅孕婦與胎兒的健康[1]。血鈣、血磷、骨鈣素是骨轉化重要標志物,反映著人體的骨密度和骨代謝。有研究指出[2],糖尿病會影響患者的骨轉化,誘發骨質疏松,所以便認為骨質疏松屬于糖尿病患者的骨骼系統并發癥的一種。對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而言,其體內的雌激素水平顯著升高,且體內的鈣多被胎兒吸收,骨吸收與骨形成之間的平衡被打破,進而導致骨組織微結構改變,提升骨轉換率,誘發骨質疏松,促使孕婦體內的血鈣、血磷、骨鈣素水平異常改變[3]。還有學者認為[4],通過骨轉換標志物的檢測,能靈敏反映人體的骨代謝動態表現,在預防骨質疏松、糖尿病治療方面有一定的積極作用。基于此,本次研究針對我院收治的30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婦與30例糖耐量正常孕婦進行分析,探討其糖化血紅蛋白、血鈣、骨鈣素、血磷水平的變化,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在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間抽選在我院進行產檢的30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婦(糖尿病組)與30例糖耐量正常孕婦(正常組)作為觀察對象。納入標準:糖尿病組經75g葡萄糖負荷OGTT試驗確診為妊娠期糖尿病,空腹、餐后1h、餐后2h血糖分別大于等于5.1mmol/L、10.0mmol/L、8.5mmol/L(三者滿足其一),而正常組的OGTT試驗結果則顯示正常;研究者均了解本次研究,并同意參與研究;孕齡為24~28周的孕婦;單胎妊娠的孕婦。排除標準:近期存在感染現象的孕婦;懷孕前已被確診為糖尿病的孕婦;合并骨代謝疾病的孕婦;合并心、腎功能不全的孕婦。正常組中年齡為21~38歲,平均年齡為(28.51±2.03)歲;孕齡為24~28周,平均孕齡(26.01±0.41)周;體重指數為18~25kg/m2,平均指數(23.02±1.04)kg/m2;其中,初產婦16例、經產婦14例。糖尿病組中年齡為20~38歲,平均年齡為(28.40±2.19)歲;孕齡為24~28周,平均孕齡(26.20±0.34)周;體重指數為18~25kg/m2,平均指數(23.42±1.11)kg/m2;其中,初產婦13例、經產婦17例。兩組的年齡、孕齡、體重指數、生產經歷等資料無統計學差異(P>0.05)。本次研究開展前已獲得倫理委員會的同意。
1.2方法 要求所有孕婦空腹,在清晨抽取其5mL靜脈血,放入真空抗凝管保存,再送入實驗室檢驗。標本經過離心機離心后,取血清,放置冰箱保存(-20℃);之后進行糖化血紅蛋白、血鈣、血磷水平檢測,使用的是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生產廠家:日本東芝公司,型號:HLC-723G7Q),糖化血紅蛋白采用的是乳膠增強免疫抑制法測定。測量骨鈣素的血清標本則應放置-70℃的冰箱存儲,另外留取孕婦清晨空腹的尿液放置冰箱存儲(-20℃),之后通過酶標儀(生產廠家:美國Sunrise,型號:SpectraMaxiD5)檢測骨鈣素水平,方法為酶聯免疫吸附法,試劑紙則由美國MetraBiotech公司生產。
1.3觀察指標 兩組孕婦均給予糖化血紅蛋白、血鈣、骨鈣素、血磷水平檢測,對比兩組各指標水平的變化。
1.4統計學處理 利用SPSS22.0統計包處理數據,用計量資料x±s表示糖化血紅蛋白、血鈣、骨鈣素、血磷水平,用t檢驗,若P<0.05則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經對比,糖化血紅蛋白、骨鈣素水平高于正常組,而血鈣、血磷水平低于正常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3討論
骨骼是人體一個重要的結構支架,其代謝過程主要由內分泌器官調控,可以說,骨代謝與機體中的糖代謝、能量代謝、脂代謝密不可分。人體的骨骼主要由有機成分、無機成分組成,有機成分包括I型膠原等,而無機成分包括羥基磷灰石,其重要成分則為鈣離子和磷酸根離子。有研究認為[5-7],通過血鈣、血磷、骨鈣素水平檢測,能良好反映人體的骨代謝情況。與正常孕婦相比,妊娠期糖尿病孕婦的骨代謝存在一定的異常,因此,本研究通過糖化血紅蛋白、血鈣、血磷、骨鈣素水平的變化探討妊娠期糖尿病孕婦與糖耐量正常孕婦的骨代謝情況。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糖尿病組的糖化血紅蛋白、骨鈣素水平高于正常組,而血鈣、血磷水平低于正常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說明妊娠期糖尿病會影響孕婦的骨代謝,骨代謝與糖代謝有一定的相關性。妊娠期糖尿病孕婦會出現一定的胰島素抵抗,導致機體內的胰島素分泌不足,誘發高血糖[8]。在此期間,與胰島素相關的靶器官功能均有所降低,便導致葡萄糖在脂肪、骨骼肌中的利用率減少。此外,孕婦在妊娠期間,其體內的雌激素水平會異常升高,打破機體骨形成和骨代謝的平衡,導致骨形成小于骨吸收,促使骨代謝處于一種高轉換的狀態之中[9-10]。骨鈣素主要由骨細胞分泌,然后再沉積在骨基質當中,以此來維持人體的支撐,保證骨骼的正常礦化速率,防止羥基磷灰石晶體異常形成;而且當發生骨溶解、骨吸收時,骨鈣素便會被游離出來[11-12]。當孕婦體內的血糖水平過高時,無法被代謝、利用的葡萄糖則會通過尿液排出,這樣一來,便容易誘發滲透性利尿,增加鈣磷的排泄,嚴重阻礙鈣磷在腎小管中的吸收,進而降低孕婦體內的血鈣、血磷濃度,相應地也會影響孕婦的骨溶解速度,導致骨骼結構改變[13-14]。因此,通過血鈣、血磷、骨鈣素水平的檢測,能準確反映妊娠期糖尿病孕婦的骨代謝情況,對孕婦的治療、保胎、骨質疏松預防等工作有一定的指導意義。但目前,將骨骼作為內分泌器官進行研究仍處于探索階段,其與妊娠期糖尿病之間的關系較為復雜,本次研究所收集的病例數量較少,臨床還需增加研究例數,深入探討骨代謝與糖代謝二者的聯系,旨在為妊娠期糖尿病的防治提供更多數據。
綜上所述,妊娠期糖尿病孕婦的糖化血紅蛋白、血鈣、骨鈣素、血磷水平與糖耐量正常孕婦相比,存在顯著的差異性。妊娠期糖尿病孕婦容易發生骨代謝異常的現象,這與糖代謝、激素水平等息息相關,臨床可通過骨轉換標志物監測了解妊娠期糖尿病孕婦的骨代謝情況,并給予針對性處理,幫助孕婦預防骨質疏松,調整血糖,改善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