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 宇/江蘇省建湖縣農業農村局
江蘇省建湖縣精準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農技人員服務能力提升、農技推廣科普宣傳等工作,全縣農民學科技、用科技蔚然成風,農民科學素質建設有力促進了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進程。
完善培訓體系。以種養大戶、農業企業骨干、農民合作組織骨干、家庭農場主、農業職業經理人、益民信息社信息員、青年電商經營者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作為培育對象,聘請省、市業務主管部門及農業科研院所的專家教授專題授課,講解農技領域新成果應用,為農民送去致富“金鑰匙”;選聘行業內行家能手,進行現身說法,介紹經驗,傳授技術。針對不同產業類型,建立培訓示范基地,在全縣范圍內精心挑選農業示范園區、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家庭農場等作為實訓場地,設立田間課堂、農場課堂進行現場教學,形成既有課堂講、又有觀摩學、還有基地練的培訓體系。
強化精準培訓。結合農民生產實際需求,采取靈活多樣的方式實施培訓,探索“小班化”“菜單式”培訓形式,把培訓課堂直接搬到田間、塘口、圈舍、加工間,帶領學員到生產現場參觀學習,讓學員親自動手,直觀生產第一線,親自實際操作體驗,通過互動交流的形式,對技術問題現場解答。2019年,全縣組織開展18期農民職業技能培訓班,培訓人員1993人次,按種植業、畜禽養殖、稻蝦綜合種養、農機操作與維修、畜禽糞污綜合利用、農產品電子商務、農產品質量安全、農村環境保護、漁民職業技能及農業安全生產、農村經濟綜合管理等專題分類別、分層次開展培訓。突出關鍵技術和差異化培訓內容,實行集中學習、生產實踐、考試考核和跟蹤服務指導相結合的培訓形式,邀請行業內專家和本地土專家進行針對性授課,使學員聽得懂、用得上,提高參與度、互動性和實踐性。
實施菁英計劃。突出抓好以“新農人”為主體的科技素養提升,以農業產業“新農人”為培訓對象,組織開展高層次現代農業產業管理培訓,培養高素質、專業型產業科技人員,造就“知識型”“技術型”“引領型”農村產業科技帶頭人,切實提升農業產業人員管理水平,有效帶動廣大農業從業者科學素質整體提升。
全力提升農業政策宣傳能力。邀請專家通過“塘河講壇”講授農業農村政策、法規,基層農技工作者通過培訓學習、交流討論,貫徹于實際工作之中。農技人員熱心向農民傳播“三農”政策、農業技術。新冠肺炎疫情適逢農民工返鄉過節的關鍵時期,全縣287名農技人員積極投身到疫情防控一線,駐村頭、守卡口,廣泛開展宣傳教育、送防控物資、做好全面排查等,充分展示疫情防控工作的“戰斗員”形象,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力量。
努力提升帶動農民增收能力。通過組織基層農技人員參加各級專業培訓,接受新觀念,更新知識結構,學習新技術、新知識,提高指導農業經營主體分析市場需求變化,準確預測市場發展動態的能力。在農技人員指導下,農產品能順利賣出去,賣出好價錢。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農技指導員免費為農民發布供求信息服務。鎮農業中心農技人員幫助顏單鎮樓港村四組農田承包戶于立祥下載“農技耘·蘇菜直通”,將產品信息和聯系方式發布到平臺上,短短兩天時間銷售1.5萬斤荸薺。
奮力提升服務農村發展能力。全縣每年將定向委托5所農業院校培養全日制農業類本科、專科畢業生30名,引導定向培養學生畢業后面向鄉村基層,定向就業。通過3-4年培養,為全縣基層農技人員隊伍、村級基層干部以及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增加“永久牌”新生力量。疫情期間,組織動員全縣農技推廣體系農技人員,“一手抓疫情防控 一手抓春耕生產”,深入到田間地頭、生產一線、經營場地,充分發揮基層農技推廣體系組織優勢,運用信息化等手段,指導農業生產和田間管理工作,做到防疫、生產兩不誤。
當好“三下鄉”行動者。積極組織技術人員開展“三下鄉”行動,組織開展農技下鄉、放心農資下鄉、品牌農機下鄉、益民信息進村入戶等行動。在小麥赤霉病和水稻稻瘟病預防時節、非洲豬瘟防控期間、夏季漁蟹發病早期,組織農技人員分組分片到生產現場宣傳指導,開展現場農技咨詢、田頭指導2000多人次,為全縣1200名農業科技示范戶免費訂閱《農家致富》1萬多冊,免費向廣大農民發放科普圖書7800冊。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縣動物疫病防控中心和鄉鎮畜牧獸醫站技術人員在圈舍抓兩疫、促生產,通過微信群宣傳疫情防控知識,指導養殖戶扎實做好防控工作,強化非洲豬瘟、禽流感等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和圈舍消毒工作,排查畜禽養殖場602家次,發放畜禽消毒劑600余箱,現場講解疫病防治、圈舍消毒等相關技術260次。
當好“三農”宣傳員。豐富農業科普宣傳內容,圍繞農業主推技術、品種、模式,產業扶持政策、涉農法律法規,土地確權制度,農村環境治理,農產品質量監管,農業生產事故鑒定程序等內容印發宣傳資料,引導農民用法律武器保護合法權益,教育農民守法經營。在田頭送技術、送服務。早春時節是冬小麥田間化除管理的關鍵時期,縣植保站高級農藝師分組深入田頭仔細調查小麥苗情長勢,發現全縣冬小麥拔節期較往年明顯提前,分析是受冬季氣溫偏高影響,及時發布麥田化除管理技術要點,針對性提出田間管理關鍵技術措施,指導農戶搶抓晴朗天氣時機,以田間麥苗拔節實際情況作為化除時間,有效避免拔節后化除造成藥害。立春過后,水產養殖關鍵時點,縣水產站聯系專家、組織技術人員在塘口搶農時、抓放養,協助養殖戶對接銷售存塘水產品,引導養殖戶抓緊騰塘消毒整理和做好塘口水質調控監測,幫助聯系落實苗種供應、水草采購,指導蝦、蟹養殖戶改造大面積塘口為適度規模塘口,開展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試驗示范,走綠色發展養殖之路。
當好“互聯網+”引路人。充分利用“農技耘”“建湖農務通”等載體,增強農業科普時效性和廣泛性。全縣有4000多名農業從業者注冊使用“農技耘”APP,農戶在生產經營過程中遇到問題,都可以在“農技耘”詢問專家,得到解決。搭建技術培訓、農產品產銷對接“線上橋梁”,指導380家農業經營主體注冊“蘇菜直通”平臺,發布農產品信息,打通線上農產品銷路。全縣農技推廣人員,利用“農技耘—中國農技”,通過手機在線直播方式為農戶開展技術指導,提供技術服務,對全縣在田蔬菜種類、長勢、上市時間、預期產量等情況進行摸底調查匯總,通過“農技耘—蘇菜直通”發布農產品積存種類、數量信息,為農戶解決農產品滯銷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