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昶酉 張 光/江蘇省連云港市政府辦公室
張文博/連云港市農業農村局
近年來,江蘇省東海縣搶抓“互聯網+”機遇,以水晶電商為突破,帶動農業、農村、農民與互聯網融合嫁接,農產品“入網”銷往千家萬戶,激活農村致富潛能。面對機遇與挑戰并存的“后疫情時代”,接下來,東海縣將鞏固拓展優勢,努力實現農村電商高質量發展。
東海電商行業近年來呈現出蓬勃發展良好勢頭。目前,全縣注冊各類電商企業近6000家,各類網店超3萬家。2020年9月,全省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推進會在東海縣召開。
實行“三方聯動”,充分激發創業熱情。政府高位“組網”。先后出臺了電商發展規劃、加快電商發展實施意見等一攬子政策文件,逐步強化電商產業政策促進體系。設立1000萬元電商發展專項資金,通過獎補政策為電商發展提供“真金白銀”的資金支持。平臺下鄉“織網”。加強與第三方電商龍頭企業合作,開設阿里巴巴網上水晶城、東海水晶天貓旗艦店、“淘寶·文化中國”東海水晶館,建成淘寶、抖音、快手等直播基地,與中寶協合作建立云平臺·紅巢水晶直播基地。引進“樂村淘”農村電商平臺,線下體驗店數量超過300家。2020年“6·18”網絡購物節網絡零售額3.3億元,占全市總額的64.9%;“雙11”購物狂歡節網絡零售額6.8億元,較2019年增長94.3%。農民積極“觸網”。探索推進“互聯網+農產品基地”電商扶貧模式,東海大米、黃川草莓、雙店百合等眾多農產品電商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建成電商扶貧產業園6個,“觸網”農產品品牌270余個,直接帶動4800余名建檔立卡低收入戶脫貧致富。
構建“三位一體”,穩步優化創業體系。夯實產業基礎。在穩定糧食生產前提下,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指導農戶種養適宜網絡銷售的農產品,重點做強優質稻麥、綠色果蔬、健康畜禽、生態食用菌四大農業產業鏈,設施農業總面積達到41.2萬畝,擁有市級以上規模以上農業龍頭企業75家。突出品牌打造。成功打造了東海大米、東海老淮豬、雙店百合花、黃川草莓、石梁河葡萄、東海西紅柿等6個農產品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積極探索建立電商模式下農產品質量保障體系,努力實現信息可追溯、責任可追究,提升網上農產品的公信力和市場競爭力。注重營銷推廣。整合資源,繪制“東海農產品地圖”,創建“東海農產品大數據庫”,提煉并塑造了以“福”文化為核心的東海縣農業區域公用品牌—“福如東海、晶質農品”。許多優質農產品,通過乘上“晶質農品”的東風一時“名聲大噪”。2020年,全縣電商網絡零售額198億元,其中農產品48億元,占全縣農產品產值的16%。
筑牢“三大支撐”,有效破解創業難題。“大載體”打通最后一公里。縣級層面,集創業孵化、服務培訓、倉儲物流于一體的電商物流園,主體已經完工,預計2021年上半年投入使用。全國首家水晶直播電商產業園建成投用,每天直播帶貨1000余場次。建成蘇北縣域首家公用型保稅倉,大力發展跨境物流。鄉村層面,實現村郵站、益農信息社346個行政村全覆蓋。目前,14家快遞企業設立營業網點200個,建成順豐速運大型倉儲中心。2020年快遞收發件突破1億大關。“強培訓”培育多元化主體。完善縣、鄉、村三級電商人才培養體系,聘請淘寶、京東講師和網絡創業成功人士等優質培訓資源,重點針對返鄉大學生、家庭農場主、品牌經營店主、職業農民、退役軍人、社會青年等六大創業主體,實行“普及培訓”和“專業培訓”相結合。已成功舉辦4屆電商創業大賽,形成電商創客空間、跨境電商眾創空間站等一批電商創業平臺,培養了一大批農村電商創業者和關聯從業者。返鄉大學生電商創業典型“鄉村小喬”,僅在“今日頭條”APP,就擁有粉絲440余萬,視頻全網播放量超3億次,實現網絡銷售額800萬元。“專項貸”精準破解融資難。縣電商發展協會和金融辦,聯合多家金融機構,面向在淘寶、京東、拼多多等主流電商平臺實名認證的電商創業者,依據年銷售額、芝麻信用分及螞蟻花唄、京東白條等授信額度信息,最高授予30萬元信用貸款額度,并給予一定貼息,有效緩解資金周轉壓力。
盡管東海縣農村電商發展取得了良好成效,但與先進地區相比仍有不小差距,此次疫情的全面“體檢”,也暴露出一些問題和不足,包括農產品特殊性增加電商銷售和盈利難度,物流運輸等服務支撐能力還需提高、從業人員素質及規范性誠信度等有待提升。作為農村電商“排頭兵”,東海縣要集中力量突破瓶頸制約,全力打造農村電商高質量發展的“示范樣本”。
著力加強平臺載體建設。提升農村電商綜合服務能力,籌劃組建東海縣農村電商公共服務中心,做好大數據分析,及時提供農產品供銷信息,增強農村電商經營針對性和實效性,對有意從事電商的各類主體開展幫扶推廣。深化與知名電商企業合作,發揮政府與企業各自優勢,合力打造線上平臺,廣泛農民發動合作社、家庭農場等入駐。挖掘發展潛力,鼓勵農業龍頭企業及專業批發市場開展農產品網上銷售業務,提高普及率。
著力加強特色產業建設。增創產業優勢,按照“一鎮一業、一村一品”思路,重點打造水晶產業,持續壯大花卉、蔬菜、林果、畜禽等優勢產業,推動特色化與規模化融合。延伸產業鏈條,大力實施“接二連三”工程,在開發區、高新區招引農產品深加工企業,推動農產品就地加工轉化。發展外向型農業,依托國際農業合作示范區、農高區,研究開設一批面向國際市場的農產品網店,實現由“網上賣全國”向“網上賣全球”躍升。
著力加強基礎配套建設。緊扣農村電商已經進入集聚發展的趨勢,提升電商物流園、直播電商產業園功能,規劃建設高鐵電商物流園。合理配置物流資源,積極發展產地預冷、冷凍運輸、冷庫倉儲、定制配送等全冷鏈物流。推進農村電商與快遞物流協同發展,引進電商物流中轉、分撥中心,支持郵政、快遞、物流企業完成村級服務網點布局,抓住淘寶“千縣萬村”、蘇寧“千鎮萬店”等電商企業進下鄉進村機遇,整合農業、供銷、郵政等部門在農村現有渠道,健全服務網絡和設施共享,構建城鄉一體的現代綜合配送體系。向第三方購買服務,制定“東海農產品動態熱力圖”,形成生產、加工、包裝、運輸、配送“一條龍”鏈條。
著力加強人才隊伍建設。以提高從業人員素質為抓手,加強管理、服務、實體、個體等四支隊伍建設。結合“晶都英才計劃”,引進一批農村電商、市場營銷和國際貿易等方面復合型人才。啟動農村電商“百村萬人”培訓工程,用好電商協會、大學生創業園、啡咖啡等載體,以會代訓、以會代學,分類分層舉辦形式多樣的培訓。與淘寶大學、京東大學合作,聯合舉辦電商創業大賽、網紅大賽,常年開設電商基礎班、政企宣講班。支持具有實踐經驗的電商從業者返回農村創業,鼓勵電商職業經理人向農村拓展業務。
著力加強推進體系建設。將農村電商發展納入全縣“三農”工作總體部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事項,明確“路線圖”和“任務書”,在財政、稅收等方面給予政策支持,并鼓勵商業銀行為農村電商發展提供多樣性融資服務。開展示范創建、星級評定,做好營銷推廣,培育一批農村電商品牌。結合數字鄉村試點建設,建立健全農業農村數據采集體系,實現全過程數字化管理,確保產品質量可控可追溯。嚴格市場監管,打擊虛假宣傳、惡意競爭、制假售假等違法行為,促進守法誠信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