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晨云/江蘇省泰州市高港區口岸街道農業農村局
近年來,隨著農村集體資產規模不斷壯大,如何讓農村集體“三資”管理更加陽光規范,是基層治理亟須破解的一道難題。充分發揮“三資”管理作用,堵上“小微權力”腐敗的漏洞具有重要意義。
完善財務管理制度,提升管理水平。一是加強手續審核。成立農村工作領導小組、村級工程建設項目管理領導小組,對村居、村組零散工程打包競價和應急工程,由街道制定具體實施方案。所有工程類項目都嚴格執行招投標程序,所有資產資源交易項目都嚴格按交易管理辦法執行,村民代表簽字的會議記錄及張榜公示資料齊全。二是加強預決算管理。按照預算編制程序,由村“兩委”提出,經村務監督委員會討論,提交村民大會或村民代表會議審議后,編制當年預算,報鎮街農業農村局備案。預算方案經村民大會或村民代表會議表決通過后,村集體必須嚴格執行,做到無預算不開支,有預算不超支。三是加強資產管理。各村登記資產時,嚴格按資產登記步驟進行操作,填寫資產登記入賬流程表,同時與資產發票一并上傳“三資”平臺作為資產明細賬的附件。各村的資產核銷,按核銷程序進行資產核銷。由村居提供核銷報告,村民代表大會、兩委會討論通過后村書記簽字,街道分管負責人簽字再予以核銷。
健全監督管理體系,擴大監管范圍。一是做實信息公開。在事前、事中、事后做好公開。事前公開是指在方案實施前,將農村集體資產管理的價值評估報告予以公開,使廣大群眾理解方案,讓方案能夠順利實施。事中公開是指在方案實行過程中,公開工作進度和工作效果,使村民的知情權和監督權得到保障,讓農村集體資產運作工作更加透明。事后公開是指公布方案實施后最終的成果,公開與實施結果相關的資料,公開后留意村民的態度,及時收集反饋意見建議。二是加強審計監督。建立全過程、全覆蓋的審計制度,定期組織村級財務內部審核互審,定期督查互審問題整改落實情況。對第三方代理和委派會計業務工作的開展加強監督,村組財務結算采取“雙印鑒”管理,落實村和代理中心銀行預留印鑒的專人保管工作,加強會計相互之間的業務交叉復核,確保資金支付的安全性,加強村級資金的安全管理。三是優化監管平臺。結合基層需求,進一步完善農村集體“三資”監管平臺操作功能。在現有數據存儲基礎上,開發數據分析功能,切實增強平臺數據分析應用能力。進一步規范平臺信息預警內容,增強信息預警的有效性、針對性;規范預警信息處置流程和處置方式,嚴禁基層采取變通形式消除平臺預警,確保平臺真正發揮預警功能。
強化“三資”隊伍建設,提供人才支撐。一是村級干部選用方面。應當遵循公開、民主、擇優、競爭的原則。村干部作為最基層的干部,應該具備較為寬廣的知識面來應對各種復雜瑣碎的事件,可以定期組織村干部參加培訓,并從精神、物質層面鼓勵其參加繼續教育。二是引進人才方面。可以拓寬渠道并且培養復合型人才,如種養大戶、回鄉創業人員、退伍軍人等,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系統化的教育,并使會計人員規范化管理體系涵蓋這類人員。三是人才培養方面。加快財務人才隊伍建設,積極開展農村“三資”管理專題業務培訓工作。同時,加快完善績效考評體系,提高農村財務工作者的業務積極性,從而推動農村財經工作隊伍專業化、現代化、年輕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