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會生活在本質上實踐是人的存在方式,是人為了解決自身需要與外部世界的矛盾面近行的能動地適應與改造世界的物質性活動。物質生產、社會政治、科學文化等實踐是人類的基本實踐。本文將以四個方面:1,在實踐中研究世界藝術;2,實踐中藝術在不斷發展;3,實踐是傳承我國的傳統文化;4實踐使我們認識了這個世界來淺析在藝術創作中如何落實以實踐為基礎的研究方法。
關鍵詞:藝術創作;實踐;研究方法
一、在實踐中研究世界藝術
1、藝術與政治之間的聯系
事物皆是普遍聯系的,整體與部分是不可分割、相輔相成的,部分影響整體,整體也會影響部分。在藝術領域有多種表現方式,藝術家們用各種形式呈現出且于形式感的表現上又都有各有特點。不同的作品,有著不同的肌理效果,展現出與眾不同的意境空間。這也使得藝術作品和古老風俗在我們的實踐中不斷的被創新和集成。
普列漢諾夫說過 ,“任何政權,只要注意到藝術,自然就總是偏重于采取功利主義的藝術觀。這也是可以理解的,因為他為了自己的利益就要使一切意識形態都為它自己所從事的事業服務。” 藝術與政治在特定時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例如19 世紀法國雕塑家羅丹的雕塑《加萊義民》:以雕塑的形式紀念了了六位英勇赴義的愛國英雄,使得羅丹被加萊稱為“第七位英雄”,羅丹的發聲使得加萊此次的事件被世界所記住。
2、研究藝術方法論
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我們不僅要研究藝術,繼承藝術,還要發揚民族文化。立足實踐需要研究理論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是為研究藝術做貢獻。方法論是研究過程中所秉持的哲學,是對研究理論基礎的假設、共同特征,是研究人員所主張的明確規則與程序。社會科學方法論可以看作是社會科學研究過程中的哲學,解釋社會現象及其關系、得出研究結論的方法、探究藝術的奧妙。
3、藝術實踐對政治方面的影響
隨著市場經濟的高速發展,藝術的受眾越來越廣泛。研究藝術是使得中國的民族文化和民族強大的主要手段之一。藝術本身也輔助政治發展,互相促進,豐富人們的審美生活和精神世界。
藝術屬于上層建筑,是人類向往的最高精神領域,它是立于經濟基礎和政治之上的。
藝術與政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藝術可以在某些方面來說是協助統治者去維護政治。我們拿佛教造像來說。例如魏晉時期的佛像,因為當時混亂的社會,割炬分裂的統治時代,統治者迫切需要一種新的思想維持其統治。而就在此刻,佛教的出現可以說是幫助統治者從精神層面掌控了人民。佛教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統治者的需求,統治者利用宗教的力量去控制輿論掌握人心。而從北魏開鑿的云崗石窟,南朝蕭梁修建無數的寺院可以看出,帝王們都看到了佛教帶來的利益。雖然后來佛教的過分發展嚴重威脅到財政收入,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開始打壓佛教,但南北朝政權利用佛教控制了人民的思想和精神,使人們漸漸服從了信服于佛教,這也是不可爭議的事實。從此階段一直到唐朝前期,有關佛教方面的繪畫、雕塑、建筑都產生了迅猛的的發展,涌迸發出如“曹衣出水,吳帶當風”的吳道子等對后世影響深遠的藝術家。但是任何一種存在都會是雙刃劍。藝術也在某一方面影響著政治,藝術使得人類認識、改造、創造世界、創造自身。藝術也在以她獨有的方式的方式“掌控”著世界。藝術歸根結底是要表現人的,而政治生活融入了人們生活的各個角落,對人的影響非常之大。這也就使得藝術與政治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互相羈絆的。
4、實踐中不能丟失寶貴遺產
科學理論不僅是應實踐的需要而產生的,而且還是對實踐經驗的概括和總結。
正確思想,只能從實踐中來產生,從社會的物質生產、社會政治和科學文化實踐中來。將傳統文化與現在實際的融合研究,將成為我們現在需要研究的重要話題。在漫漫歷史長河中,先輩們仍然在不斷地實踐,創再出新的技法和理論。我們在繼承的同時也需不忘初心繼續創造。
二、實踐中藝術在不斷發展
1、藝術在實踐中不斷發展
我們在藝術學習過程中,師父所講到的東西是對先人或前輩的實踐經驗進行的理論總結,紙上得來的終覺淺,若要運用到實際生活、工作中,我們仍需在實踐中檢驗理論和發展理論。例如在國畫中如何裱紙。對于先人而言,他們使用的方法可能單一且枯燥,僅僅使用漿糊和水。而在我們現在的藝術創作中,我們發明了水膠帶裱紙,拓卡紙等方法,而這些方法都是由我們一步步實踐得來的。
2、實踐是研究藝術的方法
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說“學而不思則罔”,意思是需要我們邊學習邊思考。在藝術創作工程中,藝術家們不斷地發掘各種材料來用與繪畫方面,慢慢的例如鐵銹,高錳酸鉀,碘酒等一些讓人難以和藝術聯想到一起的東西都被應用在藝術作品中。只有在掌握了知識后實踐,我們才能學會思考,才能對藝術有更深的了解,才能去繼承和創新。
三、實踐就是傳承我國的傳統文化
“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
我們的綿延至今的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計量脊梁和命脈,是我們為之驕傲的地方,如果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繼續堅持繼承和發揚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是十分必要的。
文化的主體是人,承載它的也是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既需要我們繼承發揚光大,也需要我們去創新,而實踐就是傳承和創新它的重要工具。推動優秀傳統文化的創新與繼承,是我們共同的責任。
四、實踐使我們認識了這個客觀世界
藝術家再現的藝術作品來源于現實的客觀世界,那么他畫中的世界是基于客觀世界的。例如,梵高的《向日葵》,大家都知道,向日葵是客觀存在的事物,是一種向陽而生的植物。這幅畫表達了梵高濃烈的情感,他筆法夸張,運用明亮的純色去堆砌,仿佛太陽一般耀眼,他的一生都在追逐太陽,向陽而生。但是從某個角度來說,他畫的仍然是一個花瓶中插著一堆各種姿態的向日葵,花型,花瓣,甚至說枝干也是我們在客觀世界看到的那樣無他,而不是什么其他的玫瑰,水仙啥的,她就是一從向日葵。
但是我們又能只是說,他只單單是一叢向日葵嗎?不能的,它是一從帶有作家強烈主觀意識的向日葵,是藝術家通過借用客觀世界的模型把自己的主觀表達灌輸在里面的一個容器,是主觀和客觀的結合。
五、總結
藝術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學問,筆者認為在藝術作品的創作和藝術理論的學習中,首先是以實踐為基礎的。實踐畢竟是認識事物發現事物改變事物的基礎,也是社會科學研究方法論的基礎。為了能創作出更好的作品,我會謹記落實以實踐為基礎,在實踐中獲得更好的成就!
作者簡介:王建筱(1998.1-)女,漢族,籍貫:江蘇徐州,江蘇師范大學美術學院,20級在讀研究生,碩士學位,專業:美術,研究方向:國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