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隨著信息技術、“互聯網+”等技術的發展以及人們對高職教育教學本質、規律和特點認識的進一步深入,混合式教學模式應運而生,并以其兼容傳統教學和現代信息化教學的優勢,被眾多高職院校大力推行。實踐證明,混合式教學模式是當前最適合高職教學特點要求的一種教學模式。如何更加有效地推進高職混合式課程建設,已經成為高職教育管理者和研究者普遍關注的問題。
關鍵詞:高職教育;教學特點;混合式;課程建設
引言
隨著現代科技及網絡技術的蓬勃發展,依托計算機技術、網絡平臺、智能設備以及多媒體技術發展起來的網絡教學,在疫情期間,學生可以在家隨時隨地利用智能終端訪問互聯網進行在線學習。同時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了線上網絡教學模式的重要性,并將這一新興教學模式應用到傳統教學中。線上網絡教學對傳統的教學模式產生了巨大的沖擊,不僅改變了學生獲取知識和信息的方式,也改變了其學習觀念和學習方式。推動了教學的變革和創新,使教學不再受空間和時間的限制,提高了教學的有效性,促進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深度學習能力的提升,幫助學生獲得更多的優質教學資源。
一、混合式教學的內涵與意義
“混合式教學”這一概念最早由何克抗教授提出,它是指通過各種網絡教學資源與信息技術,將傳統的線下教學與網絡線上教學結合起來的一種教學模式?;旌鲜浇虒W強調“以學生為中心”,能夠較好地解決傳統教學中形式單一、對學生的自學能力與創新能力缺乏重視等問題。同時,也注重教師對學生的啟發、引導和管理,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溝通合作能力。
二、混合式教學的特點
混合式教學,顧名思義就是把網絡教學模式和傳統課堂教學模式的優點相結合的一種教學方法。通過兩種教學模式優化組合,能夠引導學習者更有效地學習?;旌鲜浇虒W有六個特點:一是利用“網絡教學”和“傳統課堂”兩種途徑開展教學;二是利用網絡資源的現代教學過程是混合式教學必有的環節;三是“傳統課堂”的教學并不是和傳統課堂教學活動完全一樣,而是基于“網絡教學”所積累的成功經驗而進行的更加深入透徹的教學活動;四是“混合”是狹義上的混合,特指“網絡教學”+“傳統課堂”,不涉及教學理論、教學方法、教學組織形式、教學策略等其他內容,因為教學本身都具有廣義的“混合”特征,從廣義角度理解“混合”沒有任何意義;五是混合式教學的探索改革沒有既定模式,但是要有一樣的目標,就是要發揮“網絡教學”和“傳統課堂”兩種教學的優點,盡可能去改變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純粹講授而忽略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主性,導致學生學習參與度低、基礎差的學生學習差距越來越大等問題;六是混合式教學模式探索目標是重塑傳統課堂教學,把空間和時間擴展到課前和課后,老師“教”和學生“學”不一定要在同一時間或者同一地點發生,在線教學平臺的重要作用就是拓展了“教”和“學”的時間和空間。
三、高職院校推進混合式課程建設的策略
(一)頂層設計,系統推進
如上所述,高職混合式課程建設是一項系統性工程,要有效推進混合式課程建設,需要學校從資金、人力、物力和機制等方面給予支持,需要統籌協調推進。因此,高職院校要扎實推進混合式課程建設,必須進行頂層規劃設計和系統推進。首先,應建立學院混合式課程建設領導小組,并成立混合式課程建設辦公室,具體負責組織制定推進混合式課程建設的規劃和方案以及相關制度文件;組織落實混合式課程建設領導小組提出的混合式課程建設的決策和方案;組織開展混合式課程建設的常規管理和服務工作等。其次,應將混合課程建設納入學院發展規劃的重點任務,將在線網絡信息化教育納入學校數字校園建設的整體規劃,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考核,從而實現各功能平臺的互聯互通和共享。最后,應建立相關機制,聚焦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的難點、痛點和熱點問題,以網絡教學設施建設為基礎,以教學內容和方式改革為重點,以項目為載體,以課程團隊為形式,以教學組織和管理制度創新為保障,系統推進混合式課程建設工作。
(二)創新考評機制,形成有效監督
教師在開展混合式教學時,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習自覺性。首先,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用充滿趣味性與挑戰性的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線上學習平臺要創新監督評價方法,保證學生的線上學習質量。
(三)提高教師的混合式教學能力
混合式教學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提高了教師教學能力和計算機網絡技術應用能力,轉變了教師教育教學理念,促進了教師對教學進行及時反思,開闊了教師視野,豐富了課程教學資源。與傳統教學需要掌握的PPT制作技術不同,混合式教學要求教師根據高職學生學情現狀,制作出具有高職特色的課程教學資源。在課前線上教學階段,教師根據課程教學目標錄制課程的音頻、視頻,并根據課程需求進行后期的編輯、剪輯工作。這對高職教師帶來了極大的挑戰。為提高教師的混合式教學能力,高職院校要對教師隊伍進行計算機網絡技術、新媒體應用技術培訓,安排教師到行業一線去實習,提升教師的混合式教學能力,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四)創設合作情境,進行合理分工
教師要制定難度合理的小組學習任務,引導學生進行合作,并培養學生主動溝通的意識,提高學生的溝通表達能力,使學生掌握小組合作的方法與技巧。同時,教師也要按照學生的個體差異進行合理分組,在各小組中均衡分配不同能力的學生,保證各小組成員能夠以強帶弱,實現小組成員的共同進步。
(五)過程監管,確保優質高效
保證課堂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環節就是教學過程的管理。課堂教學賦予了教師較大的自主權,教師是否按照教學標準來實施教學,教師的教學活動是否能夠達到教學目標的要求,這就要求職業院校加強教學管理,教學文件檢查,教學組織管理,課堂教學效果評價,這些常規管理不能放松,它的管理程度和管理水平能夠體現學校辦學水平,也是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保證。
結束語
近年來,混合式教學在各高職院校中得到了逐步的推廣和應用,雖然還存在很多不足,但仍處于良好的發展態勢中。各高職院校和教師要充分認識到混合式教學的重要價值,積極借鑒先進經驗,改進教學中存在的不足,增強混合式教學的實施效果,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郭致瑞.高職混合式教學的研究現狀及發展趨勢[J].西部素質教育,2019,5(24):114-115.
[2]張豪,孫健,卞云松.混合式教學資源建設研究與實踐[J].亞太教育,2019(12):144-145.
作者簡介:姓名:張鴻翔,出生年月:1982、6,性別:男,民族:漢族,籍貫:山東淄博,學歷:碩士研究生,職稱:副教授,研究方向:美術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