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 要】紅色文化教育可以實現中國傳統文化與民族精神的延續,通過積極開展紅色文化建設,可以創建綠色生命,能夠推進紅色文化的可持續發展,更好地傳遞中國傳統文化與美德。紅色文化教育與當前素質教育理念完美契合,能夠促使學生在規范自己言行舉止的同時,樹立遠大的抱負,實現全面發展。
【關鍵詞】紅色文化;學校內涵;浸潤校園;特色發展
中圖分類號:G623?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7485(2021)10-0095-02
Let the Red Culture Infiltrate the Campus and Boos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chool
(Guoqing Primary School,Gaotai County,Gansu Province,China) DENG Jin
【Abstract】Red culture education can realize the continu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national spirit. Through active development of red culture construction, green life can be create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ed culture can be promoted, and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and virtue can be better transmitted. The red culture education perfectly fits the current quality education concept, which can encourage students to establish lofty ambitions and achiev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while regulating their words and deeds.
【Keywords】Red culture; School connotation; Campus infiltration; Characteristic development
在學校教育中,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中國革命歷史是培養學生愛國意識、艱苦奮斗精神的最佳營養劑。結合本地革命老區的天然資源,結合黨組織的教育方針,黨組織的十九大精神,筆者經過多次調研與考察,貫徹學校提出的“創紅色品牌,辦綠色教育”的辦學理念,將紅色文化作為重點,將現代教育理念作為核心,積極打造“紅色文化”課程建設,以此助力學校內涵、學校特色的發展。
一、寓“以紅育人”于管理中
學校要注重師德師風的建設,分析當前形勢,強化當地紅色資源的應用,建設積極向上的氛圍。以中國的紅色精神引導教師鑄造師德、師魂。制定《學校建設紅色教育特色方案》機制,完善相應的配套制度,完善管理流程,確保職責清晰,保障紅色教育的穩定開展,促使該工作有章可循,相關教育工作的開展有組織、有計劃、有目標等,確保紅色教育工作能夠落實,可以凸顯教育特色。
其次,在學校教育背景下,為了進一步推動紅色教育的貫徹落實,學校也要主動對于紅色教育的精神內核進行分析,通過宣傳教育的組織與開展來保障教師教學理念的與時俱進。 “團隊合作”精神作為紅色精神的重要組成,教師在人際交往、日常工作中通過團隊合作精神的發揮可以提高工作質量,改進工作效率。因此,學校在開展紅色教育實踐時,除了從具體的工作流程、崗位職責上落實紅色精神內核,也要主動通過教育活動的組織,從教師群體出發促進紅色教育的發展,加強不同年級、年齡教師之間的合作,創改教學活動,提倡合作精神,開展相應活動,建設和睦的師師關系,確保教學的高質量進行。
學校“五課”指的是備課、說課、上課、評課、課后反思,開展教研活動之前,教師之間屬于分工合作,可以增進教師友誼。通過舉辦相應的教師活動,可以加強團隊合作。學校要注重養成教育工作,在教學活動進行中要從細節入手,注意行為習慣、言行舉止的培養與規范,強化師生合作意識,以此為素質教育工作的開展奠定基礎,助力學生發展,凸顯學校辦學特色。紅色教育以及紅色實踐活動的組織最終都要落實到具體的個人行為,而在精神向行為轉變過程中,接受者要主動進行內容的學習與知識的內化,學校從具體的培訓以及宣傳工作入手可以加大教師對于紅色的理解,而教師群體也要主動從個體出發,以紅色精神來指導個體的教學實踐工作,既深入理解紅色精神內容,也通過教師榜樣示范作用的發揮,幫助學生理解、掌握紅色精神,擴大紅色教育的影響范圍。
二、寓“以紅育人”于教學中
成立專門的“紅色教育”研究組織,實現教育效率的提升,強化德育境界,以此實現學校德育水平的提升。建設專門的“紅色教育研究小組”,加強整合革命老區紅色資源,“傳承紅西路軍革命精神,讓紅色文化浸潤小學校園”的實踐研究,加大鼓勵力度,促進學校更好地開展紅色教育培訓工作,繼而推進教學改革,擴大教育范圍,打造鮮明的教學品牌。
要走出課堂,擺脫學校的束縛,體驗社會內的生活,到所在地的革命老區去探索紅色資源,培養自身的紅色精神。學校要鼓勵教師積極挖掘當地的紅色資源,滿足學生學習需求,創建良好的紅色教育條件。在教學過程中,貫穿愛國主義,體驗生活,展現生命與地方文化風采。而為了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有更好的認知、理解、把握紅色精神,教師要主動發揮引導者的教育職責,在實踐活動開始之前引導學生對于紅色資源進行初步的了解,通過資料的收集,背景知識的了解,促使學生在實踐體驗過程中從更深層次的思想角度理解紅色文化,形成情感上的共鳴與思想上的認同。
學科教學期間,滲透紅色文化,與其他文化融合,能夠促使文化的沉淀。紅色資源是我們黨和國家的寶貴財富,是優質教育資源。它的內涵豐富,是集堅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深厚的愛國主義于一體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內容,是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的重要資源;它形式多樣,可以讓教育者在實施教育時,借助多種載體形式,創新教育方法;它功能獨特,對當代中國公民教育、學生教育、軍人教育和黨員領導干部教育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比如,語文教師在開課前,可注重學生輪流開展演講,講解紅色宣言。每次閱讀一首紅色詩歌,每月教唱一首紅色歌曲。體育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開展紅色體育訓練等,在教育過程中埋下紅色種子,讓紅色文化在校園內蔓延。
三、寓“以紅育人”于活動中
開展“一中心三基地”教育,能夠將紅色育人與學校的各類活動結合。“一中心”指的是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將課堂作為教育核心,作為開展此教育的的核心戰地。在課堂教育教學過程中,應當逐步滲透紅色文化。學校可以制定“三基地”,定期帶領學生去參觀,比如:筆者所在學校建設了德育基地、國防教育基地與勞動基地。德育基地主要是當地的紅色旅游景點,能夠促使學生了解紅軍的相關歷史,激發學生的愛國、愛家情懷,增強學生的責任感。勞動基地可以促使學生認知花草、知曉生命的可貴,熱愛生活。
比如,駐守在邊關的軍隊、駐留在海上的軍隊,他們均是奉獻了自己的生活,保衛了祖國的安全。通過列舉身邊的案例,與生活結合在一起,能夠促使學生更好地融入其中,進而跟隨榜樣,繼承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與優良作風。
四、紅色教育的啟示與作用
在“紅色教育”理念的影響下,學生開始熱愛學習,教師也開始熱愛教育工作,涌現出了很多“三好學生”,就像春雨一般,創辦了全新的教學途徑。我校實施“紅色教育”期間,其成績獲得了師生及部門的認可。紅色教育的開展可加速校風的建設,能夠形成班風,構建學風。學生之間能夠相互學習,互幫互助。教師之間能夠相互團結,互幫互助,形成積極進取的良好教風。學校干部、師生之間關系融洽,校園內構建了良好的政通人和局面。開展紅色教育,能夠促使學生傳承與發揚中國傳統文化,提升家長的教學滿意度,促使社會各界更加關注學校教育,以此提升學校的教育質量。
五、結語
綜上所述,學校“以紅育人”是一種嘗試、探索,是一個教育的新課題。在素質教育理念下,我們不可忽視“紅色教育”帶來的豐厚教學資源、帶來的良好教學氛圍。學校應當深入探索,樹立理想,創新教學路徑,促使學校“紅色教育”熠熠生輝。
注:本文為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傳承紅西路軍革命精神,讓紅色文化浸潤小學校園的實踐研究”(課題立項號:GS[2020]GHB4247)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李之剛.以特色教育促進學校內涵發展——寫在江蘇省徐州市特殊教育學校建校70周年之際[J].現代特殊教育,2020(21).
[2]柴歌陽.學校特色課程開發的個案研究[D].西南大學,2020.
[3]打造生態文明教育特色,推進學校內涵發展——江蘇省泰州市第三高級中學生態文明教育紀實[J].環境教育,2019(04).
[4]王利民,孫凱.紅色文化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作家,2007(14).
[5]李水弟.紅色文化:黨的先進性建設資源的動力支持[J].求實,2007(12).
[6]鐘秀利,楊艷春,羅春洪.試析紅色文化的政治價值——執政文化的視角[J].求實,2007(11).
作者簡介:鄧金(1980.12-),男,漢族,甘肅高臺人,本科,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教育。
(責編? 楊? 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