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金鳳
摘要:新時期,在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進程中,應重視道德與法治教育,構建和諧、高效課堂,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發展,以便為他們的高段學習奠基。其中,小學階段既是教育工作推進的關鍵期,對學生的認知形成影響深遠,也是思想品德與法治教育實施的重要時期,將促進孩子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因此,教師應加強對信息技術的應用,使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充滿創新活力。為此,筆者結合工作經驗,淺議信息技術應用于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的實踐策略。
關鍵詞:信息技術;應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
引言:
《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指出“更加注重以德為先,促進學生的終身發展[1]”。面對科技發展的日新月異,其不僅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多樣、方便,也為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注入了新的生機。為此,教師應具有信息素養,掌握多媒體教學的“度”,創新教學實踐,使學生具有學習興趣,形成美好的品格、擁有法治意識、形成制度認同、具有公民素養。通過構建高效課堂,推進教育現代化,提升公民素質,培養小學生的家國意識、使命感與責任感。
一、淺議信息技術應用于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意義
(一)有助于促進生動教學
基于新課標理念下,促進學生道德與法治核心素養的形成,構建高效課堂,需要教師加強對信息技術的應用。從而,在圖文并茂、聲像并舉的教學中,吸引學生的課堂關注力,將其代入到多樣化教學情境之中,使其自主獲取有益知識,形成辨識能力。從而,實現美德與法治教育,讓學生在趣味性、生動性課堂中,積極地與教師、同伴、智能設備等展開互動交流。
(二)有助于革新施教方式
人教版小學道德與法治教材有著內容豐富、更貼近小學生現實生活的特點。促進對信息技術的應用,優化授課理念,將使教師轉變教學視角與方式,在觀察學情的基礎上,讓教師走近學生,了解班級成員,結合其興趣偏好、認知能力、理解水平等,設計微課內容、選擇在線教學形式,促進學生個性化學習,使其建立正確的三觀,助力知識內化,讓學生能夠知行合一[2]。
二、信息技術應用于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的實踐策略
(一)營造生動情境,實現沉浸式教學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將信息技術應用于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中,教師可為學生營造生動、多樣、趣味情境,促進他們進行體驗式學習。從而,給予學生沉浸式學習感受,助力他們學科核心素養與情感態度的同步發展。例如:在人教三年級上《生命最寶貴》教學中,為了使學生具有感恩之心,認識到媽媽孕育新生命的不易與辛苦,促進生命教育的深入實施,可以利用微課教學。從而,形成真實的教學情境,讓學生體會生命的珍貴,具有熱愛生活、感恩父母的意識??山Y合該階段孩子的感受,出具成長中的不同煩惱,使學生認識到健康的可貴,讓他們具有積極樂觀的心態,并可以推出“體驗媽媽懷孕感受”的活動,播放相應的音樂,讓學生將書本放在肚子上,在保護“小寶寶”的前提下,完成日常動作。通過信息技術的輔助,提升課堂教學效率,讓小學生更加愛惜身體、珍惜生命。
(二)引入翻轉課堂,激發學生的興趣
為了激發學生的課堂學習興趣,使其更具主動權,教師還應引入翻轉課堂。通過布置不同的預習任務,讓學生在家中使用電腦、Ipad或其他智能移動設備進行學習。在《正確認識廣告》教學前,可使大家觀看虛假宣傳廣告典型案例,使其認識到并非廣告都是真實、合法、合規的,有些不法商家為了“套路”消費者,會進行虛假宣傳或夸大其詞。在課堂中,教師可與學生進行身份的互換,讓學生作為“今日教師”,結合多媒體屏幕中出示的“廣告是否一定可信?”、“遇到與宣傳不符的商品,我們應該怎么做?”等問題,發表自我看法。在激烈的課堂探討中,使學生形成法治意識、提高辨識能力,促進他們的理性消費。
(三)關注教學拓展,充實施教的內容
為了提升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有效性,加強對信息技術的應用,教師還需關注教學拓展問題。從而,進行教材知識內容的延伸與完善,讓學生不斷開闊自身的眼界。例如:在《我們神圣的國土》教學中,可為學生播放中印邊境沖突相關新聞,使學生透過真實的事件,感受中國軍隊捍衛祖國領土完整的決心,他們面對數倍外軍挑釁,強勢攔截、表現英勇,與其展開殊死搏斗。通過信息技術的應用促進教學拓展,培養小學生的家國意識,使其認識到祖國領土神圣不可侵犯,增強課堂教學的感染力。
(四)組織教學實踐,豐富其學習感受
為助力小學生綜合能力發展,提升信息技術的應用效率,構建和諧課堂,教師還需要關注教學實踐問題。例如:在《知法守法,依法維權》教學中,可以帶領學生走進法院,進行案件審理的旁聽。在去旁聽前,可以短視頻提醒的方式,告知學生應注意哪些事項。并且,讓學生觀看相應的法治教育宣傳片。從而,使小學生了解民法典中的相關內容,使其懂得拿起法律的武器保護自己,做到知法守法,能夠依法維權。還可使其在班級中進行案件審理模擬,用多媒體營造庭審現場,使學生分別扮演法官、書記員、審判員、原告、被告以及雙方的律師等。
三、結語
重視對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培養小學生的道德與法治核心素養,需要教師積極地為學生構建高效課堂[3]。只有重視創新施教,將學生視為課堂中的主體,尊重并關注他們的反饋,升級施教方式,才能提升教學效率,調動學生的課堂參與熱情,使其參與探討、發表自身看法。進而,促進道德與法治教學工作的與時俱進,增強教學指導的有效性,讓學生學會聆聽、樂于參與,使其具有堅韌的品格、正確的認識意識、法治精神與公民素養。
參考文獻
[1]逄珍英.基于信息技術應用于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的實踐[J].家長,2020(5):1.
[2]謝志英.信息技術在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小學科學(教師版),2019(6):10.
[3]陳秀.道德與法治課教學親和力研究[D].蘇州大學,20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