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婷姝

摘? ?要:新一代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傳統行業搭載大數據等先進技術向智能化發展已成趨勢,智慧物流成為物流業發展的未來方向。京東集團的青龍系統是我國智慧物流產業中居于領先地位的物流信息系統,標志著我國物流業在智慧化方向的不斷探索。智慧物流的發展在我國存在著物流企業成熟度較低、缺乏健全的物流信息標準體系、社會資源整合體制機制不健全等問題。為此,應制定發展戰略,支持智慧物流健康發展,健全物流信息標準體系,建立智慧物流專門部門,培養復合人才。
關鍵詞:大數據;京東物流;智慧物流
中圖分類號:F259.2? ? ? 文獻標志碼:A? ?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1)11-0051-03
對于大數據最早的引用來源于Apache的開源項目Nutch,意指需要同時進行分布式處理分析的數據集[1]。云時代的來臨標志著新一代信息技術愈加深入地滲透到各行各業的發展。物流企業逐步實現信息化、大數據技術在物流產業的應用推進了其智能轉型與產業調整的進程,智能化、自動化、可視化、網絡化、可控化的智慧物流將極大賦能經濟高質量發展。
一、智慧物流概念的提出與國內外發展現狀
(一)智慧物流概念及其提出
物流活動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物流是指物質資料等在時間空間兩個層次上的狀態變化的過程;智慧物流是在此基礎上,利用先進的大數據信息收集、處理、流通等技術,把人員和系統更好結合起來,使物質資料的移動實現網絡化、自動化、智能化、可視化、可控化的整個過程。
智慧物流的概念最早來源于2008年11月IBM在外國關系理事會上首次提出的“智慧地球”。2009年美國總統奧巴馬公開肯定“智慧地球”思路,并將“智慧的地球”作為美國國家戰略。奧巴馬總統認為,IT產業應通過“物聯網”與互聯網的整合使人類的生產生活達到“智慧”狀態,從而提高整個社會的生產效率,使資源配置更趨合理,資源利用更趨高效。同年,IBM公司提出建立一個面向未來的具有先進、互聯和智能三大特征的供應鏈,通過感應器、RFID標簽、制動器、GPS和其他設備及系統生成實時信息的“智慧供應鏈”概念,緊接著“智慧物流”的概念由此延伸而出。智慧物流的理念順應信息時代發展,標志著物流業未來發展趨勢主要以大數據、云計算以及人工智能為技術支撐,全面優化物流的各個環節,提高各方效益,優化資源利用,通過建立智能化的管控系統,使得物流配送面向各主體,實現更加高效的深度協同,從而打造智慧化物流體系。
(二)智慧物流國內外發展現狀
1.國外發展狀況
近年來,智慧物流在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發展較快。智慧物流的發展有良好的信息化基礎設施和技術研發水平的保障為支撐。當前較多學者認為,智慧物流相關系統的建立涉及如物流仿真技術、識別與感知技術、物流實時跟蹤技術、智能倉儲技術、物流數據管理平臺、數據交換技術等。國外很多綜合物流企業早在數年前就已經實現智能倉儲、智能物流規劃、智能配送等先進技術的應用,包括自動化立體倉庫、搬運機器人、自動化裝卸叉車、無人機、無人車、物流倉儲系統以及無線射頻識別技術等。Tesco、亞馬遜等企業已于2015年開始自己的RFID實施項目。以亞馬遜總部Tracy運營中心為例,入庫時采用Cubiscan測量系統,可以高效率掃描入庫產品的外形尺寸數據,提升入庫效率,并使用入倉成像系統簡化了收貨流程,大規模使用了Kiva機器人進行貨物分揀,較大程度上提升了訂單處理效率。美國的一家生產工程機械和礦山設備的公司Caterpillar開發出基于仿真模型以及倉儲、顧客服務信息、倉庫管理等各方數據對于物流成本的影響來進行物流的整體規劃設計軟件,從而在實際應用中大大增加了銷售額,降低了成本支出。
此外,智慧物流的發展也依托國家的相關政策的保障。早在2009年,“智慧地球”的理念就已上升為美國國家戰略,政府投入較多資源在物流信息和數據的采集上,建設了功能較為完善的智慧物流基礎設施和信息管理平臺[2]。大部分發達國家如美國、德國等都擁有比較全面的物流業相關標準,健全的物流信息標準體系可以為流通中的各方提供非常大的便利。
2.國內發展狀況
在“互聯網+”的發展背景之下,大數據相關技術為我國傳統物流業向智能化轉型升級賦予了強大的動能,物流智慧化將會對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起到關鍵作用。
數年來,相關國家政策的出臺也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我國物流企業逐步向物流智慧化轉型。雖然我國智慧物流開發具備了一定的基礎,但仍然存在許多問題,整個行業尚處于發展初期。一些大型物流企業在先進技術方面的研究開發有了一定成效,在倉儲、分揀、運輸、配送、管控等方面基本實現了自動化,并能夠依托計算機對相關數據進行收集分析,以不斷優化物流的各個環節,很大程度上降低企業的成本,整個物流過程的操作效率和操作精準度都大大提高。行業具有代表性的企業比如京東物流、菜鳥、順豐等。但在為數眾多的中小型物流企業中,信息技術的應用比例甚低,它們沒有自己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統。由于融資、規模、運輸能力等問題,這些中小型物流企業想要實現智慧化轉型升級非常困難,物流的許多環節依然完全依靠人工,用戶沒有辦法實時跟蹤物流狀態,整個過程時間較長,容易造成物品丟失損壞。這些企業也沒有完善的風險控制和解決能力,這使得這些企業在市場競爭中沒有充分的優勢,也會一定程度上造成市場秩序的混亂。
從整個物流行業來看,一些大型企業居于領先地位,具有較為先進的技術、設備和管理人才,但從智慧物流發展的標準來看仍存在不足。大部分企業都未能信息化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大部分工作仍然依靠人工完成。顧客家距離快遞點較遠、收取保管費、物品丟失損壞等問題頻現。基于此,無人配送站、無人機、無人車配送也相繼成為了各大物流企業解決其配送“最后一公里”難題的重要舉措。
二、從“京東物流青龍系統”看大數據背景下的智慧物流
(一)“京東物流青龍系統”簡介
京東自1998年成立發展至如今的規模,經歷了以業務的帶動到以技術為驅動的變革。京東高效優質的物流服務背后是智能化的倉儲系統WMS5.0和智能物流配送系統青龍系統。青龍系統作為物流網絡的最核心技術,從2011年9月研發項目啟動,到2012年11月就已經實現全國所有區域切換完成青龍1.0。青龍系統的切換運行是京東物流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技術升級,為物流業務的精細化管理運行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
京東物流網絡以各地倉庫、分揀中心、配送站和配送人員為基礎,通過智能化物流管理系統完成整個過程中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的高效流轉。精確的智能系統可以全面降低流通成本,并能較大程度上提高整個京東物流供應鏈的效率。
青龍系統在應用架構的設計上重視基礎資料的設置,涵蓋配送人員、站點、分揀中心、商家、車輛信息等多方的資料,保證各個子系統分工明確且數據共享,使得青龍系統可以高校精準地應對不同的業務處理場景。以青龍2.0為例介紹其主要應用架構。如圖1(見下頁)所示,青龍2.0包括了預分撿系統、PDA系統、運單系統、質控系統、GIS系統、自提柜系統、車輛調度與管理等模塊。預分撿系統是青龍的核心,它的作用環節是接收訂單到分揀中心,預分撿系統根據訂單的地址信息將其分配到對應站點,再由分揀中心進行智能分揀。在此過程中,青龍的預分撿系統利用大數據技術對關鍵字、地址等進行匹配,保證了訂單自動分揀的準確高效。PDA系統是青龍系統的核心生成系統,主要作用于分揀配送的環節,大大提高了分揀以及配送人員的工作效率。運單系統主要實現了訂單狀態的全程跟蹤,可以承接PDA系統的實時數據,并可供外部系統調用。質控系統主要對物流配送的異常狀態進行監控,以最大程度上保證貨物與配送服務的質量。GIS系統通過配送區域劃分、GIS統計分析、配送區域優化等應用深度優化了青龍的配送網絡。自提柜系統為解決 “最后一公里”難題提供了一個可行性的方案,使物流末端的服務效率和顧客滿意度均有較大程度提高。車輛調度與管理涵蓋了車輛作業標準化、車輛信息管理與安全、配件管理等系統應用。
(二)從“京東物流青龍系統”看大數據背景下的智慧物流
京東物流配送的整個流程經由核心的青龍系統的驅動,相較于原有的配送系統大大提高了整體效率和準確度,與智能倉儲系統WMS配合,達到了訂單處理能力的全面提升。青龍系統經過開發團隊近十年的不斷研發更新,從最初的1.0版本逐漸演進到當前的6.0版本,其核心技術就是大數據處理技術。青龍系統每天處理的數據規模達到億級,日處理單量達到百萬級別,
不僅保證了京東物流的高效率,也獲得了非常高的用戶評價,極大提高了用戶體驗度。
創新迎來變革。作為一家以技術為驅動的企業,京東無疑在先進的信息技術方面做出了非常大的努力,其在智慧供應鏈、智慧物流方面的研發在物流行業居于領先地位。工業4.0時代的背景之下,消費者追求個性化、定制化的消費體驗,對于消費過程中的時間成本和服務滿意度要求也愈來愈高。物流行業向智慧化轉型是必然趨勢。搭載大數據時代下各項新技術的快速發展,智慧物流將更趨向數據共享、業務決策智慧化、生產靈活化,會更加突出“以用戶為中心”的理念。信息科技與物流的融合發展將大幅度降低成本,提高我國物流企業在國際上的競爭力,優化物流資源配置,為國民經濟培育新的增長點。
三、我國智慧物流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物流企業成熟度較低
2020年9月11日召開了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物流企業綜合評估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經過本次會議評估,中物聯已向社會陸續通告了30批共6 898家A級物流企業,審定通過第30批A級物流企業586家,其中達到5A級的物流企業僅有27家。我國大多數物流企業的發展存在著較大的阻礙,包括內因外因兩方面的問題。內在因素包括企業管理制度不完善、企業規模偏小、組織程度低、生產要素在這些企業不能充分流動。智慧物流的發展要極大程度上依賴于信息技術的水平以及完善的基礎設施,但很多物流企業整體上發展并不成熟,沒有研發和引進技術與設備的能力,相應的管理和技術人才缺乏,使得智慧物流在這些企業中的發展受到極大阻礙。
(二)缺乏健全的物流信息標準體系
2019版《物流標準目錄手冊》收集了我國已頒布的現行物流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地方標準目錄共計1 112項,比上一年新增91條標準。而國外許多國家在物流標準的體系建設方面遠超我國,如德國的物流標準目錄共計約3 000條。如果沒有一個全面的物流信息標準目錄,整個物流過程中各參與主體之間的溝通、數據共享就會受到制約,嚴重影響整個供應鏈中的信息共享,使得物流企業在處理訂單時可能需要進行數據的交換,大大降低了物流的效率,同時也提高了企業的成本。因此,物流信息標準體系的不健全是我國物流智慧化進程中又一不能忽視的問題。
(三)社會資源整合的體制機制不健全
物流產業涉及到從供給端到需求端整個過程中的許多行業和領域,包括商貿流通、交通運輸、信息科技等;也包括比如商務部、工信部等管理部門。物流行業的智慧化發展要靠相關行業的共同努力,但各領域間仍存在著很嚴重的信息孤島。資源不能協調共享,發展不能形成合力,很多企業嚴重缺乏共享積極性,并且相關的體制機制不健全、責權不明晰,極大程度上拖延了我國智慧物流的發展進程。
四、我國智慧物流產業發展策略
(一)制定發展戰略,支持智慧物流健康發展
物流產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性和先導性產業,而且隨著傳統行業線上化程度加深,物流在經濟發展中的地位與作用愈來愈高;由于正逢我國產業結構優化調整時期,智慧物流的戰略地位也日漸凸顯。國家相關部門應制定智慧物流發展規劃,出臺相關扶持政策,鼓勵物流企業積極創新,培育一批智慧物流示范企業,建立有效的財政保障機制,推進相關技術、產品的研發和成果轉化。
(二)健全物流信息標準體系
在智慧物流的應用場景中,高效、可控、可視、精準是其區別于傳統物流的重要特征。但由于缺乏全面的物流信息標準,智慧物流的高效精準被嚴重削弱,供應鏈的各個環節無法實現信息化的完全順暢聯通,標準化的缺失導致信息障礙。因此,應加快文件格式、電子數據交換、GPS等相關代碼方面的標準化建立,推動物流信息標準在各個行業間的制定完善,盡快建立健全的物流信息標準體系,消除信息溝通鴻溝。
(三)建立智慧物流專門部門,培養復合人才
部門分割、跨行業資源共享困難的現象在我國仍普遍存在,而物流業又是一個聯通多個領域的產業,如果沒有各個行業間、各相關部門間的積極統籌協調,智慧物流的發展就會受到極大制約。應建立智慧物流發展專門部門,負責多方資源協調共享,溝通各相關企業和行政部門,強化智慧物流的頂層設計。由于智慧物流產業不僅涉及物流相關專業知識,而且需要更多的計算機技術、軟件設計方面的知識,這就需要既懂現代物流管理又懂計算機網絡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但現實中真正滿足企業發展需求的高層次人才大概僅為十分之一,智慧物流人才缺口很大,因此,培養相關人才是智慧物流發展進程中的關鍵所在。
參考文獻:
[1]? ?劉盼紅.大數據環境下Hadoop作業調度算法的研究[D].邯鄲:河北工程大學,2015.
[2]? ?陳偉.中外智慧物流發展的差異比較及經驗借鑒[J].對外經貿實務,2016,(6):8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