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針對當前初中英語創設“生本課堂”,發揮學生的學習動力和能動性,我校開展問題導學課堂研究,“問題導學”課堂的核心在于問題鏈生成。筆者結合教學實例,闡述問題鏈生成策略,指出有層次的問題鏈的設計是建立高效課堂的重要環節。
【關鍵詞】問題導學;教學策略;問題鏈
【作者簡介】趙峰,蘇州市陽山實驗初級中學校。
蘇格拉底說過,最有效的教育方法,不是告訴學生答案,而是向他們提問。在中小學核心素養的框架下,在新教育核心理念的指引下,我們學校積極參加課堂教學改革,在全校推廣“問題導學”教學模式。教師尊重學生生命成長的本能,把英語學習的自主權還給學生,以問題為主線,倡導“以學定教,順學而教,同學而教,順學而導”的原則,形成“以學定教,動態生成”策略下的“問題導學”動態課堂模式。
一、問題鏈的提出
“學源于思,思源于疑”,教師引導學生探究根源,疑問是思維的火種,思維是以疑問為起點的,有疑問才有思維,有思維才能解疑。探索新知識從問題開始,又在解決問題中拓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如何以問題為導向,如何生成問題,形成符合學生認知的問題鏈,引導學生自覺進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形成系統的、有效的學習方法和習慣,這成為“問題導學”課堂的核心。
二、問題鏈生成策略
問題導學教學模式中,提問是深度教學的重要手段之一。一節優質閱讀課離不開有質量的問題設計。教師對問題如何巧妙設置,使一系列問題環環相扣,形成一系列的問題鏈。黃學祥指出,教師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始終關注語言、內容和思維三者的統一,有了學思結合的生態課堂,學生的思維能力才能達到長足的進步和發展,并最終擁有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1.層層遞進——善啟學生的疑。
(1)巧用標題,吸引學生。在讀前階段,教師應激活學生與閱讀話題相關的背景知識和自身經驗,引導學生對文本內容進行預測。以譯林版《英語》九年級上冊第六單元Reading板塊為例,這一篇文章的主題是“Saturday's TV programmes”,學生對這一類話題比較熟悉,也比較感興趣。閱讀前,為了喚起學生預期,以問題自然導入話題。
Do you like watching TV?
What type of TV programmes do you usually watch? Why?
這樣的問題可以迅速讓學生的注意力轉移到本節課的重點TV programmes,學生思考后會展示個性化回答,帶著期待和好奇開始閱讀,達到預期。
(2)活用插畫,碰撞思維。與文本配套的插畫,一般是文章主旨形象化的表達。同時插畫也是預測文本內容的重要線索。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插畫進行想象和大膽預測。以9AU6Reading為例,閱讀文本中四幅插圖分別展示了體育、音樂、懸疑、動物。教師根據插圖提問:What are Saturday's TV programmes? What do they try to show us? 學生在問題引領下展開豐富的想象和猜測。創造性思維不僅能產生語言上的互動,而且能為后續深入閱讀做好鋪墊,激活和碰撞了學生的思維。
(3)結合情境,開拓思維。在閱讀文本過程中,教師應該創設合理的情境,激發學生閱讀的內驅力。以9AU7Reading為例,設計了一系列引發學生思考的問題鏈,并以板書的形式進行記錄,激發學生的思維。
What does the world think of Audrey Hepburn?
What great achievements did Audery make in the film industry?
對于此類信息類問題,學生可以直接在原文找到答案。
Some people thought Hepburn was lucky because the chance was waiting for her.Do you agree with it? Why or why not?
該類問題挖掘文本深層內涵,激發學生思維能力和語言能力。
What is your understanding of Hepburn as a great beauty?
追問意在激發學生對美的理解,這個開放性的問題激發學生多元評價和個性化思維,從文本上升到美育的培養。
筆者通過問題鏈的啟發,引導學生共同分析奧黛麗赫本的成長歷程、成就,結合語境,揣摩人物成功道路上的心路歷程,感受文本的深層含義,也為學生讀后輸出提供了支架。
2.動態生成——激發學生的疑。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按老師的課堂設計完成每一步,而是根據當時課堂中發生的具體情況巧妙地作出相應的互動。”教師要善于捕捉各種生成資源,讓課堂更加有活力。
(1)精心備課,課堂有效生成。在新課程理念的引領下,教師應對課堂問題進行多元、動態的設計,更多地讓學生參與。這些預備活動包括: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喜歡的學習方式、學生可能會提的問題、學生學習的感悟和易錯的部分。
例如,在教7AU4“My Day Task”部分時, 因為課本內容和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所以學習的參與積極性很高。為了使課堂更加生動,我拍了一些學生平時上課、做早操、做眼保健操、吃午餐、午休、社團活動的照片,提問:What activities do you do ?學生看到自己的照片,非常興奮,大聲回答:We do morning exercises. We do after-school activities.等等,有效復習了這個單元的重點句型。接著放了一張語文老師上課的照片,提問:Do you love having Chinese lessons ?? Why?學生非常喜歡語文老師,馬上回答:Yes. Because the teacher is nice to us.Because Chinese lessons are very interesting.學生踴躍回答,重點句型脫口而出,在運用中學到了知識。
(2)創設契機,智用學生的疑。課堂內外老師都會遇到無數的偶發事件,如何妙用課堂契機,轉化為有利于課堂教學的資源,既實現教學目標,又有效教育學生,提升教學素養。
班級中一位馬同學,每天上課偶有打瞌睡,回家作業經常不交或者補交,一問就說:“作業做得太晚了,還是沒有來得及完成。”而班級大多數同學八九點之前都能完成作業,綜觀這位馬同學,在課堂有時候挺認真,能積極問問題并且舉手回答,課堂做作業的速度和正確率都還不錯,問題出在哪里呢?我們在教授7AU4 My Day Welcome 部分時,有一張Millie 一天的圖,我預設了問題鏈,讓學生編幾組對話。
When/What time does Millie get up every day?
I would like to go to school with Millie. What time can I meet her at her gate?
What does Millie do at 8:00 a.m.?
How many hours does Millie have lessons every day?
What does Millie do after school?
然后再模仿這個對話,對對方情況進行提問。
When/What time do you get up every day?
I would like to go to school with you, what time can I meet you at your gate?
What do you do at 8:00 a.m.?
How many hours do you have lessons every day?
What do you do after school? When do you finish your homework?
在這個環節中,我特地叫了馬同學所在的小組上臺表演,在問到What do you do after school時,馬同學回答I watch TV with my grandma。同學們笑了起來,筆者讓其他同學再作回答,其他同學回答:I have dinner with my family and do my homework。下課后,我跟馬同學交流做作業為什么那么晚的原因,她坦言回家是先玩的,以為初中作業和小學差不多,一會兒就做完,結果發現不一樣了。她自己反思,以后回家要先完成作業再玩。
教師用這段對話巧妙處理了課堂上馬同學容易打瞌睡、作業遲交問題,讓學生自己去反思,一方面巧妙保護了孩子的自尊,另一方面利用資源學習了本節課的重點知識。
3.順水推舟——點化學生的疑。學生課堂上犯一些錯誤有時是一種靈動的生成資源,教師要充分發現并且合理運用。在教授8AU8“Natural disasters Reading”部分時,老師根據文章,設置了一組問題:
How did he feel after he was trapped?
讓學生根據文本內容,推斷出作者的心情變化。學生一開始覺得只是單一回答nervous,或者hopeless。這時教師引導學生在文本中找出對應的語句It was dark and silent around me. I could not see anything. (line 9)學生馬上給出了nervous,然后又找出“I was trapped,”I said to myself.(line11)學生能設身處地想到hopeless,然后又通過 I told myself to calm down since I was still alive. (line12)學生馬上能想到hopeful ,所以答案應該為內心更加豐富的nervous,hopeless and hopeful。
然后再給出問題:“since I was still alive”,Could you guess what he did next?
學生根據文本回答:He wanted to find the way out.
下一步引起學生深入思考:What did Timmy do to save himself after he was trapped?
學生結合自己的思考,會回答:He is brave enough或者Other people helped his。這時教師不應急于給出答案,而是帶學生再次分析文本,找出關鍵詞句。
He told himself to calm down.
He shouted for help.
He started to pull himself slowly through the dark.
He tried to find his way out.
He screamed when he heard some noise above him.
帶領學生總結出:brave,clever+others'help=safe。
在教學過程中,由于語言素養和文化差異,可能學生回答問題會有錯誤,這時老師不需要急于給出正確答案,而是帶領學生一起分析和揣摩,讓學生在領悟中得出自己的理解和認知,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
三、結論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懂得還不等于已知,理解還不等于知識。為了取得牢固的知識,還必須進行思考。思考的意思是什么呢?就是學生對所感知的東西要想一想,檢查一下他理解的是否正確,并且嘗試把所獲得的知識運用于實踐。
問題導學中初中英語問題鏈的設立,構建的是一個以生為本、促進學生思維的動態課堂。以問題鏈設計為突破口,就是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思維閱讀途徑、提升學生思維品質的過程。閱讀本質就是思維的過程。陶行知說過,教學要合一,有三個理由: 第一, 先生的責任不在教,在教學,而在教學生學;第二, 教的法子必須根據于學的法子; 第三, 先生不但要拿他教的法子和學生學的法子聯絡,并須和他自己的學問聯絡起來。
筆者所在學校的學生來源于全國各地,小學的英語學習基礎各有千秋,而問題鏈的設立層層遞進,可以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均可在回答一系列的問題中獲得成就感和挑戰感,體驗學習的快樂與挑戰。在培養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理念下,教師應該真正地樹立“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使教學能夠更有彈性、更具有靈活、更創新性。
參考文獻:
[1]張莉.生本課題下初中英語問題鏈設計策略探究[J].文理導航,2020(7): 46.
[2]顧婷婷.敢問課堂在何方問題引導在當時一英語教學中問題導向運用的嘗試[J].學苑教育,2015(18):58.
[3]胡文娜.基于思維品質培養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問題鏈設計[J].英語教師,2018(7):137-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