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會芳
摘要:鄉村人文環境主要指鄉村文化、燈光、民俗等內容的發展,與日常生產生活有十分密切的聯系。長期以來,我國中國思政課程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教師對于課程資源開發較為單一,多偏重于文本教材,甚至將教材作為課程教學的唯一準則。近些年,由于我國經濟水平發展迅速,許多鄉村在高速發展過程當中出現了人文環境問題,人民多追逐經濟效益,忽略了身邊鄉村人文環境,人文環境整治成為當代鄉村發展的重要內容。本篇文章基于中學思政教學,對鄉村人文環境整治展開深入的探討分析,并對此提出相應具體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中學思政;人文環境;實踐教學;策略探究
中圖分類號:G632.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21)28-0035
為了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教師必然要積極轉變傳統教學策略,將鄉村文化環境整治納入思政課程當中。通過實踐案例教學,不斷提升學生知識運用能力,從而構建多元化、高效化、趣味化的教學氛圍,為鄉村文化環境整治貢獻一份力量。
一、中學思政鄉村人文環境整治的重要意義
在我國新一輪課程改革當中,更加注重思政教學的時效性,關注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要求教師不僅僅要做好基礎知識教學,同時還要不斷提升學生知識實踐運用能力,為社會培養應用型人才。隨著我國經濟文化的飛速發展,文化成為民族創造力與凝聚力的重要源泉,同時成為國際競爭的重要元素之一,豐富的精神文明成為我國人民的熱切期望。在城市當中,經濟文化較為發達,人們的思想觀念也較為先進,但是在鄉村當中,人們的思想觀念存在一些問題,導致文化環境不佳。可是在鄉村當中也存在許多優良民俗習慣,鄰里存在親密的人際關系,因此鄉村人文環境整治成為社會熱點話題。在中學思政課堂教學當中,為了進一步提升學生知識實踐運用能力,教師應當開展鄉村人文環境整治實踐教學,通過開設多元化、科學化、趣味化的實踐教學活動,為鄉村人文環境提出有效的整治方案,并且增強學生人文意識。希望能夠通過思政實踐教學,在一定程度上促進鄉村人文環境發展,轉變鄉村人民落后傳統的思想觀念,最大限度地推動精神文化的發展。
二、中學思政鄉村人文環境整治實踐教學策略
1.開展實踐調查整治活動
鄉村文化環境整治能夠有效推進我國文化經濟發展,近些年文化在綜合國力當中的作用越來越強,各種形式文化應運而生。鄉村文化環境整治也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重視。但是就學生本身而言,學生普遍缺乏生活經驗,對于文化環境意識較弱。中學思政作為基礎教育課程,應當肩負起不進鄉村文化建設的作用,通過實踐課程,讓學生對人文環境整治有了初步的認識,并且通過調查指定初步的整治方案。
例如,在思政課堂教學當中,為了引導學生更好地理解先進文化在社會中的作用,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通過圖書查閱或者是網絡的形式,查找鄉村中具有的獨特文化內容,所查詢的地區不做強硬的限制。一些學生查詢了臨海鄉村文化,一些學生查詢了西北地區鄉村文化,一些學生查詢了東北地區鄉村文化。在課堂當中,學生可以將自己查詢的內容分享給全班同學。當學生分享調查內容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指定整治方案,學生要根據不同鄉村的人文環境,并且依據當地實際情況,制定出最具針對性的整治方案。隨后再由教師帶領學生不斷完善整治方案,提高鄉村人文環境整治方案的可行性,最后再由教師協助學生將整治方案分享至各個鄉村當中。
2.為學生提供實踐整治場所
新課程改革特別強調突出了實踐教學的重要性,同時對實踐活動做出了更加明確的要求,嚴格要求實踐教學總學時。因此,中學思政課程教學要走出課堂,脫離傳統的概念知識教學,引導學生將知識運用到實際當中。
例如,鄉村文化環境整治實踐活動不僅為學生提供了自主學習的外部環境,而且具有開發起來便捷、經濟、效果突出的優勢。在確保學生安全的情況下,教師可以帶領學生深入鄉村,與鄉村人民進行密切的溝通,實地考察參觀鄉村文化。學生在對鄉村文化的挖掘過程中,要自主確定所了解內容的方向、方式、方法,在同學之間進行交流過程中,加強了與外界接觸,這不僅使學生增強感性認識也提升了理性認識,發展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當學生與鄉村人員進行密切溝通之后,就會更加清晰地了解到鄉村人文環境存在的問題,從而提出更為有效的整治方法。
3.深入鄉村人文環境整治當中
通過日常思政課程知識學習,學生能夠認識到人文環境的重要性,為了進一步提升鄉村人文環境整治效果,教師可以帶領學生真正深入整治環境當中,帶領學生制定更有時效性的整治方法,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同時構建良好的鄉村人文環境。
例如,在思政實踐課堂當中,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制作手工,學生通過思政課程學習,了解到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與發展的重要性。學生就可以查詢鄉村所具有的獨特的民俗文化,借助手中的畫筆將民俗文化表現出來,又或者設計墻繪內容,繪制多種多樣的標語,借助外部環境的改善,轉變鄉村人民的思想意識。除此之外,為了有效整治鄉村人文環境,除了改善鄉村環境,重視成年人思想的轉變,也要注重青少年的教育。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思考,怎樣的教育方式能夠提升青少年的文化意識,通過鄉村青少年,逐漸影響到其家長的思維觀念,從本質上整治鄉村人文環境。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教師應當樹立新的課程資源觀,促進課程內容與現代社會、科技發展和學生生活的緊密聯系,給學生提供主動參與、探究發現的實踐機會,深入鄉村文化環境整治實踐活動當中,最大限度地提升學生綜合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韓秀梅.初中政治教學中如何構建高效課堂[J].科教導刊(中旬刊),2019(10):121-122.
[2]黃猛芳.初中政治教學中人文精神的培育相關問題初探[J].赤子(上中旬),2014(10):121.
(作者單位:廣東省博羅縣福田鎮福田中學516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