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靜,張敏
摘要:“互聯網+”引發了教育領域的深刻變革。獨立學院的《高等教學》教學理應實現教學空間融通化、學習活動無邊界化和教學方式多樣化,以實現新情況下的教學效能提升。為此需要以評價方式變革為契機,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學習資源支持為基礎,促進學生高效學習的實現;以教研聯動配合為輔助,促成互聯網與教育深度融合,實現課堂教學改革的深化與教學效果的提升。
關鍵詞:互聯網+;高等數學;教學變革;獨立學院
中圖分類號:G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5995(2021)11-0076-04
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及“互聯網+”行動計劃,對教育領域產生了重要影響。尤其是智慧教室、翻轉課堂等概念相繼提出,使教育界正在經歷著一場由“傳統”模式向“互聯網+”模式的深刻變革。“互聯網+教育”具有資源豐富、數據流通、互動便捷、因材施教、直觀形象、新鮮活力等優勢,如何借助“互聯網+”促進教學模式改革,有效對接信息化時代高校人才培養改革需求,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本文基于武漢傳媒學院《高等數學》教學改革及其實踐,試圖對“互聯網+”的具體運用進行初步探討。一、“互聯網+”背景下獨立學院《高等數學》教學之應然樣態(一)教學空間融通化
教學空間是教學活動開展的場所,本身是一個氛圍場,處于其中的個體通過活動參與等方式參與到空間構建過程中,從而生成差異化的體驗。而“理解教學空間實質在于讓空間成為觀察、理解和研究教學的向度,深化對教學的認識,更好地理解教學方式的變革與教學空間的變革具有內在的一致性。”[1]傳統高等教育的教學空間通常被定義為一間教室、三尺講臺,“互聯網+”的出現打破了這一傳統,使得教學空間從線下實體空間擴展至線上的虛擬空間。教學空間的融通化意指在“互聯網+”背景下,多維教學空間與教學方式、教學組織形式之間的密切關聯性,以空間變革推動教學效果的達成與深化。基于此,獨立學院的數學教學理應突破對傳統教學手段的過分依賴,充分運用信息化手段與技術,拓展已有的教學時空,充分實現線下實體教學空間與線上虛擬教學空間的有機融合,整合雙重空間中的不同教學資源,促進教學效能的提升。作為一門學科,《高等數學》應當培養學生相應的學科能力及素養,而不僅僅是教會學生做題與考試。因此,與之相應的《高等數學》教學方式應突破傳統的課堂講授式,挖掘數學與生活、與生命之間的銜接點,再運用信息技術加以網絡化呈現,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培養學生學科素養的同時實現學科育人的目的。
(二)學習活動無邊界化
“互聯網+”給教育帶來的改變,不僅僅是教育技術的革新,更重要的是讓教育更加體現出人文性[2],更加關注學生的學習活動之個性化與多樣化。由“互聯網+”和智慧教育所引申出的學習問題便是“learn from AI”還是“learn with AI”,信息技術的融入帶來大量學習資源與便捷學習方式的同時,也會給學生的學習帶來多元沖擊,因此學生應當學會處理自身與信息技術之間的關系,保持個體作為學習者的獨立性與主體性。“互聯網+”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更多的選擇性,學生不再局限于教師在課堂中所講解的內容,可以發揮自身主動性選擇需要的內容進行學習,從課內到課外,從校內到校外,從國內到國外,從現實空間到虛擬空間,將數學知識與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聯系起來,使學習活動無邊界化。此時,教師教學的重點應當從單純的知識教學轉向學生的學習能力的培養,注重學習的過程和質量。從無邊界教育到無邊界學習,培養高等教育階段學生應對未來社會變化的能力和素養是當前“高等教育全球化的愿景”[3]。對于學生而言,無邊界意味著打破重組,突破課內學習與課外學習的邊界,將課內外學習經驗予以整合,達成深度學習。在此背景下,《高等數學》不能局限于課堂中的講解與練習,而要關注學生思維的生長,讓學生經歷學科方法習得、學科思想浸潤的過程,使得學生能夠嘗試用數學思維理解與解決問題,讓數學浸潤學生生命。
(三)教學方式多樣化
隨著5G、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互聯網與各行各業融合達到了新的高度。[4]而“互聯網+教育”給教學改革提供了多種可能性,結合《高等數學》的教學實踐來看,可以獲得更多的教學方式,實現教學方式的多元化與教學效果的提升。第一,利用互聯網提供學習支架,拓展課程資源。在教學開始之前,教師可以通過互聯網上的學習平臺為學生提供一些學習的背景性知識,即學習支架,幫助學生理解課堂教學內容,課堂教學可以實現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二,利用互聯網促進學生學習過程。互聯網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實現了教育空間的深度拓展,線上交流成為師生、生生交往的重要方式,而且線上交流的即時性強、限制性少,更加便于學生向教師與同學請教、討論,教師也可以隨時隨地對學生進行答疑解惑、課后輔導。總之,“互聯網+教育”的模式,可以推進數學教學的手段與方式的多元化,以保障教學效果高效化的實現。
二、當前獨立學院《高等數學》教學的實然困境(一)學生學習動機激發低效化
獨立學院的學生主要來源于普通高考中分數較低的高中畢業生和中職學校畢業生,近年來單獨招生比例上升,這些學生普遍數學基礎比較薄弱,而且水平參差不齊。[5]根據筆者的調查,武漢傳媒學院傳媒技術學院理工類學生高考數學分數在100分以下的占比95.5%,其中80分以下的占比21.6%,學生的數學學習基礎較差。整體上看,學生普遍在記憶公式、定理上存在困難,并且不能靈活運用;學生數學知識零散,邏輯思維較欠缺,數學理解能力不高,學習動機不強。對于數學基礎如此薄弱的學生,僅用傳統式“講授—聽課”的教學方式遠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不能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作為專業基礎課的《高等數學》,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嚴密的邏輯性和高度的抽象性,學習難度較高。對于數學基礎相對薄弱的學生來說,經常會遇到難以解決的困難,久而久之,學生的學習動力逐漸消退,學習的抵觸情緒不斷膨脹。經調查,武漢傳媒學院傳媒技術學院有約44.7%理工類學生對學習數學不感興趣,甚至有24.3%的學生對學習數學感到害怕,對數學有興趣的只占39.6%。由于學生并未意識到《高等數學》相關知識與自身發展之間的關聯性,由此導致其喪失內部動機;在此情形下,僅僅依靠外部動機驅動,難免會出現學生學習動機激發低效化的問題。在教學實踐中,集體統一教學的傳統教學模式,難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因此亟需推進教學改革,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信息技術融入方式單一化
獨立學院的學生大多來自教育資源欠發達的中等學校,家長對孩子學習的重視程度普遍不夠高,多數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進入大學后,思想上有所懈怠,目標不再明確,或過于功利不重視公共課高數的學習。[6]在互聯網與教育深度融合的時代,獨立學院數學教師需要在充分考慮學生這些基本情況的基礎上,采用多元化的手段,將信息技術運用到教育教學中,制定合理的教學計劃、選擇正確的教學方法、充分利用教學資源與選擇教學環境,幫助學生適應教育手段的變化、提升學習能力。但由于“互聯網+”是新生事物,許多高校教師的職前教育中缺乏相關知識的學習,大部分是在進入工作崗位之后才開始學習相關知識。在信息技術與教育的融合過程中,教師往往走向兩個極端,即過多地依賴信息技術手段、或不重視信息技術。在《高等數學》課程教學中,教師普遍不具備“雙線混融教學”的能力,[7]部分教師過度依賴信息技術手段,而忽視了與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甚至課后答疑也采用網絡的形式進行,以至于學生看到的皆是冷冰冰的符號,難以感受教育過程中的感情關照與人文關懷。而另有部分教師則是依舊采用傳統方式授課,信息技術的使用僅僅體現于單一的PPT課件上,甚至完全不用信息技術,這又導致教學形式的單一,不能充分激發學生的興趣。因此,運用信息技術手段改進教學時,應注重融入方式的多元化,才能通過信息技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習積極性。
(三)教學活動組織機械化
教學活動組織機械化是目前獨立學院《高等數學》教學中存在的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這個問題表現為教學活動中,教師過于關注學生認知層面的知識習得,忽視了與生活、生命的關聯,難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在學習中,難以體驗到學習與生活的連接,自然不能夠獲得生活體驗,因而學習積極性不高,課堂教學效果較差。當前,獨立學院的學生對于《高等數學》的學習,普遍興趣不高,一些學生甚至產生了學習《高等數學》無用的想法,這與教學活動組織的機械化,教師的教學忽視知識本身與學生生活經驗之間的銜接不無關系。事實上,數學知識與學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如果教師能夠靈活地開展教學活動的組織,將知識以合適的方式呈現給學生,讓學生發現數學在生活中的運用,體會數學之美,學生就能夠主動地開展數學學習。然而,《高等數學》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單一化的教學組織和教學活動設計,依然存在。這樣,只會讓學生故步自封于公式記憶與背誦之中,學習只是為了簡單的應試。課堂教學之際,教師在引導學生理解和演繹公式的推導過程中,應合理借助多元化的信息技術,輔助傳統的板書的形式,靈活地將教育內容呈現給學生,也可以作為課前學習支架或課后自主探究的內容交由學生進行探索。
三、“互聯網+”背景下《高等教學》的變革路徑及成效(一)以評價方式變革為契機,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評價環節是教育教學目標達成的重要步驟,尤其是評價本身的適切性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體驗與學習投入,直接影響學生學習動機的激發,并進一步對其學習效果產生影響。2020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頒發的《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強調:改進結果評價,強化過程評價,探索增值評價,健全綜合評價,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提高教育評價的科學性、專業性、客觀性。在此背景下,“互聯網+《高等數學》”的教學變革過程同樣應當考慮以評價方式的變革,促進學生深度學習的發生,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基于此,武漢傳媒學院傳媒技術學院的《高等數學》課程評價方式的改革結合信息技術,著眼于過程性與結果評價相結合、循證評價與生成評價相結合,實現以評促教、以評促學的目的。此前,學生平時成績與期末卷面成績分別占30%和70%。改革后,學生的學習過程,包括考勤、課外錄屏資料的學習、課堂互動討論等,通過信息技術手段,獲取相關的數據,記錄入學生的學習檔案中。考核時,學生的學習過程成績和期末卷面成績各占50%。有了平時分分數的激勵,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大大增強,他們更加積極地參與課前預習和課堂發言,形成了積極向上的良好學習氛圍,學生對數學學習的恐懼心理和厭學情緒得到有效緩解。
(二)以學習資源支持為基礎,促進學生高效學習的實現
學習并非簡單的信息獲得或者知識接收過程,而需要學習者真正地理解新知識,將之納入到自己的知識結構體系當中,實現舊知識與新知識的有機融合。[8]而這一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學生學習過程中需要相應的學習輔助支架,即與學習主題相關的學習資源。有鑒于此,武漢傳媒學院專門開辟了學習通APP,這是一個集學習、互動、數據監測一體的學習平臺,和已有常見的學習平臺(如慕課、公開課)不同的是,該APP上的所有學習資源都由學校的科任教師根據獨立學院學生的學情和學習進度精心挑選與編排,包括知識點微講堂、專項訓練營、學習資料墻和小組討論室等,為學生大大節省了篩選資料的時間,也避免了網上學習資料參差不齊或針對性不強等問題。同時,教師還通過網絡平臺開設了數學實驗課,幫助學生解決計算繁難的問題。如開設了數學軟件Matlab的實踐課,通過該軟件求導積分等計算問題只需調用相應的函數即能解決,將抽象的數學問題直觀地表現出來,使學生在計算問題上不再注重繁雜的解題技巧,而是計算方法的掌握,發揮學生的計算機操作能力優勢,輕松解決計算問題,實現信息技術與學生高效學習的有機融合。
(三)以教研聯動配合為輔助,促成互聯網與教育深度融合
教學改革不僅要引導學生改變學習方式,更要實現教師教學方式的改變;不僅要關注教學本身,也要關注相關的制度;不僅是個別教師的變革,更應是教師集體的共同進步。因此,有必要搭建教師教研平臺,以研促教,推進學校數學教師整體教學水平的提升。為此,學校注重開展“互聯網+教研”新模式,在學習通APP上開通了新型教研平臺,創新地采用了集線下和線上教研優勢為一體的教研新方式。基于學習通APP平臺上,教師可以靈活安排時間進行線上討論;教師除了個人搜集學習資源以外,更可以群策群力、資源共享;教師因為獨自備課時間有限難以落實諸多教學設想,卻可以通過集體備課節省時間……新平臺的建立為教師提供了便利,為教學改革進行了制度上的“保駕護航”,有力推進了教師集體教學能力的提升。同時,通過學習通平臺,學生可以將個體自學、小組互學、全班互助都不能解決的問題,通過私信發給教師,科任教師在無法獨自處理的情況下,可以通過平臺共享,進行集體討論加以解決。這樣,學生可以及時有效地獲取信息的反饋,促進知識學習的連續性。這種靈活性、彈性較高的教研方式,不僅是對當前“互聯網+”時代的積極回應,還是學校層面深化教研制度改革的重要舉措,更是互聯網與教育深度融合的有效方式。
參考文獻:
[1]楊曉.理解教學空間[J].課程·教材·教法,2020,40(07):38-44.
[2]謝敏.“互聯網+教育”背景下的教學智慧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16.
[3]荀淵.高等教育全球化的愿景:從無邊界教育到無邊界學習[J].電化教育研究,2019,40(05):32-39.
[4]薛麗娟.基于“互聯網+”的高等數學教學改革實踐與效果研究[J].黑龍江生態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20(3):139-142.
[5][6]羅得文.基于多平臺的高職院校高等數學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改革實踐與探索[J].教育現代化,2019(3):63-65.
[7]李新成,陳琦.維特羅克生成學習理論評介[J].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4:〗81-87.[8] 李新成,陳琦.維特羅克生成學習理論評介[J].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4):81-87.
Reform and practice of higher mathematics teaching in Independent
Colleg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et plus”
——Take Wuhan 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Chen Jing, Zhang Min(1.School of Media Technology, Wuhan University of Media, Wuhan 430205;2. Faculty of Education,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Guilin Guangxi 541004)
Abstract:“Internet Plus” has triggered profound changes in education. The teaching of higher Education in independent colleges should achieve boundary integration in teaching space, universal learning activities and diversified teaching methods in order to improve teaching efficiency in the new situation.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take the reform of evaluation method as an opportunity to mobilize students’ learning enthusiasm; Based on the support of learning resources, to promote the realization of students’ efficient learning; Assisted by the linkage of teaching and research, the Internet and education are deeply integrated, and the classroom teaching reform is deepened and the teaching effect is improved.
Keywords:Internet plus; Advanced mathematics; Teaching reform; independent colle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