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超冰



摘要:目的:探究彩超檢查診斷急性結石性膽囊炎的有效性。方法:選取在我院行手術治療的80例急性結石性膽囊炎患者為結石膽囊炎組,選取同期在本院體檢的80例健康體檢者作為體檢者組。收集兩組彩超影像,對比其影像表現差異。同時統計結石膽囊炎組患者術前彩超診斷結果,參照手術病理診斷結果,統計診斷符合率。結果:結石膽囊炎組膽汁透聲差者(95.00%)占比顯著高于體檢者組(7.50%),P<0.05;結石膽囊炎組膽囊壁厚者(97.50%)占比顯著高于體檢者組(12.50%),P<0.05;結石膽囊炎組膽囊形態粗糙者(37.50%)和腫大者(60.00%)占比顯著高于體檢者組(7.50%、2.50%),P<0.05);結石膽囊炎組超聲MurPhy陽性率(97.50%)顯著高于體檢者組(5.00%),P<0.05);結石膽囊炎組膽囊壁厚度(6.78±1.25)mm顯著高于體檢者組的(3.89±0.97)mm,P<0.05;結石膽囊炎組彩超診斷膽結石合并膽囊炎、急性化膿性膽囊炎、急性壞疽性膽囊炎,與病理診斷符合率分別為92.68%、93.75%、85.71%,總符合率為92.50%。結論:彩超探查可有效明確急性結石性膽囊炎患者膽囊病變及結石情況,診斷準確性較高,為術前診斷及手術方案設計提供有效的參考資料,應用價值較高。
關鍵詞:彩超檢查;急性結石性膽囊炎;有效性
急性膽囊炎是臨床常見的肝膽疾病,其中多數患者合并膽結石,患者膽囊管被結石阻塞后可引發急性結石性膽囊炎,可引發劇烈腹痛及消化系統癥狀,病情進展較快,需盡早確診并治療[1]。但是急性結石性膽囊炎的臨床癥狀與常見急腹癥較為相似,臨床癥狀及體征鑒別難度較大[2]。本研究旨在探討彩超檢查診斷急性結石性膽囊炎的有效性。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5月至2021年10月在我院行手術治療的80例急性結石性膽囊炎患者為結石膽囊炎組,選取同期在本院體檢的80例健康體檢者作為體檢者組。體檢者組男52例、女48例,年齡24~70歲、平均年齡(47.89±23.15)歲,發病至入院時間1~8 d、平均(6.81±2.14)d。結石膽囊炎組男53例、女47例,年齡24~70歲、平均年齡(47.89±23.15)歲,發病至入院時間1~7 d、平均(5.10±1.89)d。兩組一般資料方面比較差異不顯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受試者彩超檢查要求空腹8 h以上,若當日檢查膽囊顯示效果較差者,可在次日再次進行彩超檢查。受試者采用仰臥位探查膽囊區域,隨后可轉換為側臥位等體位,探查膽囊的橫切面、縱切面、斜切面等掃描,測量膽囊大小和膽囊壁厚度,并探查其周圍組織情況;觀察膽囊內是否存在光斑,確定光斑位置、數目、大小、回聲,探查團塊移動情況,探查膽囊結石數量及位置。待彩超檢查結束后,由2名自身影像學醫師共同分析影像,出具診斷報告。
1.3 觀察指標
收集兩組彩超的影像,觀察其膽汁透聲、膽囊壁、膽囊形態和超聲MurPhy,對比兩組各影像表現差異。同時,統計結石膽囊炎組患者術前彩超診斷結果,分類統計各類型病變檢出情況,并參照手術病理診斷結果,統計術前彩超診斷符合率[3]。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處理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彩超檢查結果比較
結石膽囊炎組膽汁透聲差者占比顯著高于體檢者組(P<0.05),結石膽囊炎組膽囊壁厚者占比顯著高于體檢者組(P<0.05),結石膽囊炎組膽囊形態粗糙者和腫大者占比顯著高于體檢者組(P<0.05),結石膽囊炎組超聲MurPhy陽性率顯著高于體檢者組(P<0.05)。見表1。結石膽囊炎組膽囊壁厚度(6.78±1.25mm)顯著高于體檢者組(3.89±0.97mm),t=5.026,P<0.05。
2.2 結石膽囊炎組彩超診斷結果分析
結石膽囊炎組彩超診斷膽結石合并膽囊炎、急性化膿性膽囊炎、急性壞疽性膽囊炎,與病理診斷符合率分別為92.68%、93.75%、85.71%,總符合率為92.50%。見表2。
3討論
急性膽囊炎為肝膽外科的高發疾病,患者伴有合并膽囊結石病癥,易形成急性結石性膽囊炎。若不及時治療可導致膽汁瘀滯及細菌感染,引發膽囊積膿、穿孔或壞疽等嚴重并發癥,預后不佳,需盡早確診,必要時實施手術治療。急性結石性膽囊炎可引發上腹部絞痛、惡心、發熱等癥狀,腹部絞痛持續時間相對較長,部分患者伴有高熱、寒戰癥狀,與多種急腹癥癥狀較為相似,較難鑒別,需借助影像學診斷技術,探查病理改變,進而明確患者病情。
彩超是急腹癥早期篩查與診斷的主要方法,具有操作簡單,急診檢測便利,無輻射、重復性好等優點,可有效探查病變情況,鑒別診斷患者病情[4]。當前,彩超廣泛應用于急性膽囊炎等急腹癥診斷中,可有效顯示患者膽囊形態、位置、大小、膽囊壁厚度等變化,可為急性結石性膽囊炎診斷提供參考資料[5]。急性結石性膽囊炎臨床診斷相關文獻報道顯示,經腹部彩超探查,可有效顯示患者病灶及其與內外部關系,對于急性結石性膽囊炎診斷效果較好,與病理診斷相比,各類病變診斷符合率可達到90%以上[6~7]。本研究發現,彩超診斷膽結石合并膽囊炎、急性化膿性膽囊炎、急性壞疽性膽囊炎,與病理診斷符合率分別為92.68%、93.75%、85.71%,總符合率為92.50%,提示彩超探查的診斷準確性較高,對急性結石性膽囊炎鑒別診斷準確性較高,臨床應用價值較高。同時,本次研究總結急性結石性膽囊炎的彩超表現發現,超聲顯示結石膽囊炎組膽汁透聲差者(95.00%)占比顯著高于體檢者組(7.50%),提示患者膽汁透聲率顯著降低,存在膽囊炎表現,可作為鑒別依據。同時,觀察急性結石性膽囊炎患者膽囊壁發現,結石膽囊炎組膽囊壁厚者占比顯著高于體檢者組,膽囊壁厚度顯著高于體檢者組,可知急性結石性膽囊炎患者普遍存在膽囊壁增厚現象,厚度已經超過5 mm,在超聲探查中應注意觀察患者膽囊壁變化,避免漏診、誤診。此外,本次研究還發現,急性結石性膽囊炎患者膽囊形態也存在一定特征性,多呈粗糙和腫大狀態,且超聲MurPhy陽性率(97.50%)顯著高于體檢者組(5.00%),提示該影像學表現可作為急性結石性膽囊炎鑒別診斷的依據,有助于精準發現膽囊炎病變情況。
綜上所述,彩超探查可有效明確急性結石性膽囊炎患者膽囊病變及結石情況,診斷準確性較高,為術前診斷及手術方案設計提供有效的參考資料,應用價值較高。
參考文獻
[1]謝美金.全面腹部超聲檢查在急腹癥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2022,6(4):64-66.
[2]陳俊光,鄧曉妃,林樹俊,等.急性化膿性膽囊炎患者超聲影像學特點及其診斷價值[J].實用肝臟病雜志,2022,25(1):116-119.
[3]孫偉.全面腹部超聲檢查診斷急腹癥患者的臨床價值[J].中國農村衛生,2021,13(19):90-91.
[4]趙輝輝,崔紅.腹部超聲診斷肝膽疾病的影像特征分析[J].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2021,5(20):4-5.
[5]張鴻琳,田思源.超聲介入、膽道鏡取石術聯合多學科協作干預模式在急性結石性膽囊炎中的應用效果[J].現代醫學與健康研究電子雜志,2021,5(14):124-126.
[6]蘇洪濤,姜長濱,趙新宇.彩超檢查診斷急性結石性膽囊炎的效果分析[J].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2021,5(1):150-151.
[7]張敏.彩超檢查診斷急性結石性膽囊炎的效果分析[J].當代醫藥論叢,2020,18(11):158-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