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逸塵 左麗君 張怡寧
(華南理工大學體育學院 廣東廣州 510641)
足球作為世界最受群眾喜歡的運動之一,長期以來都受到國際運動和體育界廣泛的關注和支持。但是當前中國足球的發展、處境及取得的成績并不理想,當前我國的足球發展更加注重基層的教育和培養。選擇廣州市體育類高校足球裁判員培養現狀和對策研究的目的在于,為廣州市今后的足球發展及高校足球裁判員的人才培養和儲備提供行之有效的對策建議和參考價值。
參考我國學者韓翼、廖建橋、龍立榮(2007)在Borman和Motowidlo的績效結構的基礎上,構建的四維度量表模型,以及徐楠(2019)編制的《杭州市校園足球裁判員執裁能力調查表》,此次調查結合對足球教練員的職業功能和工作核心功能分析,提出了基礎能力、專業能力、關鍵能力和職業能力4種維度的13個指標。問卷采用了Likert式5點量級進行測評,每個題項抉擇答案為:不重要(1)、不太重要(2)、一般(3)、重要(4)、非常重要(5),初步構建影響高效足球裁判員培養因素量表,并編制出調查問卷。
該研究調查的主要是廣州3所體育類高校(廣州體育學院、廣東體育職業技術學院、廣州體育職業技術學院)的足球裁判員和學生。
該研究提出了以下研究假設。
H1:年齡在足球裁判員基礎能力、專業能力、關鍵能力和職業素養4個維度上存在顯著性的差異。
H2:性別在足球裁判員職業能力的4個維度上存在顯著性的差異。
H3:學歷在足球裁判員職業能力的4個維度上存在顯著性的差異。
H4:從業時間在足球裁判員職業能力的4個維度上存在顯著性的差異。
根據上述關于影響足球裁判員職業能力的影響假設,設計的研究模型如圖1所示。
問卷主要包括2個部分:第一部分為裁判員基本信息,了解其基本情況,如性別、年齡、學歷等,這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反映裁判員的基本背景信息。第二部分為裁判員職業能力,即對基礎能力、專業能力、關鍵能力和職業素養4個維度的調查。
依據 Cronbach's alpha系數(即α系數),一份可信的問卷的信度系數值至少為0.7以上,經SPSS分析樣本的α信度系數值為0.867,裁判員問卷中基礎能力、專業能力、關鍵能力、職業素養4個量表信度系數分別為0.802、0.823、0.864、0.812,表明問卷具有較高的信度。且在第一次調查10d后,又對調查對象中的280名裁判員進行了再調查,計算兩次調查的相關系數分別為R1=0.802(P<0.01)、R2=0.836(P<0.01),從而證明調查結果的可信性具有顯著意義。
此次調研在廣州市共發放問卷330份,回收319份,回收率97%,其中有效問卷315份。通過探討交流和調查問卷對他們當前自身的學習、培訓、裁比賽、所在學校相關組織活動情況及培訓單位、培養方式等問題開展調研。
足球裁判的能力培養、技能學習與其執裁水平和專業水平密不可分,因此專業知識及技能的培養和學習必不可少。綜上,針對廣州市裁判的專業知識學習進行了問題調研,發現大部分足球裁判員學習足球裁判知識頻率不高,知識熟練度不足。
參與此次調研的高校足球裁判員所在高校舉辦足球比賽頻率較低,普遍的執裁頻率在1個月1場比賽,執裁頻率并不高。經SPSS分析,變量“學習裁判理論知識的頻率”與“執裁比賽過程中錯判、誤判情況”兩組數據間的Pearson相關性系數為0.766,對應的顯著性為0.076,反映出兩個變量的總體變化趨勢一致,但趨勢并不顯著。
高校是否擁有專業的足球裁判課程培訓班及是否定期組織裁判員學習交流活動,對足球裁判技能強化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筆者調查了廣州市體育類高校裁判員所在高校的培訓交流組織情況,具體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在此次受訪的高校足球裁判員中,多數裁判員未定期進行專業的裁判員培訓和交流學習活動。
由SPSS分析得出,不同學歷的裁判員在溝通能力上不存在顯著差異(P>0.05);在再學習和專業能力上,專科裁判員與本科和研究生裁判員均存在顯著差異(P=0.013<0.05,P=0.031<0.05),本科與研究生則不存在顯著差異(P=0.277>0.05)。
表1 參與的裁判培訓或交流學習情況
圖1 研究模型
從事裁判員2年以下的被調查者與2~5年和5年以上的被調查者在再學習能力上均存在顯著差異(P=0.025<0.05,P=0.02<0.05),2~5年的足球裁判員和5年以上的裁判員不存在顯著差異;在執裁應變能力上,2年以下的足球裁判員與2~5年和5年以上的足球裁判員均存在顯著差異(P=0.043<0.05,P=0.001<0.05),2~5年的足球裁判員與5年以上的足球裁判員不存在顯著差異(P=0.06>0.05);在工作認同度上,2年以下的足球裁判員與2~5年和5年以上的裁判員存在顯著差異(P=0.041<0.05,P=0.002<0.05),2~5年的與5年以上的裁判員不存在顯著差異(P=0.169>0.05)。
當前,廣州市體育類高校裁判員對足球裁判知識的學習及接受專業的培訓不足,學習頻率與比賽執裁過程中出錯的頻率呈反比,這體現了對高校足球裁判員專業能力的要求。
對裁判員年齡、從業時間對其職業能力的差異分析,不同年齡及從業時間的裁判員在職業能力的個別維度存在顯著差異,年齡較小、從業時間較短的裁判員學習能力較強,但是,從業時間較長的裁判員及年齡稍長的裁判員由于積累了一定的工作經驗,因此在處理比賽突發事件上更有經驗,能力更為突出,這從側面反映出了,對足球裁判員比賽應變能力等方面培養的不足。
根據調查發現,80%的被調查裁判員表示,在具體的足球裁判工作中,由于高職院校更注重的是高技能人才的培養,因此更注重專業教師的培養,從而忽略了足球裁判的重視程度。
廣州市體育類高校要教育培養裁判員增強自主學習能力,樹立終生學習目標。高校對足球裁判員的教育和指引要與時俱進,不能停止對于比賽規則的了解和學習,切記不能固守成規,要主動了解最新的比賽規則和知識。高校要為裁判員提供足球裁判員培訓、交流及學習的機會,進行足球裁判員專業技能的學習和培訓,來幫助其提升身為裁判員的職業敏感度和理論知識熟練度。裁判員應深刻理解和感受理論知識的學習并且聯系實踐操作,多參與比賽的執裁、把握與優秀裁判員主動交流和學習的機會。
高校應重視足球比賽裁判員人才的經驗交流活動,可定期邀請專業的足球裁判員舉辦職業發展裁判教育培訓工作。為保證高校裁判員能擁有良好的職業素質、專業理論知識、把控比賽能力、實際操作能力及職業發展規劃,做好培訓和教育工作,還可以開展和進行年度培訓教育工作,依據廣州市足球發展未來規劃,以年度為單位對高校足球裁判員組織進行相關職業或專業的教育培訓,以保證廣州市體育類高校足球裁判員能力培養能夠做到與時俱進,與國際及國內的專業足球裁判執裁隊伍水平保持發展一致。
廣州市體育類高校足球裁判員能力的培養除了必要的理論知識課程教育和活動交流溝通外,還可以舉辦和組織高校足球聯賽,讓足球裁判員有親自上場執裁實踐的機會,通過組織相關職業足球比賽或與各大高校聯合舉辦校園足球比賽,讓裁判員親自到場感受比賽的節奏和環境,并通過在場下的觀看,學習中高級別裁判員的執裁過程、執裁原則及場上隨機應變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