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忠強,李德貴,彭來森
(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四川 德陽 618000)
現代學徒制是在借鑒和總結世界各國職業教育先進理念的基礎上,由我國教育部在2014年正式提出要探索試點的一種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新模式。2015年,教育部在全國范圍內遴選出了165家各類職業院校、企業作為首批試點單位,標志著現代學徒制在我國進入實踐探索階段。針對過去社會時常出現的“就業難、招工難”等現象,學校人才培養和產業發展需求嚴重脫節,而現代學徒制正是在此背景下誕生,以解決職業教育中學生專業知識和技能與企業工作崗位的有效對接問題。現代學徒制要求改變以前學校作為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唯一主體單位的舊局面,而是要讓學校和企業全程共同參與到人才培養工作中去,加大產教融合力度,切實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培養出社會和企業真正需要的高素質人才。
這里以我校2016、2017級汽車類專業現代學徒制學生為調查對象,通過問卷形式隨機展開調研。經過對調研結果的分析,發現我?,F代學徒制主要在招生招工、課程設置、師資隊伍、保障體系四個方面存在比較突出的問題。
在招生招工方面,現代學徒制首先要求校企雙方堅持招生招工一體化,將學生入學和就業問題一并解決,有助于實現學校招生、企業招工的雙贏局面[1]。如圖1所示,畢業后的學生對工作崗位滿意程度并不高,從而導致離職率也較高。究其原因,主要有兩點:第一,校企雙方在招生時對就業崗位相關情形宣傳不到位,造成學生對未來工作崗位認識了解不清楚、不全面;第二,剛入職時企業薪酬待遇遠低于學生預期值,使學生對待工作態度消極,乃至出現悲觀情緒和內心焦慮。

圖1 工作崗位滿意度比例
在課程設置方面,學生對于現代學徒制中的課程設置滿意程度偏低,說明課程設置與培養目標還存在較大偏差。結合調研反饋信息,主要有三點原因。第一,沒有系統完整的人才培養方案,造成有的知識點在不同課程中重復出現和講授,對課程設置缺乏科學性和嚴謹性。第二,大多數課程仍然采用普通班級的通用型教材資料,內容比較陳舊,對工作崗位要求針對性不強。第三,與課程教學配套的實訓基地建設滯后,主要依托校內有限的實訓場所開展技能訓練,缺乏對工作崗位場景的真實認識和體驗。
在師資隊伍方面,現代學徒制要求采用由學校教師和企業師傅共同組成的雙導師制師資隊伍,根據各自優勢特長,相互合作分工,共同參與到人才培養的全過程[2]。學生對于現代學徒制實施中的雙導師師資隊伍滿意程度偏低,說明構建的雙導師制師資隊伍并沒有達到預期的人才培養效果。究其原因,一是雙導師師資隊伍建設并沒有真正落地,大部分教學工作仍由學校教師承擔完成,而企業師傅參與教學任務很少,所以企業師傅的導師角色并未得到真正體現。二是學校教師擅長專業理論知識而缺乏一線實踐經驗,企業師傅具有豐富的實際工作經驗而教學能力不足,同時雙方又未形成有效的合作機制,造成校企雙導師不能形成合力。
在保障體系方面,學生對于現代學徒制實施中的保障體系滿意程度不高,說明前期建立的保障體系還存在很多不足。認真分析其原因,一是校企雙方未建立起完善的基本保障制度,來保證現代學徒制實施中各個參與人員的基本權益。比如,企業師傅因為沒有獲得相應報酬待遇,對待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工作態度消極、敷衍了事,未能盡到導師職責。二是缺乏教學活動過程中的運行監控機制,來保證現代學徒制實施的質量管控。
在招生招工方面,校企雙方應加強招生宣傳力度,全面地介紹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和學生就業崗位的條件待遇等內容,讓學生提前明確未來工作崗位情況。在平時教學過程中,要主動融入企業文化元素,按照企業員工標準要求和規范各項教學活動。同時,加強對學生從事一線工作正確認識的教育,培養學生獻身民族汽車工業事業的家國情懷。
在課程設置方面,現代學徒制應該區別于傳統人才培養模式下的課程設置,才能夠真正做到工學結合,與工作崗位無縫對接。因此,課程設置問題可以從兩個方面加以完善。第一,針對企業崗位實際需求,校企雙方選派教學經驗豐富的學校教師和實踐經驗豐富的企業師傅共同參與專業課程設置研究和教材資料開發,共同建設打造現代學徒制課程體系。第二,充分發揮企業對人才培養的優勢,除了要著力建設好校內配套的實訓基地外,還要將企業作為服務日常教學的校外實訓平臺,讓學生真正深入一線進行實踐鍛煉。
在師資隊伍方面,首先必須保證雙方導師團隊能夠長期保持穩定性,因為過多或者頻繁的人員變動,將會影響師資隊伍的團隊協作能力和整體教學水平。其次,學校教師和企業師傅都應該在各自所長的基礎上,互訪互學,彌補各自短板,不斷提高業務水平和教學能力[3]。再次,校企雙方都應該對雙導師真正實現互聘互用,不斷加強信任與合作基礎以及健全定期交流溝通機制,切實提高師資隊伍凝聚力。
在保障體系方面,為進一步完善現代學徒制保障體系,可以從如下兩個方面著手。第一,校企雙方都必須建立各自完備的基本保障制度,明確說明學生、學校教師、企業師傅各方的權益和責任,作為現代學徒制開展實施的基礎保障。第二,校企雙方都必須共同建立起教學運行過程中的質量監控機制,各自安排專人負責教學過程的質量管控,定期召集相關人員開展交流座談會,共同協商問題解決辦法。
為了檢驗所提對策的實際效果,在我校2018級汽車類專業現代學徒制學生中展開廣泛調研,經過對調研數據的處理分析,發現學生們對于工作崗位、課程設置、雙導師制、保障體系四個方面的滿意程度均大幅度提高,如圖2所示。這充分表明本文的研究工作對解決現代學徒制實施中遇到的上述問題具有現實的指導意義和參考價值。

圖2 完善前后滿意度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