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菲 蘇金哥 楊惠青 鄔東紅
2020 年,抑郁癥將成繼冠心病后全球第二大疾病,最新的一份數據顯示,中國的抑郁癥患者已經超過2600 萬[1]。現多數研究將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SSRIs)作為治療抑郁癥的首選方法,其中舍曲林因其效果、耐受和價格的綜合優勢成為一線藥物,在世界各地廣泛應用[2]。盡管藥理學對于抑郁癥的研究不斷深入,然而抗抑郁藥物僅對60%~70%的抑郁癥患者有良好的治療效果[3]。另一方面,首發抑郁癥(firstepisode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患者常存在陰性癥狀、亞綜合征性抑郁癥狀和功能障礙。有研究證明,當患者的抑郁癥狀有所緩解后,常常會由于社會功能或認知功能受損而導致抑郁癥的反復發作,因此對首發抑郁癥患者的治療,尤其是社會功能與認知功能的干預至為重要。本研究旨在探究重復經顱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治療首發抑郁癥的干預效果。目前,本研究取得了一點成果,現將實驗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 年8 月~2019 年8 月在本院就診的60 例首發抑郁癥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0 例。對照組中男15 例,女15 例;平均年齡(42.00±23.31)歲;文化程度:文盲4 例、小學6 例、初中4 例、高中6 例、大專及以上10 例。觀察組中男12 例,女18 例;平均年齡(44.00±25.19)歲;文化程度:文盲3 例、小學7 例、初中3 例、高中7 例、大專及以上10 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需要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所有患者均需要滿足國際疾病分類第10 版(ICD-10)的抑郁癥診斷標準[4];②年齡18~45 歲;③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評分>18 分的患者;④患者為首發抑郁癥。排除標準:①左撇子;②表現出精神病癥狀;③表現出嚴重、不穩定的身體疾病;④有頭部受傷或癲癇病史;⑤被診斷為躁郁癥的患者;⑥有金屬植入物的患者;⑦妊娠患者。
1.3 方法 兩組患者均采用舍曲林進行治療,起始劑量時口服50 mg/d,之后結合患者自身情況將劑量增加到100 mg/d。觀察組加用rTMS 進行干預,刺激點位于背外側前額葉皮層(DLPFC),刺激強度為120% 運動閾值,刺激頻率為10 Hz,每次治療接受30 個序列,每個序列連續刺激4 s,間隔 26 s,持續37.5 min/次。對照組則加用rTMS 偽刺激進行干預,線圈放置與頭皮成90°,其他參數的設置與治療組一致。兩組患者每周治療5 d、休息2 d,均治療4 周。
1.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1.4.1 抑郁自評量表評分 抑郁自評量表是美國教育衛生部推薦用于精神藥理學研究的量表之一,含有20 個項目,分為4 級評分的自評量表,原型是Zung 抑郁量表(1965)[5]。其特點是使用簡便,并能相當直觀地反映抑郁患者的主觀感受。
1.4.2 漢密爾頓抑郁量表評分 半個世紀之前,Max Hamilton 發布了漢密爾頓抑郁量表,用于評價抑郁嚴重程度,尤其是治療過程中的癥狀改善,是臨床上評定抑郁狀態時應用得最為普遍的量表[6]。這項量表由經過培訓的2 名評定者對患者進行HAMD 檢查,一般采用交談與觀察的方式,檢查結束后獨立評分;在治療前后進行評分,可以評價病情的嚴重程度及治療效果。
1.4.3 威斯康星卡片分類測驗(wisconsin card sorting test,WCST) 威斯康星卡片分類測驗用于評價患者的執行功能[7]。要求受試者根據三種可能的類別(顏色、數量和形狀)對48 張卡片進行排序[8]。在連續6 次正確回答后,要求受試者將排序原則更改為另一類別。當受試者正確完成所有6 個類別或使用全部卡片時測試結束。計算被試者的完成分類數、持續應答數、正確應答數。
1.4.4 詞語流暢性測驗(verbal fluency test,VFT) 詞語流暢性測驗是由Thurstone 等于1962 年首次提出應用于癡呆的臨床診斷,用于檢測優勢半球額葉及顳葉的功能,主要評價被試的語言能力、語義記憶和執行功能等[9]。測驗要求被試在規定時間內盡可能多地說出某一類詞語,受試者回答詞語個數越多則表明詞語流暢性越好。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干預前后抑郁自評量表評分比較 干預前,觀察組的抑郁自評量表評分為(62.96±4.21)分,對照組的抑郁自評量表評分為(61.59±3.89)分,兩組患者的抑郁自評量表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1.309,P=0.196>0.05)。干預后,觀察組的抑郁自評量表評分為(32.96±4.32)分,對照組的抑郁自評量表評分為(45.39±3.58)分,觀察組的抑郁自評量表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12.135,P=0.000<0.05)。兩組干預后的抑郁自評量表評分均顯著低于干預前,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干預前后漢密爾頓抑郁量表評分比較 干預前,觀察組的漢密爾頓抑郁量表評分為(27.90±4.44)分,與對照組的(28.31±4.01)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0.375,P=0.709>0.05)。干預后,兩組的漢密爾頓抑郁量表評分均顯著低于干預前,且觀察組的漢密爾頓抑郁量表評分(9.14±6.02)分顯著低于對照組的(15.11±5.40)分,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干預前后威斯康星卡片分類測驗評分比較干預前,兩組的完成分類數、持續錯誤數與正確應答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的完成分類數、正確應答數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持續錯誤數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4 兩組干預前后詞語流暢性測驗評分比較 干預前,觀察組的詞語流暢性測驗評分為(5.32±4.43)分,對照組的詞語流暢性測驗評分為(5.41±4.33)分,兩組患者的詞語流暢性測驗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0.080,P=0.937>0.05)。干預后,觀察組的詞語流暢性測驗評分為(12.29±4.03)分,對照組的詞語流暢性測驗評分為(10.43±4.05)分,觀察組的詞語流暢性測驗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3.531,P=0.001<0.05)。干預后,兩組的詞語流暢性測驗評分均顯著高于干預前,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1 兩組干預前后抑郁自評量表評分比較(,分)

表1 兩組干預前后抑郁自評量表評分比較(,分)
注:與本組干預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干預后比較,bP<0.05
表2 兩組干預前后漢密爾頓抑郁量表評分比較(,分)

表2 兩組干預前后漢密爾頓抑郁量表評分比較(,分)
注:與本組干預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干預后比較,bP<0.05
表3 兩組干預前后威斯康星卡片分類測驗評分比較(,分)

表3 兩組干預前后威斯康星卡片分類測驗評分比較(,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表4 兩組干預前后詞語流暢性測驗評分比較 (,分)

表4 兩組干預前后詞語流暢性測驗評分比較 (,分)
注:與本組干預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干預后比較,bP<0.05
抑郁癥是國內外最為常見的精神類疾病,抑郁癥患者存在興趣缺失及持久的情緒低落、抑郁悲觀等負性情緒,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社會功能和生活質量[10]。在臨床實踐中,由于其多樣的臨床表現,難以預測其病程和預后以及患者對治療的不同反應,這些對抑郁癥的檢測,診斷和治療帶來了巨大的挑戰[11]。通常,抗抑郁藥物舍曲林是一種5-羥色胺(5-HT)再攝取抑制劑,能夠升高細胞外5-HT 水平,是其抗抑郁活性的基礎[12]。抗抑郁藥改善情緒的確切機制仍不清楚,但是大多數抗抑郁藥作用于單胺能神經遞質系統,在突觸中產生初始作用,然后影響細胞內信號傳導,這些途徑最終導致特定基因表達,神經發生和突觸可塑性的改變,最終會改善抑郁的癥狀[13]。然而,這種藥物仍需要數周的時間才能產生有效的治療作用。此外,舍曲林等藥物還可能導致患者無法忍受的嚴重不良反應,包括性功能障礙、體重增加、惡心和頭痛等副作用[14]。另一方面,抑郁癥反復發作常是由于認知功能缺損導致的,因此,對首發抑郁癥患者進行認知方面的治療也尤其顯得至為重要。與其他常規療法相比,rTMS 是一種更安全、非神經侵入性的臨床抑郁癥治療手段[15]。rTMS 主要通過前額葉皮層的磁刺激形成局部強磁場,進而使相應的神經元去極化,從而調節和修復負責情緒調節和大腦抑郁癥狀的神經回路。
本研究結果表明,干預前,觀察組的抑郁自評量表評分為(62.96±4.21)分,與對照組的(61.59±3.89)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1.309,P=0.196>0.05)。干預后,觀察組的抑郁自評量表評分為(32.96±4.32)分,顯著低于對照組的(45.39±3.58)分,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12.135,P=0.000<0.05)。兩組干預后的抑郁自評量表評分均顯著低于干預前,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前,觀察組的漢密爾頓抑郁量表評分為(27.90±4.44)分,與對照組的(28.31±4.01)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0.375,P=0.709>0.05)。干預后,兩組的漢密爾頓抑郁量表評分均顯著低于干預前,且觀察組的漢密爾頓抑郁量表評分(9.14±6.02)分顯著低于對照組的(15.11±5.40)分,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前,兩組的完成分類數、持續錯誤數與正確應答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的完成分類數、正確應答數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持續錯誤數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前,觀察組的詞語流暢性測驗評分為(5.32±4.43)分,與對照組的(5.41±4.33)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0.080,P=0.937>0.05)。干預后,兩組的詞語流暢性測驗評分均顯著高于干預前,觀察組的詞語流暢性測驗評分(12.29±4.03)分顯著高于對照組的(10.43±4.05)分,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對首發抑郁癥患者進行為期1 個月的rTMS 刺激干預,可以很好的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提高患者的精神健康狀況與認知功能,從而幫助患者戰勝抑郁、走向新的生活。雖然rTMS 對抑郁癥的治療機制還不十分清楚,但這種無痛、無創治療技術為抑郁癥患者開辟了一個新的治療途徑,值得在臨床研究中進一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