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冰
慢阻肺,是一種臨床常見呼吸系統疾病,以呼吸困難、慢性咳嗽、胸悶、氣短為主要癥狀,主要多發于老年群體[1,2]。老年慢阻肺患者由于自身機體功能減弱,加之合并基礎疾病較多、環境污染等因素影響,很容易合并肺結核等疾病,增加臨床治療難度,給患者生活質量造成極大影響[3]。因此,尋找一種較為安全可靠的慢阻肺合并肺結核治療方案,對患者生活質量及預后均具有重要意義。為了解慢阻肺合并肺結核的有效治療方法,本文選取了2017 年1 月~2019 年12 月收治的249 例老年慢阻肺合并肺結核患者,對其應用不同方案治療的效果分析如下。
1.1 一般資料 納入2017 年1 月~2019 年12 月本院收治的249 例慢阻肺合并肺結核患者,其中男188 例,女61 例;年齡50~75 歲,平均年齡(67.83±4.65)歲。納入標準:①臨床表現為不同程度的氣喘、咳嗽和胸痛等癥狀;②均符合慢阻肺和肺結核相關診斷標準:③年齡≥60 歲;④知曉本研究并簽署同意書。排除標準:①肝腎功能損傷;②伴有原發性或繼發性癡呆疾病;③對本研究藥物過敏;④認知功能障礙或精神疾病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研究組(129 例)和對照組(120 例)。研究組,男98 例,女31 例;年齡60~81 歲,平均年齡(77.95±5.99)歲;病程2~10 年,平均病程(5.98±1.35)年。對照組,男90 例,女30 例;年齡61~82 歲,平均年齡(78.14±5.88)歲;病程1~10 年,平均病程(5.97±1.66)年。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入院后,所有患者均常規給予X 線檢查,并予以靜脈補液、解痙、平喘等對癥治療,在此基礎上,對照組予以常規抗結核治療,口服利福噴丁(無錫福祈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0940012),0.6 g/次,1 次/d;口服異煙肼(杭州民生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3021636),0.3 g/次,1 次/d;口服乙胺丁醇(沈陽紅旗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1022349),0.75 g/次,1 次/d。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莫西沙星(重慶華邦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93406)治療,口服0.4 g/次,1次/d。嚴密觀察兩組治療期間病情改善情況,并根據患者具體病情酌情調整藥物劑量。兩組均治療3 個月。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臨床療效:療效判定標準:患者治療后喘息、胸悶等癥狀消失或基本消失為顯效;臨床癥狀較治療前有所好轉為有效;臨床癥狀較治療前無改善為無效。治療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②肺功能指標變化情況:分別于治療前后對兩組FEV1、FEV1/FVC 進行比較。③治療3 個月后,統計兩組痰菌轉陰率、雙肺陰影消失率和胸片空洞好轉率。④比較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主要包括口干、惡心嘔吐、乏力、失眠等。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 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治療效果比較 研究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肺功能指標變化情況比較 治療前,兩組FEV1、FEV1/FVC 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FEV1、FEV1/FVC 均較治療前升高,且研究組治療后FEV1、FEV1/FVC 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痰菌轉陰率、雙肺陰影消失率及胸片空洞好轉率比較 研究組痰菌轉陰率、雙肺陰影消失率以及胸片空洞好轉率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1 兩組臨床治療效果比較[n(%)]
表2 兩組肺功能指標變化情況比較()

表2 兩組肺功能指標變化情況比較()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bP<0.05

表3 :兩組痰菌轉陰率、雙肺陰影消失率及胸片空洞好轉率比較[n(%)]
2.4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研究組中發生惡心嘔吐2 例,乏力1 例,口干1 例,失眠1 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3.88%(5/129);對照組中發生惡心嘔吐2 例,失眠、乏力各1 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3.33%(4/120)。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053,P>0.05)。
慢阻肺是常見慢性疾病,好發于中老年人,尤其是機體功能減退的老年人群,多以肺氣腫形式存在,臨床伴有持續氣流受限,并可呈進行性發展,引起呼吸系統多種疾病,如肺心病、呼吸衰竭等。慢阻肺臨床常見慢性咳嗽、氣短、喘息等表現,其中慢性咳嗽為最早期臨床表現,隨病程進展往往可發展成為終身性病癥[4]。隨著人們生活方式轉變和人口老齡化加劇,慢阻肺發病率也呈現出明顯上升趨勢。老年慢阻肺患者由于自身機體免疫能力下降,很容易合并肺結核等疾病,給患者生活質量和生命安全造成極大威脅。肺結核主要因結核分歧桿菌感染所致,其臨床表現與慢阻肺臨床表現較為相似,可表現為胸痛、乏力、呼吸困難、盜汗以及咳嗽咳痰等癥狀,具有一定的傳染性。諸多臨床研究發現,合并肺結核的慢阻肺患者,患病后會出現較長時間的反復咳嗽癥狀,部分患者還會伴有消瘦、乏力等癥狀[5]。對于老年慢阻肺合并肺結核患者,臨床主要采用解痙、平喘和抗感染等治療,根據患者具體情況可酌情調整治療方案,雖然具有較好效果,但是由于老年患者機體功能減弱,長期應用大量抗生素藥物容易產生耐藥性,影響患者治療效果[6]。因此,在老年慢阻肺合并肺結核患者治療過程中,選擇合適的抗生素藥物極為重要。
莫西沙星屬于人工合成的喹諾酮類抗菌藥,具有抗菌譜廣、抗菌作用強、半衰期長等優勢,患者使用后不易產生耐藥性,且容易被機體吸收,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產生作用,且所需服用的劑量較少,是一種較為安全可靠的藥物。有資料顯示,莫西沙星在老年慢阻肺合并肺結核患者治療過程中,不僅見效快,而且只需使用較少的劑量就能獲得為理想的治療效果,且不會增加患者的耐藥風險[7]。對于莫西沙星的抗菌效果已有諸多研究證實,是臨床常用抗菌藥物[8]。楊飛等[9]學者的研究結果顯示,在給予老年慢阻肺合并肺結核患者常規抗結核等對癥治療的同時,加用莫西沙星治療的觀察組的有效率高于常規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證實了莫西沙星與異煙肼、乙胺丁醇以及利福噴丁等藥物聯合治療的有效性。本研究顯示,研究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FEV1、FEV1/FVC均較治療前升高,且研究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研究組治療方法的臨床療效更佳,更有助于改善患者肺功能,從而促進患者病情緩解和預后改善,增強患者治療效果。經治療后,研究組痰菌轉陰率、雙肺陰影消失率以及胸片空洞好轉率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該治療方法可促進患者雙肺陰影消失和胸片空洞好轉,對患者的痰菌轉陰率提升具有重要意義,與王曉紅等[10]學者的研究結果類似,證實了該治療方法的可行性。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兩種方案治療的不良反應相當,在常規治療基礎上加用莫西沙星治療并不會增加患者不良反應,具有較高安全性。
總之,在予以慢阻肺合并肺結核患者常規對癥治療的同時,應用莫西沙星治療的臨床療效確切,可抑制患者機體炎性反應,促進患者痰菌轉陰和肺功能改善,從而提升患者臨床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