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國文
摘 要:農村學生們缺乏知識和訓練,他們經常脫口而出心中所想的,缺乏中心和組織,口語經常重復主語和動詞,進行不清楚的引用,詞語使用不匹配。因此,在對農村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中,要滲透以思維為核心、以聽為基礎、以說為中心的各種智力因素,實現聽、說、思的有機結合才能培養學生口語交際的能力,促進學生口語的發展,從而提高學生整體綜合素質。為了達到這一要求,需要對學生進行口語交際的強化訓練。
關鍵詞:農村;小學生;口語交際能力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小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得到了很高的重視,如何提高學生的口語能力成為有待思考的問題。“互聯網+”時代為各地區的學生開展口語交際提供了更多有效的方法和途徑,教師可以利用各式各樣不同的網絡資源,搜集各種資料,做好口語交際的準備。通過網絡資源來優化教學模式,提高教學設計的整體效果,既能夠豐富各式各樣不同的教學情境,也能夠改變農村地區小學生在開展口語交際的過程中交際質量較差這一問題。
一、關注生活,積累經驗,攝取身邊的美
1.通過聽故事練習口語。小學生喜歡聽故事,尤其是那些充滿幽默、富有兒童生活情趣的故事。根據這種心理特點,教師可以有意識地選擇一些關于文明、誠實、勇敢的故事講給學生聽。先讓學生學會傾聽,抓住要點,理解大意,然后再讓學生復述,老師聽,再鼓勵,這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還可以讓他們更好地理解、記憶、表達故事,從而提高農村小學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教師要在課前精心準備課題以及相關的教學材料。比如,為了鍛煉小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教師一定要選擇學生所喜歡的故事,或者是在本次故事講完之后,讓學生對自己所聽到的故事進行簡單的表達以及續寫,這種方式既提高了學生的注意力,同時也能夠讓學生在進行自我表達的過程中增強表達的敘事性。
2.觀察并練習說。農村小學學生,尤其是低年級學生,心理發展水平低,抽象思維相對空洞,難以描述事物的特征。教師要指導學生學會觀察周圍事物,注意教給觀察方法,使學生觀察后再說,這樣學生的思維、想象等就有了一定的物質依據。如某次教師在談論玩具,就讓學生拿出他們的玩具并告訴教師這是什么玩具,它是怎么來的。學生們談了很多,如手槍、娃娃、汽車、望遠鏡……有的來自朋友和親戚贈送,有的是父母的獎勵和自制的。然后他們被要求說出玩具長什么樣,再告訴教師他們有多喜歡這些玩具。最后,讓孩子把這三句話放在一起,連起來談談自己的玩具,這樣學生們便有話要說,有話要說。
3.加強課外閱讀和英語口語訓練。口語訓練是一種直接的活動,只有擁有豐富的文化知識,我們才能在復雜的環境中靈活地回答問題。因此,我校加強了課堂閱讀活動和閱讀環境的開發。一方面,我們每天下午提供20分鐘的課外閱讀指導,每周安排信息早餐會議。通過開展信息交流、閱讀體驗交流會、朗誦會、新聞發布會、小專家報告會等,有效提高學生課外閱讀的質量,從而為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提供保障。另一方面,我們將一些生動的口頭交流的例子介紹給學生,如著名的演講、著名的電視節目等,引導學生關注環境的描述和人物對話,品味語言的內涵和智慧的思維等。
二、讓角色扮演成為口語交際的支點
口語交際教學要打破封閉僵化的教學模式,課內、課外并重,校內、家庭并舉。教材中的口語交際專項訓練與學生的實際生活密切相關,具有廣泛的適用性。它遵循由易到難、由單一到復雜的規則。教師要獨具慧眼,將富有濃濃親情的人或事作為交際練習的資源,讓學生表演情景對話,如接待客人、拜訪他人、尋求幫助、與父母交談、購物等。角色扮演具有濃厚的趣味性和創造性,對激發學生說話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有很大的促進作用。通過這些訓練,學生能系統、快速地發展聽、說、答的能力,逐漸養成文明和諧的人際交往習慣。要創造一個獨特的學習環境,需要一個先導性的環境,教師可以通過環境的設置激發學生的交際欲望,使得學生在課堂中處于一種想要說話的狀態,使每一個學生都有想要表達自我想法的欲望,提高學生在口語表達方面的整體效果。比如教師可以立足于教材,教材中有各式各樣不同的主題圖,或者是插畫,這些插畫對于學生而言,可以說是直觀的、形象的、生動的、有趣的,能直接激發學生的觀察能力、聯想能力以及說話能力,畫面中濃縮了很多課文的內容,教師可以讓學生觀察畫面,進行自主表達,也可以給予學生一個獨特的情境,讓學生在這樣一個情境中結合本節課的教學內容進行語言表達,從而鍛煉學生的說話能力,同時也能夠引導學生看圖描繪的能力。
三、各種活動成為口頭交流的機會
學校和社會教育資源普遍存在于小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教師應利用這些活動引導和鍛煉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有計劃地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社會實踐活動,如購物、學習銷售商品、參觀等。在這些實踐活動中,學生逐漸學會了“聽”“說”,學會了“人際交往和社會交往”,學會了與他人“合作”,從而逐漸“具備了文明和諧的人際交往素質”。教師可以在課前或課后組織游戲,為學生創造“模仿”這一現象的口語情境。這種方法營造了溫暖的游戲氣氛,可以促進學生主動說話的訓練。另外,場景生動有趣,能有效培養學生語言的生動性和情感性。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根據教學內容復述課文,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將課文中的主要語句、本文所講述的內容進行簡單的整理,這是一種獨特的教學形式,也是一種能夠幫助學生歸納中心思想的教學方式,更是口語鍛煉的重要途徑。教師通過這種方式能夠讓學生的學習得到提升。學生在復述完課文后,也能夠了解到本節課自己學習到了什么。
四、多學科滲透,為口語交際提供廣闊的領域
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不僅是語文教學的問題,更是加強各學科之間的關系,要將口語交際教學融入各學科教學中。例如,結合科學課,讓學生養小動物或種植花草,并記錄下養苗種苗過程中的酸甜苦辣、憤怒悲喜,將記錄分享給老師和同學們。教師要重視閱讀、創設口語教學。例如,語文教材既是一種讀寫訓練的材料,同時也是聽說訓練的材料,在培養農村地區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將語文課教材中所涉及的材料、內容進行表達,或者是讓學生在課外閱讀中選擇自己所喜歡的一部分講給其他同學聽,這種方式也能夠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而當一個學生聽完故事后,如果發現有哪些事情是他自己所不理解的,也可以與講故事的同學進行溝通,久而久之兩者的溝通能力都會得到顯著的提升。
五、優化教學評價,提高學生口語交流興趣
科學評價是學生進步的階梯。學生的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必須以教學目標為中心,教師要努力培養學生在口語交際中的興趣和情感,保護學生的自信和自尊。在此基礎上,我們要關注學生的態度、思維以及隱藏在語言背后的素質,盡量從積極的方面對學生進行引導,從而在不同層次上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不斷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質量。
總之,指導學生進行口語交際訓練有多種方式和形式,目的是激發學生進行口語交際的興趣,切實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的能力。以上途徑既有工具性,又有綜合性,只要教師因時、因地、因事、因人制宜地靈活運用,學生“無話可說”的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參考文獻
[1]趙韓五.偏遠農村小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培養的策略[J].華夏教師,2020(05):15-16.
[2]麻碧霞.小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培養策略淺析[J].才智,2019(34):114.